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軍節演講稿徵文:保持人民軍隊不變質的歷史啟迪

二是強化部隊的“政治訓練”,幫助官兵樹立無產階級思想。我們黨總結大革命時期國民革命軍政治工作經驗教訓,十分注重部隊的“政治訓練”。1927年12月,中央寄信給南昌起義失敗後率部在廣東韶關一帶堅持鬥爭的朱德,首次提出要對部隊“必須有嚴重的政治訓練”。1928年5月,中央制定的《軍事工作大綱》進一步指出,要“進行兵士民眾的政治教育”,以提高“紅軍兵士的政治認識”。紅軍各部隊對官兵的政治教育創造了多種有效方法。

三是創新制度,為人民軍隊性質建立制度保障。首先是規定紅軍做民眾工作任務。這是中共中央一再要求的。井岡山鬥爭初期,毛澤東同志即為部隊規定了打仗、籌款和做民眾工作三項任務。其次是廢除僱傭制,實行**制。秋收起義部隊在三灣改編時,就實行官兵政治平等,經濟**。紅軍各部隊各級都成立了士兵委員會,保障士兵的**權利。再次是嚴格民眾紀律,密切軍民關係。紅四軍在井岡山時期制定了三條紀律六項注意,到了贛南閩西時期,進一步形成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特別注意與民眾結一種生死密切關係”。

歷史表明,我們黨鑄造人民軍隊的路徑是正確的。經過全黨全軍的共同努力,特別是朱德、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紅四軍建設經驗的傳播,我軍人民軍隊性質得以確立。1934年初,毛澤東同志在中華蘇維埃中執委報告中指出,“現在的紅軍,已經走上了新的正規的革命武裝隊伍的道路”。“成分提高了”,“政治教育進步了”,“提高了階級自覺的紀律,密切了紅軍與廣大民眾之間的聯繫。”

對人民軍隊性質的認識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深化

新中國建立以後,黨和軍隊所處的地位發生了根本變化。我們對人民軍隊性質的認識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深化。

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夜,毛澤東同志就提出“強化人民軍隊的任務”,他說,“我們現在的任務是要強化人民的國家機器,這主要的是指人民的軍隊、人民的警察和人民的法庭,藉以鞏固國防和保護人民利益。”1989年,鄧**同志進一步指出,我們的軍隊性質是“黨的軍隊、人民的軍隊、社會主義國家的軍隊。”這是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的人民軍隊思想,對我軍性質的新的科學概括。江**同志把“不變質”作為我軍重大歷史性課題,強調要“始終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本色和作風”。胡主席也強調指出,“我軍是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隨著我們黨領導的事業不斷發展,我軍已經從革命戰爭時期在黨的領導下為奪取全國政權而進行武裝鬥爭的重要力量,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鞏固人民**專政的堅強柱石,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鋼鐵長城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並要求我軍始終保持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這些論述,深化了對我軍性質的認識。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後,黨直接領導的人民軍隊,便自然地成為社會主義國家機器的有機組成部分。黨的軍隊、人民的軍隊、社會主義國家的軍隊,三者完全一致、高度統一,共同構成新中國我軍性質的完整表述。“黨的軍隊”強調的是我軍軍魂,“人民的軍隊”表明的是我軍的本質,“社會主義國家的軍隊”反映的是我軍存在形態。我軍在本質上歸根結底是屬於人民的。不僅戰爭年代是這樣,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尤其如此。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屬於人民。”這就規定了我軍必須繼續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最高體現,我軍踐行根本宗旨往往集中反映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上。這同“軍隊國家化”主張是水火不容的。所謂“軍隊國家化”,就是把軍隊的國家屬性絕對化,其要害一是取消黨對軍隊的領導權;二是抹殺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因此,必須堅決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