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後感作文

時間:2022-06-26

《朝花夕拾》讀後感400字

阿長與《山海經》是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里的一篇文章,講了童年的魯迅與長媽媽之間發生的一些事。魯迅對長媽媽態度也是時常變化的。

長媽媽地位低下,不受關注,沒有一個人記住她的名字。但也渴望能被重視,哪怕只是一個孩子。她沒有文化,甚至可以說她很愚昧無知,種種行為也能看出她的粗俗。但她對生活有美好的願望,是一種真誠的,發自內心的,最美好的願望——讓他,讓魯迅和所有人都有好運,一年到頭,順順利利。她對孩子的一種愛,也是從內到外散發出來了。當所有人不理魯迅想買《山海經》的這種小小願望時,連《山海經》名字都讀不準的長媽媽,卻把書遞到我的前面……這是一多好的人呀!雖然她愚昧,迷信,饒舌多事,粗俗,卻掩蓋不住她的愛孩子,她的善良與她的淳樸。

查看全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800字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想必一說這句話,大家就知道是誰了吧!沒錯他正是我們偉大的魯迅,今天這本書就與他有關。

翻開《朝花夕拾》就像輕叩魯迅的家門。迎來了第一章‘狗·貓·鼠’,魯迅仿佛正在與我對話,他告訴我,他討厭貓,但更討厭像貓一樣的人!再打開‘阿長與《山海經》’,魯迅為我介紹了他們家的保姆—長媽媽,同時對我說,他很想念長媽媽,多想能夠再見她一次,可是,不可能了……看到《二十四孝圖》,魯迅滿臉的怒火,他告誡我,不要讓我像文中的人們一樣,也不要去學習那些背著良心的孝。終於迎來了‘五猖會’這一天,讓兒時的魯迅和我是多么激動,可父親卻讓他背書,作為他的朋友,我也要陪著他,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我能夠感覺出他心中的委屈,我多想為他說話,告訴他的父親:“我知道您是愛他,可希望您能夠估計到他的感受!”

五猖會也就如此的不開心的過去了。魯迅又帶我去見了一種令人敬畏的東西,長長的舌頭能夠勾去人類靈魂的東西—無常,魯迅張開手臂保護我說:“不要害怕,他們並不是鬼魂,而是那些虛偽的正人君子們,所以不要害怕!”

經歷了可怕,現在去看一看令人開心的事,魯迅又一次回歸童年了,我與他在百草園中玩耍,聽了關於百草園的傳奇故事,忽然一道光閃過,我與魯迅正站在三味書屋中,他說這正是他學習的地方,在這裡他有許多開心的回憶。

查看全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500字

【《朝花夕拾》讀後感】

鍾涵姿

魯迅在晚年時回想起自己童年的點點滴滴,那猶如新鮮的花朵在陽光的照耀下無聲無息的綻放了那美麗無比的花兒,在夕陽時去摘便失去了它原本的香味。夕陽給予了它讓人幻想的感覺。《朝花夕拾》正與它這個名字一樣。

每個人都有童年,童年韶光的快樂與壓抑,對人性美好的追求與袒露構築起魯迅最真實的心靈風景。

我讀者魯迅先生寫的散文,眼前仿佛看見魯迅兒時的可愛,他趁先生不在的時候偷偷跳進百草園裡玩耍,有時他還爬上花壇去折蠟梅花,甚至還爬上大樹上摘野果吃。雖然每次都會想到先生那嚴厲的目光,但也仍避免不了兒時的任性與孩子氣。

一切都是那么的天真,引起了我的共鳴,魯迅先生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一切都是多么的美好啊!

童年是快樂的,是令人回憶的,我的童年也是多姿多彩的。我的家屬於郊區,房後綠油油的青草一大片,兒時玩累了就躺在那。青草上聞花的香氣聽鳥鳴的叫聲,有時我還會到田裡去捉龍蝦,赤著腳丫,踩進泥土裡,夥伴玩的不亦樂乎,雖然有時去河裡捉魚,腦子裡幻想著大家一起大口大口吃魚肉的場景。但這畢竟是幻想,可是河裡的魚太敏捷了,幾個小時過去了都沒有捉到魚,這美好的幻想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現在為了能考上好的學校,而奮鬥著,再也不能跟從前一樣快樂了。

童年已漸漸溜走,留下的只剩下泡沫般的記憶,倒不如去讀一讀《朝花夕拾》,感受封建社會的黑暗,跟魯迅先生一樣熱愛生活。

【《朝花夕拾》讀後感】

呂心廣

查看全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400字

【《朝花夕拾》讀後感】

朱瀟涵

魯迅先生回憶童年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過:“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可見他的童年多么有味道,即使時光久遠,也記憶深刻。就像日出時的桃花,在陽光的照映下綻放出它的美,在清晨中散發出它的香,那美就映在你心中,令人回味無窮。

