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心得體會

時間:2022-08-31

德育心得體會(精選17篇)

德育心得體會 篇1

我中華文化歷史悠久,這文化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談人的品德。不止我們,國外的很多哲學家也都在探尋是非善惡的路上取得了不少成果,就像我剛剛讀完的《沉思錄》,馬克·奧勒留就可以作為古代國外探尋“美德”這一話題的哲學家代表。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在談“德”,在倡導中華美德,這其中的原因,在我看來,不論你在社會上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德”都是立人之本。而且我覺得,現在說的個人素質其實就是指一個人的“德行”。“德行”又分“德”和“行”,有了好的品德才能有得體的行為,所以一個人一切的一切又都歸結在了“德”上。一個人的“德”能反映他的人品,也能折射出他的親職教育和家庭環境;社會上所有人的“德”則能反應一個國家的文化。這讓我再次深刻地認識到了一個人“德”的重要性。

在網上查找德育主題報告會的時候偶然看見一名教授說的一段話:“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帶來對物質、科學、技術的頂禮,對競爭的膜拜,導致不平等的存在,隨之而來的是以往上爬,成為“成功者”為目標的精英教育,實利主義、實用主義、消費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泛濫,從而形成生態環境的危機,精神、道德的危機,教育的危機,有可能導致整個人類文明的腐蝕與毀滅。”這讓我想到講座中的那位教授所講的東西,他在談到儒家的時候曾歸納儒家思想為:“人到底是什麼?如何做人?做人要做一個怎樣的人?”面對經濟的高速發展,那些被淹沒在經濟浪潮中的唯利主義者、形式主義者等就是沒弄

查看全文

德育心得體會(精選18篇)

德育心得體會 篇1

今天我參加了由新泰實驗中學舉辦的道德教育主題班會,泰安英雄山中學的張峰老師執教的“感恩父母,回報於行”的主題班會觀摩課,著實感動了在場所有的師生。

整堂班會課班主任以主持人身份圍繞學生們身上普遍存在的“情感冷漠症”提出問題,隨著“真情訴說”、“拷問心靈——現場互動”、“體悟親情”、“真情告白”、“感恩於行”、“親情演繹”、“集體宣誓”等活動內容的層層推進,學生們紛紛回憶父母對自己百般呵護與關愛的事例,隨著下課的鈴聲響起,大家的第一感覺是四十五分鐘太快了!

在課下的交流中,一位來自石萊中學的教師急切地表達了他聽課後的感受:“今天的課太感人了!我是一名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今天的教育場景與其說是來觀摩學習的,還不如說是來接受教育的。令我再度聯想到父母對我的愛,宛若春風,吹奏出我人生命最初的激昂,吹散了我人生之路的陰霾。心動,不如行動!我今天下班後的第一件要做事,是要向遠在家鄉的父母問聲平安!道聲謝謝!

德育心得體會 篇2

對青少年開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為他們以成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的公民打下堅實基礎,是新時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課題。在當前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社會發展迅速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這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極大的影響,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相當大的難度,帶來新的挑戰。我們如何應對新的形勢迎接挑戰,有效的開展中學生的德育工作?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不得不深思的問題。在這裡我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幾點心得體會:

查看全文

德育心得體會(精選18篇)

德育心得體會 篇1

對青少年開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行為習慣,為他們以成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的公民打下堅實基礎,是新時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課題。在當前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社會發展迅速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這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極大的影響,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相當大的難度,帶來新的挑戰。我們如何應對新的形勢迎接挑戰,有效的開展中學生的德育工作?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不得不深思的問題。在這裡我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一個好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領悟的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為學生樹立榜樣,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樹立為人師表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要保持較強的勤奮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當好學生的表率。例如,教師要求學生不講粗話,要講文明、講禮貌,要求學生不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等等,教師首先應要求自己做到這一點,也就是說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絕對不做。

“言傳不如身教”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說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給學生看有效。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這一點我就深有體會,在我任教的班級中,同學們以前不注意教室的清潔,經常在教室裡面亂扔紙屑、果皮,特別愛講粗話,雖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上課,我走進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紙屑,就默默的把紙屑撿起來,同學們都感到很驚訝,紛紛撿起身邊的紙屑放到抽屜裡頭。撿完紙屑以後,說了一句話:“看,我們的教室多么整潔,我們也覺得很舒服,沒有老師的批評,心情也好,如果我們每一個都自覺保持教室的整潔,每一天都有好的環境,好的心情不是很好嗎?”從此以後,教室總是保持得很整潔。因此我們教師要強化自身修養,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響學生,時時、事事、處處為學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查看全文

德育心得體會範文3篇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下面是帶來的,歡迎查看。

德育心得體會範文一:

在素質教育的時代,德育工作在學校工作中應該占什麼樣的地位?我認為,德育工作就應該放在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位置,德育是最重要的素質教育。而在整個德育開展的過程中,教師的德育和學生的德育一樣重要,抓好師德師風的建設是實施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證。

