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作文1000字

時間:2022-06-26

關於清明的作文1000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給人的印象總是一片濕雨,宛如有了斜風細雨,她才能顯出她那淡淡的悲涼。清明,也是採茶與拗筍的好時節。

我的老家——姚坪,是個美麗樸實的地方。我和奶奶頭戴笠帽,迎著星星絲雨,上山採茶。

毛毛雨中的山巒,仿佛披著一層白紗,若隱若現,然並不茫茫,時而冒出一枝映山紅,時而響起一陣鳥鳴,時而傳來山泉演奏的優美的曲子。

對於採茶,我並不熟悉,就先學奶奶吧。

她的手如同小雞啄米,在茶樹尖上一點一掐,不一會兒,手心裡就捏了一大把綠油油的茶葉。我看呆了,手也跟著動起來,雖有些笨拙,可也算是有模有樣,引得奶奶眯著眼笑。

我采起一朵青綠的葉片,仔細端詳,這新茶比普通的茶樹葉子要嫩一些,還泛著油亮油亮的光,輕輕一聞,清香入鼻,有點提神醒腦的感覺。我繼續在茶樹上掐著嫩芽,每一下都有茶汁在指尖漫開,那茶香就一點一點暈開來,令人神怡。

雨漸漸遠去,幾陣風過後,山路也沒那么泥濘難行了。我開始偷懶了,貓著腰在茶樹壟里穿行,別有一番趣味。忽然,我被一棵壯如黑狗的巨筍擋住了去路,那真是與我家黑虎一樣身材的筍啊。

我欣喜若狂,急忙一路小跑回到奶奶身邊:“奶奶、奶奶,那邊有好大一棵筍,壯得跟咱家的虎子一個樣。”奶奶不緊不慢,笑盈盈地:“傻丫頭,都長那么高了,筍還不老掉了啊?不能吃嘍!”我尷尬地撓撓頭,又有些不甘:這可是我發現的第一棵筍,怎么就不能吃了呢?我得把它弄回家去!

查看全文

清明作文1000字

年節之中,清明是大節,鄉諺有“清明大似年”之謂。這一天鄉親們都非常重視,無論是在外務工的工人,還是經商的商人,不管有錢沒錢,都不怕路途遙遠,不怕路途勞累,只為過清明,因為這天,家家都要上墳祭祖。

清明這天,在我的家鄉,鄉親們都有吃麥甜塌餅和清明糰子的習俗,因為這和“清明寒食”的古風有些關係,麥甜塌餅和清明糰子做好後會分享給左鄰右舍,同時也是祭祖、上墳必需品。這個鄉俗追根溯源可上溯至晉文公紀念介子推,下令“禁火寒食”的史事,鄉親們會在清明前一天開始“禁菸火”,吃冷食。不由得想到盧象作品“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

麥甜塌餅和清明糰子做法一直傳承至今,像我這批“00”後還能品嘗到傳承了幾千年的美味。清明節前幾天,我家同樣會做甜麥塌餅和清明糰子。這一天,我們家分工明確,奶奶早早的就把從田野中採取的草頭洗淨,放鍋中燒熟,本來綠油油精神十足的草頭,轉眼變的軟軟的,四肢無力了。爺爺把磨成粉的粳米粉倒進一隻大木盤中,比普通的盤子大了很多倍,在粉中加入煮沸的草頭汁,開始用盡全力揉粉,把粉團一塊塊拉分成小塊,上土灶蒸。等過十幾分鐘,粉團熟後,爺爺重新把熟麵團倒到木盤中,撒上白糖,爺爺又開始揉面,不一會兒滿頭大汗,精疲力竭了,爸爸繼續揉粉團,爸爸把全身上下的力都用了上去。粉團要揉到無釘刺時才能加入麥芽,揉均,等麥芽與粉團發酵後,分成一個個小團。接下來,我和媽媽把小粉團壓扁,再修整下,就變成了粉餅。我拿起小團,靈激一動,又粘了眼睛、嘴巴和耳朵上去,小粉團立刻就變成了可愛的小狗。這時由奶奶燒火,爸爸調糖水,又在平底鍋中放了一層菜油,爺爺把壓好的粉餅拿到灶台上,爸爸把粉餅放入平底鍋煎、翻炒,倒入糖汁,那熟練的操作手法讓人讚嘆不已,很快一盤熱騰騰香噴噴的甜麥塌餅就出鍋了。

