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奇簡介

鄭伯奇

姓名:鄭伯奇

原名:鄭隆謹

性別:男

出生年月:1895年6月11日—1979年1月25日

籍貫:陝西長安

鄭伯奇(1895.6.11一1979.1.25)原名鄭隆謹,字伯奇。陝西長安人。1910年參加同盟會和辛亥革命。1917年赴日本先後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京都第三高等學校、帝國大學。1920年在《少年中國》1卷9期發表第一首詩作《別後》。次年加入創造社。1926年畢業回國,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大革命失敗後,到上海從事文藝工作。1928年創作了獨慕劇《抗爭》,任上海藝術大學教授、藝術劇社社長。後參加“左聯”,先後編輯《創造月刊》、《北斗》、《文藝生活》、《電影畫報》、《新小說》等期刊,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三集》,發表過話劇、短篇小說、電影劇本和影評。

抗戰爆發後,到西安編輯《救亡周刊》。隔年到重慶,任職於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員會。1943年冬回西安任陝西師範專科學校教授。1945年為《秦風日報、工商日報聯合版》主編劇刊《每周文藝》。1946年出版《參差集》。

解放後,歷任西北大學教授、西北文聯副主席、作協西安分會副主席,並寫作評論和回憶錄。其中回憶創造社的文章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後結集為《憶創造社及其他》。

著作書目:

《抗爭》(話劇、短篇小說合集)1928,創造社

《軌道》(戲曲集)1930,啟智

《寬城子大將》(中篇小說)1932,良友

《打火機》(短篇小說集)1939,良友

《兩棲集》(文藝理論集)1937,良友

《牆頭小說集》(短篇小說集)1937,千秋

《哈爾濱的暗影》(話劇)1941,上雜

《參差集》(散文、譯文合集)1945,大陸圖書雜誌出版公司

《憶創造社及其他》(回憶錄)1982,香港三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