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大學生入學教育上的講話

諸位同學:大家好!

歡迎同學們來到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習、深造、重塑自我!

作為主管教學工作的領導,我深感責任重大。我深知學生和家長對諸位同學的囑託和對學院的期望。我也深知,校領導、學院領導對我們的要求和重託。我更深深知道黨和國家的要求。儘管大家在校學習的任務十分艱巨,但我堅信,只要廣大師生共同努力,踏實肯乾,勤奮努力,經過在校兩到四年的學習(專升本兩年,普通本科四年),我們一定能夠完成學習任務,我們一定能夠圓滿完成學習任務,給父母、學校社會和國家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下面我主要講四個方面的事情,一是學分制,二是學籍管理,三是學士學位評定和授予條件,四是課堂教學管理規範。

一、學分制

我們到學校學習,學什麼?學“分”!那么,“分”是什麼?“分”是課程,是各門課程。每門課程都有相應的分值。以課堂講授為主的課程(理論課),每周上課1學時,學滿一學期,考試60分以上,得1學分,周2學時為2學分。你大學四年需要也必須修夠要求的學分。而我們已經按照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等各級教育機關的要求開足了課程,滿足你們“修夠學分”的要求。

那么課程是怎么開設的?各專業課程的開設是有一個依據的。我們的依據就是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畫。那么,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畫是怎么來的?是這樣制定出來的:第一,是按照國家對大學畢業生的一般要求制定出來的。國家對國內各高等院校、各專業有一個一般的要求,這個“一般的要求”實際上就是一些課程,這些課程是必須開設的,各高校不敢違背;第二,是按照學校的實際情況、專業方向、專業特色和專業定位制定出來的;第三,參照兄弟院校的教學經驗制定出來的。所以,制定出來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我們教學活動、課程安排的根本依據。

當然,教學計畫不是一成不變的,往往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教學活動的實際情況,每隔一定時間,一般是三年,進行不斷修訂和完善。我們非師範類專業現在執行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結構是由四個部分組成的,即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通識教育課程又分做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其中的選修課程還分做限制性選修課和任意性選修課。專業課程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其中的選修課又分做專業方向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而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專業實踐教學和素質教育實踐環節。我下邊具體講一下:

(一)通識教育課程

通識教育課程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其中的必修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這些課程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近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大學英語、大學體育、計算機基礎、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九門課程。這些課程必須認真學習,考試達到及格以上,否則,影響拿到畢業證。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分為限定性選修課程和任意性選修課成,全校各專業學生必須在學制內至少完成8學分。其中,通識教育限定選修課程個專業學生必須在學制內至少完成6學分,包括人文素養教育類課程4學分(含公共藝術教育類課程2學分),科學素養教育類課程2學分;通識教育任意性選修課程個專業學生必須至少選修2學分。對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各專業學生均需跨學科選修。這類課程很多,是由學校教務處掌握並公布,學校統一排課,你可以從中選修自己喜歡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