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校長演講稿

冬去春來,轉眼間就到了一年一度的畢業典禮。六月初的天氣清冷的反常,人們不得不穿薄毛衣或夾克。今年波士頓的天氣變化無常,4月份有一兩天氣溫高達32攝氏度以上,人們熱得要開空調。隨後的一個多月又冷得至少要穿兩件衣服,但天氣並不妨礙一系列的慶祝活動。

校園裡照例彩旗飄飄,成群結隊,歡聲笑語,贈送鮮花,合影留念。主要慶祝活動集中在6月2日校長對畢業生的告別講演(baccalaureate address),3日大學本科畢業生自己組織的告別活動(class day),和4日哈佛畢業生聯誼會(harvard alumni association) 組織的畢業典禮(commencement)。

這是哈佛大學第358屆畢業典禮。第一屆畢業典禮是在1642年,由於戰爭或瘟疫等原因,有9年的畢業典禮被跳過去了。6月份第一周舉行畢業典禮,今年會是最後一次。從下學年開始,開學時間從9月中旬提前到9月初,畢業典禮也會隨之提前到5月下旬。

校長告別講演

學生幾年來日夜奮戰,大好時光用在學習與消化老師講的苦澀難懂的技術性問題上,到底會對今後的事業和生活有什麼幫助呢光陰似箭,無論他們心理準備好了沒有,他們必須走出校門,面對變幻莫測的大千世界。在成百上千的畢業生即將離開校園,忐忑不安地走向社會的時候,校長能給他們什麼帶有人生哲理的啟示呢?

6月2日下午的校長告別講演照例在校園中心的紀念教堂(memorial church)舉行。雖然是大庭廣眾之下的書面發言,但並不完全是冠冕堂皇的做秀,其中不乏肺腑之言。

校長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首先回憶了這批畢業生在過去四年的經歷。

她說,你們進入校園時正好是卡特里亞娜(katrina)颱風肆虐的時候,你們離開校園時正好是經濟風暴席捲全球,改變這個國家和世界的時候。你們也目睹了哈佛的變化。你們在四年中經歷了三位校長(薩默斯,代校長巴克( derek bok),和福斯特本人),你們經歷了舊的教學大綱(core curriculum)的退出和新的教學大綱的引入(general education),和一些校舍的變化。福斯特然後列舉了一些優秀畢業生取得的成績(沒有點名道姓)。

她說,很多過去四年的變化是四年前沒有想到的:歐巴馬入主白宮,經濟危機席捲全球,流感蔓延等等,這些都使未來更加難以預測。“我要和你們講的不是如何追求優秀,在這方面你們已經知道怎么做了,而是要講如何利用未來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

去年這個時候,有很多哈佛畢業生選擇了去華爾街工作。其中一個學生說,他這樣選擇的原因是不想進入“真實世界”(real world),而進入金融行業是最穩妥,最保守的選擇。金融風暴對你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因為你們沒有最保守的選擇了。你們當中的一個學生說,因為金融公司今年很少招人,他準備去教書,而教書才是他真正想做的,今年的就業形勢讓他沒有理由不做自己熱愛的事。當然,有一少部分畢業生仍然會去金融公司工作。這也是好事,因為你們還年輕,有彈性和韌性承受金融界的動盪。與其在你們45歲時經歷中年危機- 自問:我到底在做什麼?我為什麼做這些?- 還不如在20多歲的時候就反思這些問題。有一位作家描述和她先生去巴黎旅遊的原因:不是有人要求我們去,也不是我們認為應該去,而是我們從心底里想去,這樣我們的旅途就有了一個好的起點。福斯特說,這就是發自內心的動力,這就是生活。

她說,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目的不是要訓練你們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有一份特定的工作,而是要讓你們在不確定的充滿變化的情形下有應變能力,能夠即興表演(improvise)。“即興生活(improvised life)是激情與平靜,構架與自由,理性與感覺魔術般的結合。我們不喜歡不確定性(uncertainty),更喜歡安定,但正是不確定性給我們的個人生活和事業帶來機遇”。