要求別人做到的,就得自己首先做到,要做到身教重於言教,在語言和行為規範等方面都得做學生的表率。無論在集體工作還是個人工作,都要站在學校大局的高度,用“”重要思想來指導。

1、教師職業道德要求體現我們工作的特殊性,儘管我們共同擁有一個地球,同在一片藍天下生存,我們各自有著不同的奮鬥目標和任務。我們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我們的言談舉止、行為規範、道德標準等等,都將會影響到無數家庭的未來希望。

2、作為當今的教育工作者,從職業道德和工作需要上來講,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2.1 依法執教,以德從教。我們國家現在已經是法制國家了,在教學工作中,認真學習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主要是《一綱六法二條例》特別是其中的《教育法》、《職業教育法》和《教師法》等、《公民道德實施綱要》,以及黨和國家有關領導關於教育的講話。

2.2愛崗敬業。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應該熱愛她,努力工作,尋找快樂,積極進取,作出優異的成績。

查看全文

實施“有效德育”必須更新德育評價機制

從某種角度來講德育是很難進行量化式的客觀性評價,因為德育需要一個過程,更需要一種長期的積澱。德育評價往往會陷於兩種極端,一是表面性評價過多,所謂的查表面文章;一是模糊性過強,結果是走走聽匯報、看看憑感覺,所以把德育工作如實地反映出來並用分數加以量化評價從某種角度來講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這不是我們的評價能力問題,而是德育的自身特點所決定的。從某種意義來說:德育不能量化考評是真實的,準確地量化考評是不真實。這樣理解並不是說不能對學校進行德育評價,恰恰相反,只有建立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我們才能如實地去了解一所學校的德育。每個學校都要結合德育實際,適當地更新德育評價機制,才能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更好開展。

1.突出對“德育主題化”工作的考核。學校德育工作一定要有主題,讓主題成為統領學校德育工作的主線。學校工作最有自主、創新特點的其實是德育工作。如果能夠把主題化工作常規化,從計畫到總結,從過程性材料積累到內涵深入發展,讓一學年的德育工作在開學初就有計畫,然後有條不紊地開展,學校德育工作就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簡而言之,理論是德育主題,實踐就是學生活動。

2.強化德育過程性了解。德育主要的特點是過程決定了結果,關注過程比關注結果更有意義,所以必須加大對德育過程的了解,作為德育工作者而言,關注過程是德育工作成功的關鍵,對於評價者而言,對過程的了解能夠很好地去關注、評判德育工作,了解觀察常態化下的學校德育工作。

查看全文

2022德育工作心得體會(精選16篇)

2022德育工作心得體會 篇1

我校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加強學校思想工作,維護學校的穩定。加強養成教育、愛國主義的教育,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育人大環境,開創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現就一學期來學校德育工作總結如下:

一、健全組織,形成德育工作網路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少先隊大隊輔導員為副組長、班主任參加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以思品教師和班主任教師為骨幹的德育工作隊伍,全體教師齊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氛圍,德育工作做到有組織、有隊伍,有計畫,所有這些為德育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建設陣地,形成德育工作載體

學校德育工作要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點是做好德育工作陣地建設,形成德育工作的載體。我們德育工作始終堅持以班隊活動、思品課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搞好學校的德育工作,離不開一支經驗豐富、方法獨到的德育工作者隊伍。組織教師學習《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使教師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師表風範。愛生樂教,勤奮工作,勇於創新,樂於奉獻。全面關心、愛護暫時落後的學生,杜絕體罰與變相體罰現象。構建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

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進一步加強學校德育工作

1.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納入愛國主義教育全過程,納入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以重大節慶、紀念日為契機,以凝聚著民族精神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為載體,大力宣傳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深入開展以“愛我中華、振興中華、艱苦奮鬥、建設小康”為主題的思想教育活動。

查看全文

德育主題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8篇)

德育主題講座心得體會 篇1

在唯物主義教育中,我們被灌輸的一個觀點是物質決定意識,國家之間的鬥爭從本質上被認為是各國家之間爭鬥物質利益的鬥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觀點不能說是一種錯誤,但是卻也絕對不能稱之為全面。

在該篇講座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點,就是將中東的各種政治和軍事上的博弈歸結為兩個因素,一個是民族上的因素,一個是總價上的因素。而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又是相互關聯的。中東的亂局從民族角度來說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之間的爭鬥,而體現在宗教上則是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爭端。

對歷史稍作了解就會知道,在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認為當代世界文化的主流源自中東。從古代人種上來考量,中東的一個重要體現是印歐人和亞非人種之間的交錯。

古代埃及屬於含族人,而西亞的很多民族,包括敘利亞腓尼基屬於閃族人,閃含文化包括阿拉伯文化在個人的理解中一直屬於亞非文明的一個組陳部分。而波斯--伊朗來自於高加索山以北,屬於印歐語系,印歐族群的南遷的一個重要變現是波斯國家的形成與建立;這種影響在印度同樣深刻,表現為前12世紀的雅利安人南遷。

