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泥廠破產改制職工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職工同志們:

今天召開這次全廠職工大會,主要任務是傳達貫徹市政府47次常務會議關於道縣水泥廠改制的會議精神,動員全廠職工積極參與企業改革,自覺支持企業改制,為實現道縣水泥廠通過改制而搞活,全體職工通過改制而受益,長期未解決的問題通過改製得到徹底解決這個目的而做好各項工作。等一會,還有同志專題闡述企業改革的具體政策,解答職工關心的具體問題。縣委張書記還將作重要指示,大家要深刻領會。下面,我先就企業改革講幾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統一思想,增強改革的危機感和緊迫感

當前,國家對國有企業的改革政策,就是“抓大放小”。加入世貿組織後,為了與世界經濟接軌,形成參與國際化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抓大放小”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國有企業“破產改制”已形成新的高潮。xx大以後,國務院國資委已明確宣布,除關係國計民生和國防等領域196戶特大型企業不實行私有化外,其它企業都是“放”的範圍,都可以實行私有化。為化解國企的銀行貸款包袱,企業要實行政策性破產和依法破產。我省近幾年的改革實踐也突飛猛進,湘北地區縣級企業基本上不存在國有企業,就是省級特大型或大型企業都在進行資產轉讓和職工置換身份的深刻變革。如零陵捲菸廠、湖南氮肥廠、湖南鐵合金廠、阿波羅商場等都已實現或正在實行“兩個置換”。永州市去年市屬企業完成6戶企業的改制工作,今年列入計畫的有7戶企業進行破產改制。市委、市政府還提出要在3年內基本上把全部國有企業改革完畢。我縣國有集體企業的破產改制更是有目共睹。除兩家糖廠外,印刷廠、建材總廠、湘源錫礦、農機公司、物資局、土產公司、皮革廠、二機廠、藤器廠等企業都已經或正在進行改制工作。今年,全縣進行破產改制的企業將達到20家。下半年還將推動3-5家企業進入破產改製程序。就水泥行業來說,江永、江華、雙牌、寧遠、藍山都已實行破產改制或其它改革工作,企業都已起死回生。這些例子充分說明,省、市、縣破產改制已形成新的高潮,這是歷史賦予的又一次改革機遇。實踐證明,凡是經濟發達的地方,改革機遇抓得早,國有企業的比重就小;凡是經濟不發達的地方,政府和企業喪失機遇就多,國有企業的包袱就重。我縣在1994-1996年就喪失了一次國企破產改制的大機遇,許多企業仍背著銀行貸款的沉重包袱,現在想改革已難上加難。如瓷廠、礦貿公司、酒廠、化工廠原來就有很多資產,通過幾年銀行及債權人東劃一點西剝一點,現在資產所剩無幾,企業職工想改革買斷都難以做到了。

二是企業破產改制是市場經濟優勝劣汰規律的必然結果。大家都說,過去水泥廠搞得怎樣怎樣,但那是在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條件下,國家對企業虧損有補貼,搞得不好,主要靠財政和信貸投入,即靠國家的幫助勉強維持。在這種條件下,國家對企業包起來了,職工的利益有保障,我們對企業的好壞沒有深刻的感覺。現在,國家早已不對企業實行補貼,也沒有什麼投入了。破產法的出台,就是要讓國企該死的死,該活的活,嚴重資不抵債,具備破產條件的企業,只能依法破產。因此,企業破產是大勢所趨。現在有一批企業,包括我們的水泥廠,由於種種原因,早已資不抵債,具備了破產條件,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接受不接受,都得要破產,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去年,長城公司就曾在市中院起訴道縣水泥廠,要求拍賣水泥廠實施破產還債。當今世界,破產是世界經濟運行中的一個通常現象。凡是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無論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都有企業破產。比如美國,每年就有大約15萬家企業破產清盤;如世界第二大燃料公司,美國的安燃公司去年就申請了破產。我國第一宗最大破產案,廣東國際投資信託公司,是國有企業,資產總額有數十億元,去年也破產終結。因此,任何迴避企業破產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脫離實際的。任何人都不能違背規律。任何人想阻撓破產改制,只是在拖時間,在消耗企業的已有資產,最後吃虧的是企業的工人。只有早破早主動,早破早受益才是積極、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