薛暮橋簡介

薛暮橋:行動中的經濟學大師

張旭東 劉錚

1904年生於江蘇無錫的薛暮橋,是中國經濟學界泰斗。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初、改革開放之後,他的一生都緊隨中國經濟前進的步伐,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紮實理論結合艱苦實踐

為中國經濟研究不懈追求

“改革開放疑難多,中外賢哲共琢磨”,薛暮橋在1982年所賦的詩中,這樣表露出他為中國經濟研究不懈追求的情懷。在長達近70年的經濟研究工作中,他始終以研究解決革命鬥爭、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中的重大經濟問題為目的。

“薛暮橋是一位行動中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凱泰如此評價這位經濟學界泰斗:“在他一生工作的各個時期,總是抓住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深入調查實際情況,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提高認識以進一步指導實踐。”

上世紀30年代初,薛暮橋開始從事中國農村經濟調查研究。1943年初,他奉命留在山東抗日根據地主持對敵貨幣鬥爭,發行根據地貨幣,排擠偽幣,為成功地取得對敵貨幣鬥爭和貿易鬥爭的勝利,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對全國解放區的經濟發展以及革命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薛暮橋一直處在經濟工作高層崗位上,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後,他又系統地提出了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建議。

薛暮橋在文章中這樣剖析自己:“一個經濟學家有價值的學術觀點,既不可能產生於書齋里的冥思苦想,也不可能產生於忙忙碌碌而毫無思考的實際工作,而只能產生於紮實理論同艱苦實踐之間的結合。”

倡導和推動市場取向改革

為中國經濟理論留下寶貴遺產

“薛暮橋是我國老一輩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的傑出代表,也是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經濟決策諮詢工作的一位卓越的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追憶說。

薛暮橋從1948年在西柏坡任中央財經部秘書長時就開始參與籌建新中國的計畫經濟體制,此後曾在中央和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國家計委擔任過重要領導職務。正因為如此,他對計畫經濟體制的弊端有著切身的體驗。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薛暮橋率先力主改革蘇聯式的計畫經濟體制。他在1980年為國務院體改辦起草的《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初步意見》中,深刻論述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性質只能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占優勢、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商品經濟。從改革的歷史來看,這可以說是我國市場取向改革的第一個綱領性檔案。

作為經濟學家,薛暮橋一生留下浩瀚的經濟理論著作,其中又以1979年發表的《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研究》最為著名,書中對新中國經濟建設歷程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和深刻的反思。此書發行近1000萬冊,成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啟蒙教材,並被譯為多國文字。1990年,在懷疑甚至否定改革的思想有所抬頭之時,薛暮橋又寫了《關於社會主義經濟的若干理論問題》,把有關中國市場取向改革的理論和政策論述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他的著作,對於研究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史和經濟思想發展史,對於研究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是寶貴的遺產。

追求真理不斷創新

大師遠去風範長存

薛暮橋在新中國經濟發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他從來不認為自己的思想一貫正確。

“一個人不可能一生中什麼時候都正確,也不可能在什麼事情上都正確。一個經濟學家的經濟觀應該讓時間來檢驗,讓歷史來作結論。”薛暮橋在《我的經濟觀》中這樣直面自己:“建國以後我在各個時期寫的文章的觀點,有一些就是不正確的,甚至是錯誤的。”到了耄耋之年,薛暮橋還以強烈的責任感和極大的熱情參與理論政策的討論。

薛暮橋在回憶錄結尾中曾說:“在我們面前,任務繁重,工作量大,而且有不少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由於對經濟學理論和改革實踐的傑出貢獻,2005年3月他獲得第一屆中國經濟學傑出貢獻獎。這種孜孜以求、不斷創新的優良學風,永遠值得經濟學界學習繼承。

“幽谷飛瀑滌俗塵,林泉深處養勞神。”作為我國經濟學界泰斗,薛暮橋一生襟懷坦蕩,嚴於律己,平易近人。在獲得中國經濟學傑出貢獻獎後,他及其家人還把獎金捐給山東省沂水縣,幫助當地籌建希望國小。

大師遠去,風範長存。“如果天假我以年,我相信我的經濟觀還會有新的發展。”“我一生抱定的治學宗旨是,不斷追求真理,知錯必改,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發展自己的世界觀。”大師的話,言猶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