在波斯--伊朗人南遷之後混合了原有閃含文化以及波斯文化之後,一種新的宗教出現了:索羅亞斯德教,也就是中國人所稱的祆教。

視屏中殷老師有一個明顯的錯誤,就是將祆教與明教相提並論,嚴格的來說明教是祆教的一個融合了基督教、佛教之後的變體摩尼教。這個宗教在1世紀到5世紀一度流行與地中海世紀以及北非西亞。

查看全文

《德育十論》讀書心得(通用17篇)

《德育十論》讀書心得 篇1

有關學生管理工作的各項政策、檔案綱要中提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把學生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雖說有將近十年的高中班主任工作經歷,但是“德育”一詞在我的大腦中始終是一個若隱若現的影子,仿佛就在眼前,伸手卻不可及。十年的學生工作經歷讓我也有了一些小有成效的做法,但是更多的時候有一種沒有做到更好的感覺,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效果沒有更高的提升。《德育十論》讓我有了頓悟的感覺,才知德育工作還有更廣泛和深厚的知識,不是單憑一點經驗就能做到很好的。

《德育十論》從十個方面詳細闡釋了德育的主要理論,讀者可以從閱讀中形成德育的全面清晰的理論結構框架,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就是作者的寫作手法。在本書中作者用了大量的問題來引導讀者來思考德育的各個方面的問題,使讀者置身於百家論壇中一起參與討論、辯論,最終讓讀者了解了德育的熱點問題,主動的行成了有關德育的觀點和完整的理論。並且在本書的第35、36、37頁作者在論述有關德育功能的爭鳴所暴露出來的思想方法問題時,作者還專門用了兩段文字來論述“如何提出問題”――“要有學習,要有調查,要了解本門學科的基本原理和現狀,這樣才有發言權,才有參加學術討論的資格。”從中我們學會了如何去思考,如何正確的質疑,如何做學問。因此《德育十論》不僅是關於德育理論的一本專著,更是一本如何研究德育的方法論的專著。

查看全文

德育主題講座心得體會(精選18篇)

德育主題講座心得體會 篇1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行動往往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

當我們漸漸長大,才發現,年輕的心是那么脆弱,那么容易衝動。那所謂的成熟不是成熟,是自以為的成熟。我們渴望生活在一個充滿和諧而又充滿愛的社會,然而,總有一些不如意,總有些傷心的事發生。也許,在我們審視別人的時候,更多的是需要問問自己的心:在生活中,你學會寬容了嗎?在生活中,你學會尊重了嗎?

也許,是年輕的心太過單純了,缺乏細膩的情感,也許,是不曾經歷過生離死別的痛苦,才忽視了生命的寶貴。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生命,因為你不僅僅是為自己活著,更是為你所有愛你的人活著。“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那么,這世界更多了一份和諧,多了一份安寧。

偶爾去圖書館,翻看幾本戰爭年代的故事書,那些為了和平而犧牲的人們感動著我們,那些為光榮的事業而獻身的事跡觸動著我我們,我想:那是淨化心靈的一種方式,是提高自身覺悟的一種方式,年輕的我們有必要去試試。

年輕的心,要學會堅強,風雨過後,眼前會是鷗翔魚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荊棘,前面就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登上山頂,腳下便是積翠如雲的空濛山色。在這個世界上,只要你有心,就一定可以找到想要的風景!

年輕的心,應該是充滿愛的,像一輪太陽,能給人無限的溫暖。像一泓清泉,給人絲絲甘甜。像一陣春風,給人帶來無限的美好。

查看全文

德育教學心得(精選3篇)

德育課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但作為德育教材,不要說一出版,就是在剛剛醞釀要形成文字時就已經滯後了。下面是帶來的德育教學心得,歡迎查看。

德育教學心得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信息傳播的方便快捷,人們的思想道德及對世界觀價值觀的認識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德育課堂陷入了“教師難教,學生不願學,教學效益差”的困境. 現行中職學校德育教學對於引導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學生個人自我意識的不斷覺醒以及教材的局限性,以往的德育課堂出現了一些弊端。

德育課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但作為德育教材,不要說一出版,就是在剛剛醞釀要形成文字時就已經滯後了。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而教材的變化遠不能適應新情況的變化,從而形成理論和實際脫節。不同的學校學生的特點也會有所差異,如果德育教師只是按照教材講解難免會出現教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接受的東西卻很少。如何吸引學生,讓學生主動來學習德育,提高德育課教學的效率,這學期張主任帶領我們進行了德育教學課改活動,雖然任務艱巨,備課量難度加大,通過一學期對十二個專題的講解,從學生那裡得到證明我們進行的課改是很有成效的,為此作為一名德育教師對於如何上好德育課有了更新更多的認識。

每個人對一節課的評價和衡量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大家都有自己的尺度。一堂好課有它自己的基本要求,但是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我認為一堂德育課最起碼的應該讓學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得到一些感悟、引發一點思考。如果所教的學生能在德育課堂上有這三方面的變化,我們的德育課堂是成功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