查看全文

清明作文1000字

清明節,按照慣例爸爸媽媽要回家掃墓祭祖。“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一天天氣倒是很應景,早上起來就飄起了濛濛細雨,親人們相約出發,走在去墓地的路上,聽舅公爺爺說,前幾天把太太的房子賣了,大家聽了都沉默不語,我的心頭一酸,想念起慈祥的太太……

太太活了九十八歲。在我的記憶中,她的頭上布滿了銀髮,頭髮總是梳得那樣好,自然捲曲著,沒有一絲亂髮,看上去真清爽。飽經風霜的臉上刻滿了皺紋,抬頭紋和眼角紋都很深。一雙眼睛已經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慈祥的眼睛總是笑眯眯的。

太太的一生非常的勤勞,每天都看到她忙裡忙外的操勞,在我的印象中太太總是把自己收拾的乾乾淨淨的,走到她身邊總會聞到一股股淡淡的皂香,而且家裡的一切都料理得一塵不染。她一生撫育了七個子女,經歷了各個時期的困難,一雙粗糙的手爬滿了一條條蚯蚓似的血管,手背上長滿了老年斑,像是記載著她一生的千辛萬苦。

太太平時非常的節儉,家裡的東西用了幾十年,總捨不得丟,恨不得都重新利用好幾遍,她總是對我們說:“東西沒壞,能用就用!可不能丟啊!想當年我們小時候連飯都吃不飽呢,經常挖野菜來充飢,如今生活條件好了,也不能浪費!”可別看太太生活上這么節儉,遇到大事一點也不含糊,心裡似有一面明鏡一樣。聽說江西的親戚家裡條件不好,太太把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全都寄去給了親戚,還讓小奶奶和小爺爺把家裡不穿的乾淨衣服褲子全部收實好打包送去江西救濟親戚。

查看全文

清明作文1000字

清明的時候,我回老家去掃墓。

暮春的田野青黃相接,遠遠的泛起些新鮮的綠色,層疊起伏的山巒為雨後青白而明淨的天空所映,顯出幾分青黛與黎黑的墨色。

繞過一座座山,行過一道道橋,趟過縱橫泥濘的鄉間土路,漸漸清晰的,是舊居殘破的門窗,檐上的燕巢依舊,而燕群已不知何方。

一家人會齊,隨著祖母上山。清明時節雨紛紛,上山的路不好走,但山野清和景明,影影綽綽的樹影勾畫得很清楚。

荒草自在坦蕩地長著,鐵灰的水泥下是祖父的安眠之地。大人們在打理荒草,清掃墓園。而我在一邊待著,零碎地念想著。祖父死的時候我少不更事,死亡的概念對於當時的我而言過於遙遠,但我還是喜歡用“死”這個字眼,去世未免顯得缺少人情味。我唯一的印象是那個佝僂的身影漸漸萎縮,最後蹙入一片清明茫茫的白色中,當這些印象與記憶都開始消逝時,野地里一片片荒墳最終都歸入被遺忘的大流中。

祖母顫巍巍地疊著紙錢,那上邊的各種符號讓我想到了別的什麼,那是跟這個節日存在關聯的,你可以理解為迷信,或是更為古老而難以言喻的寄望。在她滄桑的臉上,那神情如同輕風吹過的湖面。

我突然隱隱地恐懼起祖母的離去,因為這樣的畫面讓我想到了她終將也被遺忘的事實。我終日在她歲月的邊緣徘徊,但那給我的是更深的愧怍,她的面對如今世界的茫然與新奇,第一次用手機的欣喜與激動,每次回復她語意不通的微信時,我都感到無言的感傷。人的衰老是一個眾叛親離的過程,由被社會到被子女所遺忘,我們所愛的人最終也將永遠地別離。

查看全文

清明未雨作文1000字

【清明·未雨】

林恩希

時常憶起……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今年清明,未雨。只是,墳上又添了三柱香……

清明,憶阿太。

“天黑黑,要落雨。阿公阿嬤摭傘收衣服嘍……”您生滿老繭的手,包著我小小的手。一柄輕搖的小扇,激起無限回憶的漣漪……

“囡囡,吃軟圓嘍!”您帶著一口並不標準的國語,招呼我。“哇!軟圓喲!我最喜歡阿太啦!”說著,便大吃起來。您總是躺在躺椅上,看著我把軟圓吃下去,心滿意足,昏昏沉沉地睡去。在我“吭哧吭哧”的咀嚼聲與老木椅的吱呀聲中睡著。

那一年,您75歲,我5歲。

“阿太,我來看您嘍!”

