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發言材料

快樂的生活 快樂的學習 快樂的成長

在接到家長會邀請函時,我有兩個感觸:一是感動,孩子來到文軒這半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和老師細緻努力的工作是分不開的。趁這次機會,我對老師的辛勤付出表示深深地謝意。我相信這也是所有家長朋友們的心聲。二是惶恐,自己感覺沒有刻意得對孩子進行親職教育,怕有負老師所託,這幾天就一直回想這十二年來母-子倆共同成長的歷程,總結了幾點心得體會和家長朋友們談談:

首先,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孩子茁壯成長的基礎

美國作家傑克·霍吉在《習慣的力量》一書中說:“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好的習慣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就好比肥沃的土壤才能育出好苗,只有培養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使自身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孩子才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成績。我很早就認識到這點,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特別注意孩子性格的培養。平時生活中,他問的問題不管大事小事從不隨口應付,對他提出的問題,只要答應了,就一定會兌現,長此以往,他養成了遇事認真負責的態度。每當他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時,我不是站在大人的立場上簡單、粗暴的制止,而是以朋友的角色和他商量,給他提供幾個可行的方案讓他選擇,讓他感受到平等和尊重。慢慢的,他不再任性、無故發脾氣了,變得比較自律,凡事都很講道理。從小,我還對他的物質要求進行限制,每次帶他買東西,只能要一個。剛開始,他不願意,總是以哭鬧相要挾,我一次也不讓他得逞,時間長了他就知道了,貪心要太多東西是不對的。現在,他是我們家要求最低的一個人了,和他一起去超市,每次都得主動問他要什麼,他的回答基本是“什麼也不要”。因為對物質要求很低,很容易滿足,所以每天都過得很開心,性格開朗,和同學間相處得很好。國小時的老師都把他稱為“陽光男孩”。這樣的心態,使他能夠靜下心來認認真真的學習,就像翟老師在上次班會上提到的,要沉下心來、不浮不躁,保持心靈的寧靜。學習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其次,注意開拓孩子的視野,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目標

如果讓孩子只是機械的為了學習而學習,單純靠課堂上汲取知識,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繫不起來,就只能看到課本內的一方天空,而看不到大千世界的精彩。這樣的話,知識面不會太寬,思維也會僵化,學習的興趣也不會太濃厚。只有讓孩子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才能有助於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才能對學習產生強大的推動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每年都會帶他去旅遊:體驗過高鐵、飛機、輪渡的速度;見識過水立方、世博會、未來概念車的高科技;領略了玉龍雪山、太行山脈、黃海之濱的自然風光;體味了故宮、蘇州園林、藏族民居的人文景觀。還讓他參加夏令營,鍛鍊自主生活的能力。使他對多姿多彩的生活有了感性的認識,自然而然就樹立了自己的理想,產生了主動學習的願望。

第三,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促進全面發展

我注意讓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的好習慣,給他買了大量的書籍。幼兒時的畫報,兒童時的科普讀物,現在的文史著作,只要對孩子有益,我們就給他買下來。開學前發的通知單上列出的書目,我們沒有的早已經給他補全了。有的家長可能擔心讀課外書占用學習時間,影響孩子的學習,其實適當的多讀書,讀好書,對學習是很有幫助的,我深有體會:讀了《中國少兒百科全書》、《中國國家地理》,他對人體的結構,祖國的三山五嶽有了初步認識;11本的《大秦帝國》,他利用暑假時間全看完了,對商鞅變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看完了三部,裡面的人物如數家珍,給寫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等等,讀得多了,有了豐富的知識做鋪墊,學習起來就會得心應手、舉重若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