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文簡介

中央銀行

民國時期國民政府的四大官僚資本銀行之一。1928年10月,國民政府公布《中央銀行條例》,11月1日正式成立,資本額兩千萬元,以金融公債款充之。特命財政部長宋子文兼任總裁,陳行任副總裁。總行設於上海,全國各省市設有分支機構。它擁有發行紙幣、代理國庫、經辦公債、管理外匯和黃金等特權,在全國銀行界形成了獨占的優勢。1933年4月,宋子文辭去總裁之職,由孔祥熙接任。翌年1月成立國庫局;4月利用發行公債增資為一億元。1935年頒布《中央銀行法》,並增設副總裁一人,簡任張嘉為副總裁(未就任)。同年8月增設中央信託局,專辦購料、儲蓄、保險等業務,11月實行“法幣政策”,該行奉準發行法幣。到1937年,中央銀行在全國各地設有分行達四十七處。抗日戰爭爆發後,該行先遷南京、武漢,後於1938年8月遷至重慶。1939年10月被委代理國庫,又握國庫經管權。1942年7月,該行奉命接收中國、交通、農業三行鈔票及準備金,並集中辦理法幣之發行,所有外匯、黃金均集中於中央銀行。戰時各地分行達一百一十餘處。1945年7月,孔祥熙辭職,由俞鴻鈞接任總裁。抗戰勝利後,總行遷回上海。1946年2月,俞鴻鈞辭職,由貝祖詒接任總裁。戰後各地分支行有九十餘處。從1946~1949年三年間,該行無限制地濫發紙幣,至1948年8月發行法幣達六百六十三萬億元;至1949年5月發行金圓券六十七萬九千多億元,對於業務的經營、資金的調撥、外匯的統籌、金融市場的管理與調劑,該行均窮於應付,日趨沒落。繼貝祖詒任總裁的有張嘉璈、俞鴻鈞、劉攻芸等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總行及各地分支行均由人民政府接管,清理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