“囡囡啊……阿太給你下軟圓吃好不好?”

“好啊!”

時隔一年,再一次在老屋中見到阿太,她還是那么精神!我捧著熱氣騰騰的軟圓,心中無限愜意。您撫摸著自己一頭銀髮,嘴角微微上揚……

那年,我六歲,您七十六歲。

最後一次見到您,是在醫院的病床上。您戴著氧氣罩,緊緊握著我的手,一滴渾濁的淚滴落,嘴中還不住地呼喚:“囡囡……囡囡……說著說著,就沒了氣息。我望著您,您還未鬆手,我也不希望鬆手,前一秒還在呼喚我的您,真的就這樣離去了嗎?我不希望,我也不相信。直到阿太布滿老繭的手變得冰冷……我放聲痛哭……

查看全文

清明做茶作文1000字

清明時節,滌手制綠茶,淡淡的色彩,柔和的味道,散落在鼻尖,縈迴在唇齒間,滌盪在心間。

一採集嫩葉(采青)

清明放假奶奶帶著我和家人背著竹簍走進山中,在一棵棵春茶樹上精心摘選嫩綠色的小芽,每人身上背著兩個小桶,桃紅色的小桶用來裝一芽一葉,黃藍相間的用來裝一芽兩葉。

在茶樹面前,奶奶提醒道:“要采嫩葉喔!一芽兩葉是中等品,一芽一葉是特等品”。我頓時來了興趣,好奇地問奶奶:“奶奶,一芽一葉是什麼樣的?一芽兩葉又是什麼樣的呢?”奶奶笑而不語。她輕拈指尖摘了兩片小嫩葉,亮給我們看。仔細一觀察,我恍然大悟,一芽兩葉原來就是多了片嫩葉呀!

了解了茶葉知識後,奶奶和家人們很快採集好了兩大簍茶葉,我把鼻子湊過去聞聞,有股清香撲鼻而來。

二殺青

回到家中奶奶把茶葉放進大鍋不停的翻炒。看著茶葉慢慢被炒幹了水分,有點像我平常喝茶用的那種茶葉,我便以為大功告成,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片葉子含入口中。“呸呸呸,什麼苦味啊?”我把茶葉吐出來,喝了一大口水。“不要急!”奶奶用鍋炒了起來,茶葉在鍋里繼續翻騰著,跳躍著?一股濃濃的香氣鑽入鼻子裡,我忍不住咽了口吐沫,是啊,這香氣能不讓人想吃?

三揉捻

打開鍋蓋,茶葉的顏色深了,放在掌心,如太陽般溫暖。奶奶把茶葉放在掌心,雙手合攏,用手不斷的來回揉動。我也想嘗試下,奶奶便分給我一點茶葉讓我來揉,原以為揉茶很簡單的可沒想到,茶葉到了我手上老是掉。哎,揉茶葉也是一門學問啊,我無比失望。見奶奶快弄完了,我焦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奶奶見狀,馬上伸手來想拿走。可經不住我的軟磨硬泡,迫不得已,還是沒拿了。後來我看到姐姐也在那裡不會,奶奶只好手把手的一個個教,“你們看,要上下合攏,不用左右合攏,不然,茶葉會白費力氣,會掉下來。”的確,茶葉浪費了許多,我們照奶奶說的做,馬上就弄好了,一連揉了兩次,炒青也炒了兩次。

查看全文

學做清明粑作文1000字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每當這個時候走在回外婆家的路上都會聞到淡淡的草香味,這是一種特別的草。這時你們可能會問:“是什麼草?還有淡淡的香味兒?”讓我來告訴你們吧,“這個草就是清明菜,是用來做清明粑的,做清明粑是我們家鄉清明節傳統習俗的一種。

今年的清明節我決定跟著外婆學做清明粑!