最能概括福斯特講演內容宗旨的話應該是她引用一位著名爵士音樂家的話,“透徹的掌握你的樂器,你的樂譜,然後全部把它們拋在腦後,盡情地彈琴。”現在的世界需要那些優秀的即興表演家。

重新思考我們的生活,重新投入進去不是每一代人都有的機會。福斯特回憶自己1968年的大學畢業典禮。當時我們意氣風發,雄心勃勃,覺得巨大的社會變革迫在眉睫,我們要結束戰爭,消滅貧困和種族歧視。漸漸地這種無所不能的樂觀和激情消逝了,我們逐漸地變成了“大人,成年人”,我們回到了自己的小天地,為自己個人的好生活而努力,那種追求更高目標的境界和對更美好的世界的憧憬沒有了。

但是現在又回來了。我們目前面對很多挑戰--金融動盪,傳染病蔓延,對內政策,對外政策都是困難重重。這些挑戰和歐巴馬入主白宮不僅僅使新的思想,新的投入成為可能,而且是必須。

歐巴馬總統把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定義為重新振作和重新創造的時節(a season of renewal and reinvention)。重新振作,重新創造需要新的思想,新的思維。我們一直堅持最好的教育是那種培養分析能力的,形成思考習慣的,能夠把信息(information)變成理解(understanding)的教育。這就是教育為什麼這么重要,受過教育的你們這些人為什麼這么重要。

學生聚會

class day的活動是在校園中間的露天草場tercentenary theatre,沒有畢業典禮那么正式,形式上比較輕鬆。畢業生代表的講話有對四年大學生活的認真反思,也有自嘲自諷的幽默。他們對最近四年的課業過重(over worked),睡眠不足(under slept)直言不諱,他們的腦海里只是被“成就”(achievement)這個詞充斥著。“為了重建哈佛形象,有必要提醒整個世界哈佛的畢業生是多么的了不起,他們處處趾高氣揚,只往上看,不往下看,永遠覺得高人一籌。”

“在今後的幾天裡,所有的人都會告訴我們,‘艱難困苦與沮喪失敗都是真實生活的一部分,你們要有思想準備去面對。’別聽他們的,他們肯定不是像我們一樣,從哈佛畢業的。”

class day學生按照慣例會請一位主旨講演人。去年的主講人是前總統柯林頓。今年是nbc新聞“今日”節目的聯合主持人,傑出新聞工作者matt lauer。他曾經報導過伊拉克戰爭,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採訪過無數政經要人。

他說,“哈佛大學的文憑並不意味著你有任何特權(entitlement)… 並不意味著你一定比其他人優秀 … 你受的教育是一個強大的工具(tools),但這只是你工具箱中的一個,我要你們用所有的工具- -你們的慈悲為懷(compassion),你們的與人為善(kindness),你們的大度寬厚(generosity),你們的公平正直(sense of fair play),你們的詼諧幽默(a sense of humor)--去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橋樑,而不是樹立障礙與隔閡。”

他20分鐘的講演也不乏幽默。他說,“要有孩子,而且要有好多孩子,因為當你不能找到生活中的樂趣和幽默的時候,你的孩子會幫你找到。” “每個人至少要有一個永遠和你說真話的朋友 … 記住生活中唯一不變的是你的品格(character)。”朱棣文的建議

今年的主旨講演者是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steven chu )。他和另外兩位物理學家因發現了在極低的溫度下如何用雷射把原子固定在它們自己的軌道上而獲得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今年1月份成為能源部部長之前,他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國家實驗室主任,負責再生能源,新能源的研究工作。

