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務員執政能力培訓班上的發言

各位同學、朋友們,大家好:

我所演講的主題是“凝練古峽人文精神,打造古峽文化品牌”;副標題是“爭先創優做貢獻,從我做起;促進古峽大發展,匹夫有責”。

眾所周知:2011年,是西部大開發第二個十年規劃的起步之年。寧夏要搭上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列車,在經濟成長速度連續十年超過10%的基礎上繼續快速向前行進,實現經濟社會健康全面的發展,就需要我們在新的發展階段中,更多地關心物質背後的東西,關注為經濟發展源源不斷提供能源、提供支撐的東西,也就是文化的、精神層面的東西。

具有遠見卓識的人都清楚: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經濟!今天的精神就是明天的動力。因此,在目前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熱潮中——作為胸懷壯志的古峽人,我們很有必要在一起探討、構築、跨越式發展的、區域文化底蘊,研究、提煉、培育和弘揚富有鮮明特色和時代風貌的古峽熱土人文精神,為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實現家鄉跨越式發展的戰略目標,為我市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讓古峽人文精神、成為空前強大的社會文明前行的驅動力量。

各位請注意——所謂人文精神,是人類在發展自身、創造文明、形成人類文化中所不斷積累、養成和進步……發展起來的一種精神上的取向追求和氣質品格等。人文精神從根本上體現著:對自身作為人的價值高度的肯定和對完善自身的積極追求。

從這個觀點出發,我們行走在黃河金岸逝去的自然文化地理空間,再縱觀氣象萬千的古峽人的當代生活,就會深切感受到:濃郁的回鄉風情、雄渾的大漠風光、秀麗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山川俊秀,人傑地靈,名人墨客留戀行吟,千百年來留下了眾多迷人的人文景觀和名勝古蹟。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勤勞智慧的古峽人民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打造了“塞上江南、和諧市鎮”的城市品牌,彰顯出“湖城相間、水城相依、綠地環城”的現代水鄉園林特色,錘鍊成“包容、誠信、自強、創新”的城市品格,以及藍天碧水青秀園日新月異的創新風貌——造就歷練了古峽人的堅韌和寬厚;黃河文化、九大幹渠清水河滋養哺育了古峽人的奔放和進取;田園沃野、塞上明珠的熱土給予古峽人以開闊和平和。回首歷盡滄桑的一百零八塔,展望正在拔地崛起的黃河樓,古峽千年至今的發展史,更會讓我們從中讀懂古峽地理的特殊性、文化的多樣性和古峽人多姿多彩的人文精神。

我以為,這些表現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古峽人文精神,對奪取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勝利、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古峽文化的精髓與核心,也是文化軟實力的具體表現。

人需要精神,城市和地域也是一樣。每一個城市或地域,無論是古老,還是年輕,都有其自身的氣質體現。作為城市精神,至少應該涵蓋“公德精神、公民精神、時代精神和人文精神”這四個層面。而作為文化底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學藝術,就是這些精神的支撐,是凝練這些精神的基礎,往往也是城市地域間——相區別的特質感和個性的一種基因。未來的城市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文化與人文精神論輸贏”。著名學者有這樣一個觀點:中華文化所倡導的就是一種人生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在五千年的發展史中,逐步形成了一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傳統文化。這就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與核心。所以我認為,中國文學中的文化現象與人文精神的表現,就是作家在作品表現出來的對人生的獨立思考與其相應的價值取向。綜上所言,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就越發凸顯出其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魂,文以鑄之”。文化與人文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