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簡介

一棵野豆秧

作者:李瑛

這是多年前經歷的一件小事,但我卻總是難以忘懷。

那是秋天,我們乘兩輛越野車到西藏去,車子整天顛簸在青藏高原漫無涯際的荒灘上,窗外鏇轉的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黃色的地平線,沒有樹,沒有人煙,除了鋪向大地盡頭的單調的電線桿和低空偶爾掠過一兩隻大烏鴉外,沒有任何明顯的標誌物可以告訴我們已到什麼地方。一次停車小憩,我跳下車來,急促的心跳使我意識到這裡的海拔起碼已在4000米以上;腳下全是被強烈的風蝕作用造成的斑駁的荒灘,碎石沙磧嚴嚴實實地覆蓋著堅硬的地表,舒緩起伏的荒原上留下一片片風的形狀,在稀稀疏疏的不知名字的野草下,白色的大沙粒閃著芒刺的光芒。忽然,在腳下沙磧縫隙間,我發現一棵野豆秧,不錯,真是一棵野豆秧,孤零零地生長在那兒,這使我大為驚異,這樣的地方竟有這樣的生命。我彎下腰來仔細觀察,它矮小的褐色的莖稈上掙扎地生長著幾根枝杈,灰色的羽狀的複葉幾乎是匍匐在地面上,枝頭高挑著3隻黃褐色的乾癟的小豆莢,在寒風裡瑟瑟顫動。我實在無法找到這樣的生命能在這樣的地方存在的理由,但它卻長大了。真是一個奇蹟!我想,這偶然的機緣,可是我和美的一次真正的邂逅!在這么浩瀚的荒灘上,有誰知道它呢,這個奇怪的勇敢的生命,這個頑強的生命之美,立即激起我心靈強烈的震撼。

這真是一棵野豆秧嗎?它不像故鄉田野里常見的大豆、綠豆的那種豆秧。它是否已經發生變異?它還是被子植物吧?是草本的嗎?我對植物地理學、植物生態學、植物群落學全然無知,它是屬於哪一種、哪一屬、哪一科的呢?

它恐怕不是這裡的原生植物,那它又是怎樣、從什麼地方來到這荒僻高原的?

在這樣貧瘠的地質、惡劣的氣候環境中,它竟然掙扎著長大了,它是怎么生長起來的?

在它生長的全過程中,抽芽,長葉,開花,結果,這之間,它有適應,有抗爭,有新變,曾經歷了怎樣的磨難和艱辛!

這裡,春天醒來得很晚,它幾月才吐出一絲碧綠染綠荒灘;幾月才展瓣開花,紫色的、黃色的、白色的或別的什麼顏色的,把自己僅有的一抹顏色和嫵媚獻給腳下的大地;這3隻瘦弱的小莢果成熟了嗎?成熟爆裂之後,會把孕育的種子彈射出去以求再生嗎?

它隻身離開自己的種群來到這個苦地方,不害怕嗎,不感到孤獨無助和寂寞嗎?

呵,它的意志是何等堅強啊!它一定是有理想的、有信念的,它的理想和信念是什麼呢?夢和期冀又是什麼呢?

在蒼茫大地上、寥廓長天下,這個微小卻美麗的生命,給宇宙帶來了什麼,給大自然和人類帶來了什麼?訊息、回答或啟示?

世界上沒有兩粒相同的種子,每一生命力都在新變中尋找自己並發現自己,這是它的最高選擇。

喔,這個世界多么神奇而美麗!認識大自然的秘密真是一種享受!

我幾次想把它掐下來夾進本子裡,幾次伸出手又幾次收回來,我憐愛它,又恐這憐愛會傷害它的尊嚴和精神。它自從生下來始終未移半步,心頭只有一個信念,就是紮下根去,生長。

它可能已意識到了自己非同尋常的生命值和自己的品格所獨具的魅力,它要用生命照耀高原。

也許,它已意識到自己有傳承物種的責任,它不是一個要做征服世界的勇士,但它確實是一個值得尊敬的生活中的強者,它要把自然的秩序和進化的法則告訴給未來的子孫……

之後,我們離開那裡繼續趕路,但那棵野豆秧,它金屬絲般堅韌的莖,細小的葉片和那3隻扁扁的黃褐色的小豆莢,連同它們淡淡的影子,卻永遠搖曳在我的心頭。我想,在以後的日子裡,它還要繼續承受烈日苦曬、風沙抽打,直到冬天來臨,嚴寒飛雪會把它緊鎖壓折了吧?真的,明年它還會生長嗎?

大自然的嚴酷是強大的,但生命的愛與美更強大。

在那片遼闊無邊的莽莽荒灘上,很榮幸,我可能是見到它的第一個人;我離開後,恐怕再沒有人能見到它……

這時,我忽然想起了那個酷愛大自然的法國古典作家朱爾·勒納爾說過的一句十分有趣卻又發人深省的話:神創造出奇妙的自然,顯示了萬能的本領,造人卻是一個失敗。(人民日報200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