他的講演包括三部分:一些簡短而幽默的點評,對畢業生不請自來的建議(unsolicited advice),和與他自己主要工作有關的倡議。他首先感謝校長和哈佛畢業生聯誼會邀請他講演,隨後幽默地說他不敢肯定他符合畢業典禮演講嘉賓的“高標準”。“去年的主旨講演者是億萬富翁《哈里波特》的作者羅琳(j.k. rowling),前年的主旨講演者是更大的富翁和慈善家,計算機‘呆子’(nerd),比爾.蓋茨,而今年站在你們面前的完全不是一個富翁,但至少我可以說我是一個呆子。”

他也會恭維一下哈佛,說他的哥哥和弟弟都是哈佛畢業的,只有他不是,今年他成為哈佛大學十位榮譽文憑的獲得者之一,或許他媽媽這次會高興了。以前當他告訴他媽媽他拿到了諾貝爾獎時,他媽媽說,“那不錯。” 然後緊接著問,“你下一次什麼時候來看我?”

他說,他決定在講演中引用其他人說過的話有兩個原因。一是重要的話需要重複一次以上才能起作用。二是那些借用別人語言的作家其實是在重複最優秀的人的足跡。美國著名作家,哲學家,詩人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說,“那些古人把我最好的思想都偷走了。” 畢卡索說,“好的藝術家借用;偉大的藝術家(乾脆就)偷。”(good artists borrow. great artists steal.)為什麼畢業典禮的演講嘉賓就不能如此呢?

他自知在畢業典禮上對學生的建議很少被珍惜,大多被遺忘,肯定不被遵循,但仍然願意提出以下幾條。第一,感謝所有幫助你取得成就的人,包括那些教課不怎么好的教授,因為他們迫使你自學,而自學是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徑。

第二,在今後的生活中,培養大方大度的胸懷。在所有的談判中,不要計較最後的很少的得失,大方地把一些零頭放在桌子上留給對方。在與人合作中,記住要肯定別人的成績(credit),成績不是稀缺資源,別人有了你就沒有了。特別是在成功的合作中,要給別人90%的成績。

第三,在生活開始一個新篇章的時候,建議你們選擇自己熱愛的事業和職業。如果你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熱情,不要滿足,一定要堅持找到為止。生命本身就短暫,沒有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生命更是轉瞬即逝。“當我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我一門心思地想成為物理學家。大學畢業後,我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研究生、博士、博士後共八年,然後又在貝爾實驗室(bell labs)工作了九年。這些年來,我的主要目標和快樂就是物理學。”

他的最後一個建議是:追求個人理想,自己熱愛的事業不應該是生活的唯一目標。當你頭髮花白,步入老年時,你希望在回首往年的時候感到驕傲。這種驕傲不會來自你一生中積累的物質財富,也不會來自你一生中積累的榮譽稱號,而會來自那些曾經受你影響的人(the lives you have touched),他們的生活因為你而更加美好 (the difference you have made)。

“在貝爾實驗室工作九年以後,我決定離開舒適的,方方面面都完美無缺的‘象牙塔’,嘗試在我看來更現實的生活 ―― 去(斯坦福)大學教書。我希望我所留下的不僅僅是一篇篇科學論文,我想通過教書孕育科學的後一代。” 他說,“在大學工作最好的部分就是學生,因為他們清新,熱情,沒有成見。他們自己並不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是我們這個社會最好的精華的接受者,傳承者,發展者。就是在大學階段,他們的思想是完全自由的,也是最有創造力的。他們進入大學,以為教科書,教授就是權威。漸漸地他們會發現,教科書,教授也不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於是他們開始自己思維。當他們有獨立的思想的時候,我開始從他們那裡學習。”“我開始教書,帶學生是因為我想回報這個社會,給予別人,但結果是我從中得到的比我給予的更多。”