每個人的童年就像五味瓶,有苦有甜。我讀過魯迅先生的一篇篇童年回憶畫面,一切是那天真爛漫。他很頑皮,在百草園,牽連不斷地拔著何首烏根。最讓我有印象,是魯迅先生聽故事被教訓: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這句話使我想起小時候出門上一課,父母常常叮囑我們不要聽陌生人的話,別跟他走。有時卻不以為是,很不耐煩,可那是父母對我的關心。

我只迷迷糊糊記得,我的童年大部分被壓在學習下,被埋在堆積如山的試卷下,周圍的視野被擋在教室中。快樂的時光卻在節假日裡,能有出去玩耍的時間,然而要好好珍惜,尤其是過年到溫州買衣服,甭提有多興奮了。童年並無多少美好時光。

童年就像星空中璀璨的明珠,我是多么嚮往魯迅的童年,嚮往魯迅的百草園無窮無盡的趣味!

【《朝花夕拾》讀後感】

章聖浩

回憶就像一塊塊拼圖,需要一個人去復原,自己可以體會到他或她或我的心情,體會出它的味道,開心、悲傷和失落。有時長大的我們回憶童年,就會覺得當初的自己有點幼稚和可笑,這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回憶就像一場場小雨,最後合在一起,形成一副別有洞天的漫畫。回憶就像是照片,眼睛把看到的拍了下來,永遠存留在心底。

查看全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600字

【朝花夕拾讀後感】

繆雨佳

在來去如飛的世界裡,在流雲中,可曾有過這么四個字——“朝花夕拾”,在過去的時間裡,踏著記憶的風塵,日暮中,拾著一枚枚閃爍的光芒,但在魯迅眼中,那光芒總是在嘆息中閃過。

魯迅在散文集《瑣記》中寫到了衍太太,大家一定也有聽過這名字,就以衍太太為例子,她是庇護魯迅的,對小孩是溫和的,但是,衍太太也是不關心小孩的,正因為這樣,她才隨意對待小魯迅,看到魯迅和其它小夥伴在一起吃冰時,她從未關心關照過他們,還對魯迅說:“我記著,看誰吃的多。”衍太太說話也是有技巧的,從這么小小的三個字——“我記著”,就可以將自己整個好人的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襯托出衍太太的溫柔以及對小孩子的態度。還有一次魯迅到她家中談需要的錢時,衍太太就演戲說:“母親的錢,你拿來用就是了,還不就是你的么?”衍太太還講可以到大廚的屋裡,角角落落去尋去,總可以…………打住!總可以尋出珠子是什麼意思?說明了衍太太是個表里不一的人,當我按衍太太的話去行事後,竟流言出魯迅偷家中之物,衍太太就是一個搬弄是非的人,魯迅罵人還真不帶髒字話!《瑣記》這文中就能明白魯迅的諷刺,這是一個沉重的大石。

拾到的貝殼總是純亮的,魯迅的童年夢幻而又悠長。我小時候也有摘過桑麻,我餵蠶時,總得拿出幾片桑葉的,那時我是開心的,如魯迅一樣,我的童年也是充滿樂趣的,在《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我總能尋出自己的一些影綽綽的回映。

查看全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600字

再一次提及這本散文集,書香仿佛縈繞在鼻尖。他猶如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一個明媚的下午,和著蟬聲,給我們絮叨那些童年的趣事,也就是“朝花夕拾”吧。

魯迅是幸運卻又不幸運的。幸運的是,它可以在百草園裡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觀菜畦、吃桑葚、聽鳴蟬與油蛉的低唱;可以在書房裡誦讀經典:《三字經》《千字文》《山海經》。但是,在那個動盪的時代,封建社會腐敗與黑暗對人們的思想影響也是巨大的。年幼的魯迅,要承擔父親的重病,家道中落,受盡人情冷暖,然而卻擊不倒他。

歷史老師曾給我們講過,現在的中國人的思維與創新比不上國外——就是因為幾百年來的封建社會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潛滋暗長。

魯迅明白,封建社會的固步自封是無法用力量來改變的,所以,他走上了文學的道路,他要用文學的力量來改變這個黑暗的社會。

他筆下的“長媽媽”與“范愛農”這兩位經典人物,就是被封建社會所毒害的人物的縮影。長媽媽的性格與思想上都有太多消極與落後的東西,體現了革命前的黑暗社會的渾濁與昏暗。而范愛農則是一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亦體現了舊社會人民對思維的束縛的反抗,嚮往自由、嚮往安樂的心。

當時的人們,受盡了黑暗與壓迫,一日終明悟,起身反抗,不知經歷了多少次艱難的戰爭;為了幸福,不知揮灑了多少位烈士的鮮血——眼前的生活,我們需要珍惜。

俗話說:好的文章不在於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情感可以引起讀者的共鳴。魯迅真正做到了這一點,徹底解放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他的文章就如同一杯醇香的老酒,讀來醍醐灌頂,發人深醒。

查看全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500字

看完《朝花夕拾》的最後一篇《范愛農》,我的心情十分沉重。

那時的政府怎么這么腐朽!

