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向應簡介

關向應

關向應(1904.9.18—1946.7.21),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指揮員。原名關致(治)祥。滿族。遼寧金縣(今屬大連)。

關向應生於遼寧金縣大關家屯。1920年入大連伏見台公學堂讀書,曾參加愛國學生運動。1924年4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冬,赴蘇聯莫斯科入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25年1月轉入中國共產黨。“五卅”運動爆發後回國,在上海從事工人運動和共產主義青年團工作。同年秋到青島、濟南等地,整頓和恢復共青團組織,領導工人罷工鬥爭,年底任共青團山東省委書記。1927年5月被選為團中央委員。後被派往中共河南省委工作,不久到上海在共青團中央局組織部工作。1928年6月,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30年9月曾被選為政治局委員)。同年7月在共青團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團中央書記。1930年初調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和長江局工作。次年在上海組織工人罷工鬥爭時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在獄中堅貞不屈,後經組織營救出獄。

1931年1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同年冬被派往湘鄂西蘇區,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員、湘鄂西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團成員和中國工農紅軍第3軍政治委員。同賀龍率部向襄河以北之國民黨軍發起攻勢作戰,連續取得龍王集、文家墩等戰鬥的勝利,壯大了紅軍,鞏固和擴大了蘇區。1932年10月,由於“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指導,紅3軍未能挫敗國民黨軍第四次“圍剿”,被迫退出洪湖蘇區,經豫西南、陝南、川鄂邊,轉移到湘鄂邊。曾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1934年6月開始,參與領導創建黔東蘇區。這期間他與賀龍一起同“左”傾錯誤進行了堅決鬥爭,主持恢復被解散的黨、團組織和政治機關,鞏固和擴大了紅軍隊伍。是年10月,紅3軍和紅6軍團會師後,恢復第2軍團番號,任副政治委員。為策應第一方面軍長征,與賀龍、任弼時統一指揮紅2、6軍團開展湘西攻勢,殲滅和牽制大量國民黨軍,同時發動民眾,建立革命政權,創建了湘鄂川黔蘇區,任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委員、軍委分會委員和省軍區副政治委員。加強黨對紅軍的領導和經常性的政治工作,參與指揮反“圍剿”作戰,相繼取得陳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園等戰鬥的勝利。1935年11月,同賀龍、任弼時等指揮紅2、6軍團由湖南桑植開始長征。次年7月到達西康甘孜(今屬四川省)與第四方面軍會合後,紅2、6軍團和第32軍組成第二方面軍,任副政治委員,並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曾對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活動進行了鬥爭,為維護中共中央的統一領導和紅軍三大主力的勝利會師,做了大量工作。1936年12月任第二方面軍政治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0師政訓處主任,不久改任政治委員。1937年9月,同師長賀龍率部開赴晉西北抗日前線,在同蒲鐵路(大同—風陵渡)北段打擊日軍,並配合國民黨軍進行忻口戰役。貫徹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的戰略方針,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工作團大力發動民眾,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民眾組織和政權,創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1938年3月參與指揮所部擊退日偽軍萬餘人向晉西北的進犯,連續收復寧武、岢嵐等7座縣城,鞏固擴大了抗日根據地。同年12月,與賀龍率120師主力開赴冀中,任冀中區總指揮部政治委員,統一指揮該區部隊作戰。1939年4月參與指揮齊會戰鬥,取得首次在平原作戰殲滅日軍1個大隊的勝利,並粉碎了日偽軍多次“圍攻”,鞏固了冀中根據地,發展了抗日武裝。他親自率工作組到冀中八路軍第3縱隊組織培訓政治工作幹部,健全政治工作制度,加強黨的領導。曾撰寫《論堅持冀中平原游擊戰爭》一文,對鞏固冀中根據地,堅持開展平原游擊戰爭起了指導作用。1939年9月,他同賀龍指揮陳莊戰鬥,取得殲滅日偽軍1200餘人的勝利。同年底,閻錫山發動“十二月事變”,他同賀龍率120師主力返回晉西北,領導軍民進行反對國民黨頑固派的鬥爭。1940年11月起任晉西北軍區政治委員,晉綏軍區和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委員,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書記。參與領導軍民挫敗日偽軍多次“掃蕩”與“蠶食”,不斷鞏固和擴大晉綏抗日根據地。1941年秋因病到延安休養,仍十分關心黨的工作和部隊建設。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1946年7月21日在延安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