那天,我和媽媽、爸爸一起回到外婆家。我剛走到外婆家門口,就聞到了清明菜的香味,我趕緊奔到廚房,一看外婆果然在做清明粑。我馬上跟外婆說:“外婆外婆我要學做清明粑,您教我做好嗎?”外婆說:“清明粑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你要是真的想學就一定不能在中途放棄。”我說:“好,我一定會好好學的。”

我們開始做了,第一步:把清明草摘取嫩芽部分分成小段,用清水洗乾淨,再將清明草放入鍋中煮15分鐘左右,直到煮爛為止,再放少許鹽。第二步是和面,這一步是最難的,把麵粉倒進里盆里,加水,水少了,面就會太乾,水多了,面又像稀糊一樣了,然後又得加一點面,可是試了好多次,我還是沒有把面和好,手上臉上滿是麵粉,我開始有些不耐煩了,小聲嘀咕到:這個面怎么這么難和呀,早知道就不學了。外婆看到我這個樣子走過來對我說:“哎呀我的乖外孫,怎么成了一個大花貓了,來外婆再教你一遍,這一遍你一定能和好。”外婆一邊耐心的給我講,一遍給我示範。在外婆的幫助下,我終於把面和好了。第三步是把清明菜融進麵粉里,再次加水和麵粉一起揉,直到,清明菜全部融進面裡面為止。第四步就是做餅了,先把和好的麵團搓成大小一致的湯圓形狀,然後再把它們壓成餅狀,壓的時候能不能壓得太薄,也不能壓得太厚。剛開始做的幾個餅都是奇形怪狀的,不像是一個餅,後來我越做越熟練,也就越做越好了。外婆說:“你看,這就是孰能生巧,做的次數多了,就自然而然的會了。”第五步,也就是最後一步了,把清明粑放進鍋里蒸。你們可不要看只有這么簡單的五個步驟,實際做起來還是很不容易的。和面和得我手都酸了,壓餅的時候掌握不好力度和速度,餅的形狀就不好看。

查看全文

清明記事作文1000字

清明節的清晨,鳥兒清脆的叫聲連綿不斷,第一縷明媚的陽光透過窗戶直射到我的臉上,我不滿地揉了揉眼睛,一個激靈坐起來,嘴巴嘟囔著:“不就是清明節嘛,幹嘛要起那么早?”“哧”的一聲,我的媽媽佇立在清晨的沐浴下一臉憐愛地凝望我,她的眼睛彎的似月兒般,咧嘴輕笑,她的笑一如既往的沉穩,“你個懶蟲,起床了,今天要去看望奶奶。”

穿好衣服下了樓,媽媽手中已經拿著一束束包裝精緻的百合,在青翠欲滴的綠葉的簇擁下,它們顯得生機勃勃,如同一位位青少年般朝氣蓬勃。在那一束束百合中,我看到了幾束如雪的梔子花,我知道,那是奶奶生前最喜愛的花。一路上,我的媽媽很是沉默,她喜歡跟我說關於奶奶的一切,我與奶奶相處時間不長,不過六、七年的時間,她的面容在我腦海中已有些模糊了。記憶中,她很善良,家裡有兩隻流浪狗是某一年白雪皚皚的冬天被她抱回來的,它們長得很可愛,全家人都很喜歡。還記著,她最喜歡牽我的手,喜歡抱我,喜歡每天啄一下我的臉頰,她很愛笑,與媽媽的笑不同,她笑得很清爽,絲毫沒有因為歲月的痕跡而變得滄桑,她的笑容如同汩汩流淌的清泉般,無一絲雜質,當她笑得那瞬間,幾乎所有事物都失了美麗的顏色,全世界只有她。

清明節的上午出奇的烈日炎炎,火辣辣的太陽如火一樣烤著我和我的媽媽。山路顛顛簸簸,我們只好緩緩而行,走得很辛苦,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當我的眉蹙得已經不能再蹙的時候,那一排排整齊的“家”終於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我氣喘吁吁,剛想休息一會兒,便被媽媽像拎小雞一樣拎到了奶奶的“家”門前。

