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畢業典禮演講

怎樣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理想?我要借用stanford大學商學院jim collins教授的刺蝟原則,即你要想三個大圓圈。第一個圓圈是你要做你最喜歡最熱愛的事,你最富激情的事情。第二個圓圈是做你最有能力最擅長的事,你的專長,你的個性特點最適合做的事情。第三個圓圈是做對社會對你個人都最有價值的事情。你要想像刺蝟那樣,緊緊地盯住這三個圓圈中間相交的部分,就是你應該追求的理想。

你們有沒有找到自己的理想呢?要是還沒有找到自己為之激動的事業,那就繼續找吧。正如steve jobs 在stanford大學的畢業典禮上說的, keep looking till you found it.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第二,華師大讓我學會了主動進取

有了理想,接下來要做兩件事情:第一,是要制定一個3-5年內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願景規劃。我當時想去美國一所好的大學去讀神經生物學的博士學位。第二,是要制定實現願景的戰略。那時的中國與今天很不一樣,自由度很小的,這個不允許,那個不可以。所以我在華師大學會的一個重要戰略,就是要主動進取。 take initiatives。還有don’t take no for an answer。

大家也許聽說過randy pausch 的故事。他是一位年僅46歲的,carnegie mellon 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他得了胰腺癌。臨死前他作了一場激動人心的演講,叫做“實現你兒時的夢想”,極為精彩。該演講的視頻被點播了幾千萬次,很多人把這次演講稱為“一生難覓的最後一課”。其中有一段有關“磚牆”的論述。他說,人生會有很多困難,挫折,就像磚牆擋住了你的去路。但是磚牆是用來阻擋那些心不夠誠的人,擋一下,他氣餒了,不想幹了,就出局了。磚牆同時也給意志堅定的人,真正具有理想的人創造了機會。他們撞牆,破牆,或者繞著牆走,最後成功了。

當時的華師大,有很多磚牆。比如說, 生物系的同學是不允許到其他系去上課的。因為神經電生理需要有無線電電子學的基礎,所以我想到物理系去學這門課。我去問我們生物系的領導。no. 一下子就把我擋回來了。後來我就去問教電子學的教授是否介意我們去聽他的課,他說非常歡迎。又去問那門課的助教可否安排我們做實驗,他說沒問題。我又拉了4-5個有興趣的同學,一起去與生物系領導說。我們的要求既不影響上生物系的課,物理系也同意並作了安排,又不要你花錢。你倒是說說看,為什麼不讓我們選修的理由。他想了半天說不出話來,就只好同意了。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譬如我進校時英文很差,被分在所謂的“b”班。但我學習很努力,很快就追上來了。每天上課覺得太淺太慢。於是我就說服英文老師讓我們通過考試免修“b”班,再讀高一級的課程。那位老師自己想考教師進修班,我就說我們一周來一次幫你練口語。他就同意了。再譬如我和其他5-6位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組成一個課外俱樂部,討論感興趣的問題。現在學生結社很平常。那個時候可不被看成是好事,只能悄悄搞。所以我們經常在晚上去找一些研究做的好的教授談學習方法,談研究心得。

主動進取,提高一步,就叫自我設計。你最了解自己,最清楚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你應該也可以設計出一條最適合你的路來走。主動進取精神,對我後來的在美國從事科學研究,在中國推動科技進步,都很有幫助。比如我們1998 開創在中國第一個gordon conference; 還有幫助中科院成立神經科學研究所;在自然科學基金委倡導組織海外評審團;這些都不是有什麼人有什麼計畫要我們這么做,而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主意,主動進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