夜晚,我慢慢看著《朝花夕拾》,《父親的病》講述了:魯迅的父親患水腫希望很快康復,請了兩位診金高昂的人來看病,但還是無一見效。

當時的社會就像魯迅的父親一樣病重了,社會到處都被金錢所蒙蔽了。黑暗的社會,貪婪的人心,很難看到人的善良。魯迅站在自己的角度將自己的憤怒都隱藏在自己的文字中,逐字逐句都揭示了當時的人情面貌,社會風情。外國人給中國人安上“東亞病夫”的稱號。外國人欺辱中國,侵犯中國,在中國草菅人命。但是不服輸的中國人現在站起來了,於是有了“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對舊社會舊思想宣戰。中國共產黨為積極向上的中國人指了一條光明的道路。

《朝花夕拾》這本書明顯能看出魯迅內心的清醒,能感受到他身上戰鬥的光輝。

細細品讀《朝花夕拾》,就能發現魯迅內心的一片淨土,在那片淨土上撒滿了人性的光輝,讓他的文章充滿了濃濃的暖意。

“只要我被黑暗沉沒,那世界全屬於我。”魯迅不忘初心,堅持自己的信念。在那段黑暗腐朽的世界中,只讓自己的肉體受到摧殘,自己的心裡卻完好無損,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力量啊。

從文字到內涵,從精神到靈魂,它閃耀著不朽的民族光輝,隨時光流逝而成“夕拾”,但這“朝花”永不失其絢麗馥郁。

查看全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500字

首次捧起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從目錄開始細細品讀……這本書真實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這篇文章。

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的醫學導師,他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但是對工作十分認真,他會用紅筆將該改正的地方一一批註。

書中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真是屈辱的一句話,讓人看後氣憤不已。在日本人的眼裡,中國是一個弱國。但是藤野先生卻從不岐視來自中國的學生。藤野先生與一般的日本人不同,他在教導學生方面都一視同仁。他希望將醫術教給魯迅先生,然後將醫術傳到中國,為中國的人們治好病。

查看全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600字

暑假的一天,我合上了《朝花夕拾》這本書,腦袋裡卻還在想著書中的內容。

《朝花夕拾》是魯迅寫的一本書。魯興(1881到1936年)。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來才改名為周樹人,筆名魯迅。浙江紹興人。魯迅出生在士大夫之家,1920xx年魯迅去日本留學,去學醫,在日期間,魯迅漸漸感受到作為弱國子民的悲哀。這使他認識的精神的麻木比身體的虛弱更可怕。因此,魯迅毅然決定棄醫從文,希望通過文學來召喚沉睡中的國民。

毛澤東也曾經說過,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而且還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一位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人民最寶貴的性格。

《朝花夕拾》這本書表達了魯迅先生對世間百態的洞察和同情,也寄託了他對家人和師友的懷念之情。文集余又是親切感人。議論引人深思,文筆清新攜永,堪稱我國現代文學經典。

魯迅晚年積勞成疾,於1936年病逝於上海。魯迅死後,上海上萬民眾自發上街為這位偉大作家送行。毛澤東更是盛讚魯迅為“民族魂”。

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魯迅是仇貓的吧?魯迅之所以仇貓,是因為他小的時候有一隻小的,很可愛的小隱鼠。有一天,那隻隱鼠忽然不見了,長媽媽(他們家的一個工人)告訴他,是被貓給吃了,於是魯迅並想盡方法去捉弄貓。雖然這件事最後真相大白,小隱鼠是被長媽媽踩死的。但並沒有打消魯迅仇貓。

直至今日,魯迅還是我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許多被選入教科書,而他的文集也被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深深喜愛著閱讀著,我們要像魯迅先生學習!

查看全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500字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我最喜歡的一部散文集,書里共有十篇散文,每一篇都是魯迅先生深深的回憶。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緩的筆調,記述了魯迅先生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段,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摯熱感情。

前七篇散文,是魯迅先生為了回憶起他的童年生活而創作的,讓讀者感受到魯迅先生故鄉的民俗風情和傳說趣事。

後三篇散文則記述了魯迅先生離開家鄉,去外地求學的一段經歷。青年時期的魯迅先生,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踏實認真,一步一個腳印。

這十篇散文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書里講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家中的後院——百草園中的樂趣,又寫出了在三味書屋讀書時乏味的生活,兩種意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篇散文,一方面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另一方面,又寫出了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表達了應該讓兒童健康快樂成長的需求。

現在,有不少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給孩子報各式各樣的補習班,希望孩子全面發展,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家長這么做,其實只會讓孩子慢慢變得麻木,童年的回憶里只剩下習題和卷子。

相比於那些沒有童年的孩子們,我算是幸福的,至少,我擁有一個多彩的童年。

每個人的童年都會漸漸遠去,讓我們一起來閱讀《朝花夕拾》吧,看看魯迅先生的童年時光,再回憶回憶我們自己的童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