然後朱棣文進入講話的第三部分:氣候變化。氣候變化並不是一個新問題。在過去的60萬年中,地球經歷了六個冰川時代。現在的問題是各種數據都表明氣候在迅速變暖――北極圈的冰雪在減少,海面在上升。有史以來,科學第一次被用於預測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對50年以後,1XX年以後的世界的影響。這個影響來自於工業革命以來二氧化碳的排放。

如果現在不及時採取措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氣溫就有50%的可能性在本世紀末上升5攝氏度。在上一個冰川時代(ice age),全球氣溫只低了6攝氏度,加拿大的絕大部分和美國北部都終年被冰雪覆蓋。所以氣溫上升5度對全球的影響不可低估,北極冰雪覆蓋的有機物有可能融化,迅速釋放甲醇(methane)和二氧化碳,動物,植物以及人類都難以適應。

作為國際社會,我們願意在這個至少一百年以後才能見到效果的氣候變化投入多少呢?上一代人努力工作是為了下一代人生活得更好。我們能不能為我們後代的福利和幸福而承擔起責任呢?

五年以前朱棣文同意成為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廣招科技人才,迎接氣候變暖的挑戰。他們已經建立了幾個不同的能源研究所。他對氣候變化和能源的挑戰有充分的理解,但仍然表達了“危中有機”的樂觀和信心,鼓勵年輕人把握機遇,把握現在,通過發明創造新科技,設計更好的政策,和建立管理更有環保意識的工廠企業,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有些緩解氣候變暖的辦法是顯而易見的。例如,提高能源效率,節省能源的效果就非常可觀。現有的技術可以使房屋使用能源效率提高80%,XX年就會返回所需投資(pay back period)。房屋冬天的供暖,夏天的空調和其他用電占美國所有能源消費的40%。所以提高能源效率,節省能源的好處是巨大的,是“不撿白不撿的大便宜”。

但是更多關於氣候變暖的問題是未知的。他說,“歐巴馬政府在為繁榮的,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打基礎。我們並沒有所有的答案,這就是我們為什麼需要你們加入我們,與我們並肩奮戰。”

他為參加歐巴馬政府而感到榮耀。歐巴馬政府鼓勵科技創新以解決能源危機。 “美國有機會領導一次新的工業革命。我們要創造更有效的辦法利用太陽能,風能,核能,處理髮電廠排出的二氧化碳。更先進的生物能源(biofuels)和使汽車用電驅動(electrification of personal vehicles)也會幫助我們不那么依賴石油進口。”

開發中國家在努力追求達到已開發國家的物質生活水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對氣候變暖採取措施。朱棣文承認美國的人口只占世界的3%,而消耗的能源卻占世界的25%,與此同時,世界上有16億人沒有基本用電,有幾億人靠燃燒樹枝做飯。他說,一個嚴峻的現實就是:那些最容易受傷害而且受傷害最大的人群 - 那些窮人,孩子和未出生的孩子 -是最無辜的,也是最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群體。

朱棣文呼籲最基本的人性,他引用兩位人文領袖的話終結講演。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在1967年反對越南戰爭時提倡超越種族,階層,國籍的無條件的博愛(all-embracing and unconditional love for all mankind)和直接面對挑戰的緊迫感,“明天就是今天。在人們的生活和歷史上,有‘太晚了’這么一說。”

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1897-1962)在12月10日獲獎晚宴中講人文主義者在充滿挑戰的世界中的作用:“我相信人不但會承受,而且還會戰勝。人是有精神的,精神是永恆的。人有慈悲之心,人能夠與人為善,自我犧牲,忍辱負重。詩人和作家的任務就是要寫出這些精神,他們的使命就是要充實人們的心靈,時刻提醒他們勇氣,光榮,希望,驕傲,慈悲和自我犧牲精神都是人們光榮歷史的一部分。”

chu最後總結說,“你們在追求個人理想的同時,也要培養幫助別人的熱情。沒有什麼會給你更大的滿足感了。” 他呼籲,“為了你們的孩子和世界上所有的孩子,我們要保護這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