查看全文

我家清明別樣過作文1000字

誰說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天是清明節,卻是陽光明媚,暖風吹得行人醉。這不,我和爸爸媽媽穿戴一新,興高采烈地一起到奶奶家去過節。

走進奶奶家的大院,一棵高大的綠樹已然成蔭,似乎比去年更粗壯,更挺拔了。我迫不及待地穿過前院,就聽見說話聲、笑聲不時從屋子裡溢出來。剛抬腿跨進門檻,一股腦兒看到的滿屋子的人:樂陶陶的爺爺奶奶、忙碌不堪的二叔二嬸、嬉笑打諢的大姑小姑,還有穿著時髦的表哥表妹……這么多的人齊聚在奶奶家,真是熱鬧。一看到我,大傢伙都圍過來和我打招呼,還七嘴八舌地詢問我的情況,我不禁有些應接不暇了。最招人注目是那個虎頭虎腦的小弟弟,這小弟弟可調皮了。你看,才沒過多久,一會兒把我削的蘋果全啃了,一會兒故意用腳踢我幾下,一會兒又把尿“噴灑”到我身上。搞得我又好氣又好笑,真想衝上去教訓他一頓,可是大人們都在,我只能憋著一團火。再說,大人不記小人過,算了,小孩子不懂事,得饒人處且饒人吧。

臨近中午,長輩們都忙碌開了,先燒飯,後燒菜,爸爸切著青菜,媽媽做著青團,我躲在後面學著做青團。爸爸切好青菜,放進鍋里去炒,而媽媽呢,不停地在青團里麻利地放進各種餡。有的青團里放豆沙、有的放瘦肉、還有的放沒有餡的湯圓。這些青團花樣百出,品種繁多,看得我們都目不暇接,口水都流下三千尺啊!尤其是小表弟,圍著灶頭團團轉,還舔舔舌頭,咽咽口水,甚至鑽進人縫裡探出腦袋,伸出黑乎乎的小手偷吃來……“小饞鬼!走開!”只聽叔叔的一聲叱呵,小表弟灰溜溜地逃之夭夭,惹得我們撲哧一聲笑出聲來……

查看全文

清明隨想作文1000字

【清明隨想作文1】

清明,正是春暖花開鶯歌燕舞的時節,家家戶戶外出掃墓,踏青草,折楊柳,慎終追思,以達對逝者的尊敬與懷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這些詩句都是舊時清明的祭墓寫照,讀來有點愴然。

過去祭墓叫“上墳”,黃土壘起的墳墓容易坍塌,於是後人每年上墳都準備鍬鏟或籮筐。墳體要修整,墳帽子須更換,還得揀那些結有草莖的新土,以圖吉利。生意人早以將祭菜、香燭、錫箔、紅線鋪在路邊,供上墳人選購,且不許還價,上墳人難得計較,怕鬥起舌來有損祖先顏面。

自從殯葬改革,火化蔚然成風,小小骨灰盒用不著大興土木了,置放陵園公墓或暫存殯儀館,怎么樣都很方便。現在有的人更想得開,死後乾脆將骨灰灑到大江里,既不污染環境也能讓靈魂遠遊,浩浩江波萬年不朽,天人合一,形神如煙,善哉斯為。

如此,清明到來,後人只需登船遠望,拋一棒鮮花,喊一聲號子,所有追思都被江鷗捎去,流不盡的仍是那人生長河,一浪高一浪。死者巳矣,生者當攝身節哀,該乾什麼還得乾什麼,生命短促,只有奮發有為才能使自己永恆。

一年一度的清明總是讓人感慨萬千,想著“人生百歲”終有一死,似乎更要懂得加倍珍惜時光。楊柳堤岸,江汀皓月,生命的記憶依然堅如磐石。詩人藏克家說過:“有的人死了,可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可他已死了。”短短兩句話,一語道破了生命的秘笈。可不是么?如今被我們清明:牢牢懷念的人,除了逝世的親人還有誰呢?翻開歷史長卷,無數仁人志士英名猶在,他們死了嗎?沒有!他們永遠活著,活在我們心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