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敏簡介

武士敏

武士敏(1892-1941.9.29),河北懷安人,中國抗日英雄。

1908年,考入宣化官立中學堂(直隸省立第十六中學)。畢業後,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辛亥革命爆發後,輟學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四處奔走。1915年,參加了討袁運動。1917年,赴陝西參加靖國軍,反對軍閥段祺瑞和陝西督軍陳樹藩。1925年,在保定組建國民軍第三軍騎兵一支隊,轉戰於直、魯、豫各地。同年秋,率部出兵滄州,截斷津浦鐵路,有力地配合國民軍攻取天津,初步顯示了軍事才能。翌年,赴蘇考察軍事。1927年回國,在西北軍中先後任第一師第二旅旅長、新十四師一旅一團團長、第九十七團團長、第四十二師一二四旅旅長兼潼關警備司令。1937年春,所部擴編為第一六九師,晉升為師長,駐防陝西大荔。

七·七事變後,奉命率部開赴河北、山西抗日前線,阻擊日軍南進西犯。11月,率部駐守祁縣子洪口一帶,保衛白晉路,屏護晉東南。1938年4月,日軍3萬餘人,分9路以“分進合擊”戰法進犯太行抗日根據地。奉命扼守子洪口要隘。指揮所部,經數晝夜激戰,搗毀敵軍車10餘輛,擊斃聯隊長1名、士兵數百,追使日軍棄屍潰逃,很久不敢再犯。1939年7月5日,在沁源天神山伏擊日軍,鏖戰終日,日軍不支敗走。接著,率部迅速移師沁河之南,與另一路日軍激戰數日,終將其擊潰。戰後,晉升為第九十八軍中將軍長,改隸第五集團軍,移防中條山。939年下半年,在閻錫山製造磨擦,加緊反共陰謀活動的嚴重關頭,他主張抗日高於一切,始終與八路軍保持合作關係。1940年秋,奉命率部進駐陽城以西地區,歸第十四集團軍指揮,常以小部隊圍困日軍據點,以主力攻擊敵人核心,使陽城、沁水日偽軍受到極大威脅。1941年5月,日軍調集6萬餘人,分14路合擊中條山一帶中國守軍。指揮九十八軍與友軍密切配合,經過激戰,終於挫敗敵人。9月下旬,日軍又集中2萬餘兵力,分9路進攻太岳區。率全軍抗敵。戰鬥十分激烈,部隊傷亡嚴重,並被敵包圍。在指揮突圍中,不幸頭部中彈陣亡。

為了紀念這位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新華日報》曾專門發表了社論和紀念文章。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舉行全區追悼大會,並發出通令,追認他為革命烈士,在其犧牲地沁水縣東,設立士敏縣。1984年11月下旬,山西省人民政府和省政協在長治市隆重舉行儀式,將其遺骨重新安葬在太行太岳烈士陵園,並立碑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