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質量分析會發言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語文考試的質量分析,不僅要重視試卷的內容和結構,還要重視學生做答的質量,並分析其錯漏之處、失誤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以提高教與學的有效性。當然,這裡所說的“應對措施”是不有效,我們可以討論;是否還有其他辦法,我們可以探討。養正中學考試默寫,有計畫,有目標,有考查,學生付出有收穫,真正把默寫落到實處。但這裡我要強調的是,單調地讓學生背誦、默寫,還沒有跳出應試教育的圈子,要讓學生把篇名句化用到作文中去,才能讓學生感受默寫古詩文的樂趣和作用。

二、練習與指導學生語文重視練習,而且像數理化那么訓練,已經有好些年了。這種訓練有專題板塊,有綜合練習,或是有第一輪,第二輪訓練。這裡要強調的是,語文練習,不僅要關注“練”,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導”,指導學生科學、有效地練習,而加大學生的練習量,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成績,而可能走進“題海戰術”的死胡同。

這裡的“練習與指導”突出的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符合課程改革理念。不管是做了一個專題訓練,還是一份綜合試卷,面對錯誤或不完整的答題,要科學地進行指導。這裡有四個層面:第一,教師拋出正確答案;第二,教師分析正確答案的解題思路;第三,學生分析正確答案的解題思路;第四,學生說出不正確的答案和解題思路,然後在教師引導下,回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就講評效果看,最後一點最好,因為其中學生經過正反兩個方面的解題體驗,才能內化為自己的能力。

例如第5題解答古代詩歌《客發笤溪》的第2小題:詩歌末聯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典型的錯誤答案大致有三:一是漂泊在外的孤獨、愁苦和對家鄉的無盡思念;二是渴望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的迫切心情;三是沉醉在大自然,悠然自得、恬靜安逸的忘歸之情。如果單從卷面上看,學生的解題思路不見端倪。這首先是質量分析必須具備的第一步,才有可能去輔導學生,去作有的放矢的講評。但是,學生語文素質存在差異性,錯誤的原因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指導,這對個體學生的幫助是非常有效的。總而言之,輔導學生,重視課堂面上指導,還要重視課前或課後的個別輔導,二者相互結合,相互補充;而不管是面上指導,還是個別輔導,都要重解題思路,重解題方法。

三、閱讀與“三性”結合閱讀,特別是現代文閱讀,成為試卷一個極其重要的構成。但這一部分的答題,又是一個弱項。所以,這一部分的考試質量的分析和閱讀策略的選擇,是聯考複習重要的環節。現以第四大題中的(甲)文學類文本閱讀為例,來作詮釋“三性”結合:基礎知識性閱讀、文章整體性閱讀、語言個性化閱讀。

這是一篇短篇小說。這裡的基礎知識閱讀,主要小說知識和作家作品,但在整個閱讀過程中,這不是最重要的,重點當突出什麼呢?是小說三要素。這一核心的確立,關係到閱讀的內容的選擇和過程的實施。那么,背景是什麼?情節是什麼?人物形象又是什麼?要指導學生帶著這三個問題去閱讀。這是一把閱讀小說通用鑰匙。

可以說,從小說的環境、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才能把握文章的整體和核心。小說的環境是文-化-大-革-命浩劫後;情節可以安生報考美術學院為主線概括;主題可從父子兩個人物的命運得出。這樣理解、分析,速度似乎慢了,實際上是快了,因為思維具有方向性和目標性,以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多的有用的信息。在質量分析和試卷講評時,我們須要做的是,要弄清學生答題到底是哪個方面出了問題,或是學生答得不盡如人意,須要搞清楚,而方法是讓學生帶著小說三要素走入文章,完成兩個任務,一是閱讀理解,二是書寫表達。據我所知,我們的老師,興趣的是讓學生做題和自己講題,而不很關注學生這方面基本功的訓練,這是捨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