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數學教研活動發言稿

2、題目講解時要由“一言堂”改為“群言堂”,允許學生自由發言,自由討論,讓他們的思維“碰撞”,擦出靈感。現在我很好自己去解難題,基本上把難題交給學生,我一直在這種想法,我講十題不如學生自己去做一題。

3、練習校正主要依靠學生完成。答案校對與中檔題目的講解由學生上講台完成主持;在校對過程中有疑問的題目通過小組討論協商解決;對大多數不能解決的問題,由教師點撥、啟發後解決。

(二)發揮典型例題的功能

“世界有許多東西是不可傳遞的,只能靠親身經歷。智慧並不完全依賴知識的多少,而依賴知識的運用.依賴經驗,你只能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得到磨練”。這是安徽省教科院數學教研員徐子華老師在那次數學國培班報告中講給我們的教育理念.在九年級(上)數學複習課中,怎么用好例題使之重新激活學生課堂上的求知慾和挑戰欲。避免題海戰術,發揮以例代類的效果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來思考:

1、易題精講:

有些例題是為學生熟練定義、定理、法則等設計的,其目的是強化雙基訓練,這種題涉及知識點較少,難度不大,但往往是綜合題的“墊腳石”,起導向作用。一些大題都是由若干基礎題組合而成的,綜合題其實是基礎題的綜合,因此這些基礎題不可小視,須正確對待;而當今數學中對此類題有兩大誤區:(1)流水形式、一帶而過;(2)事無巨細、糾纏不清。為防止以上誤區,正確的做法是:(1)找出解題的突破口、點撥。(2)看它所反映出的數學思想方法,比喻“反證法”複習中強調分類的數學思想。總而言之,在對它們的講解時,須“精講”,將學生引導到某個知識點上即可。

2、陳題新講

在教學過程中,部分例題在經過一次講解之後,往往被放置一邊,久而久之,造成學生輕視舊題,一味求全獵奇,從而走入題海的現象。我一般要求學生將平時考試試卷整理成冊,在複習階段的教學中將錯題重新思考,於舊題中挖出新意,耐人尋味,留給學生的印象也深刻得多。

3、小題大講

有些例題,簡潔易證,但內涵豐富,若能深入挖掘,善加變化,往往能舉一反三,達到以例代一類,甚至達到知一片的目的。這樣的例題在複習中何樂而不取呢!考試前對選擇題、填空題的講解就是對知識點的全面複習。

4、多題一講

有些例題,圖形的結構、問題的背景,解決的方法有類似之處,在解直角三角形許多題目中就是同一題設條件,只是結論表現形式不同而已,因此進行多題講一題,是很有必要的,這可以使學生感覺到很多題目可以藉助於同一核心知識來解決,只要將題目的內涵與外延挖掘徹底,進而靈活運用就可以了,這樣可促使學生的數學複習更有信心,不至於被大量的複習資料弄得無所適從。

5、一題多變

有許多好的中考題,我們可以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將其適當引伸、推廣,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自己探究的良好習慣,對處在緊張複習階段的學生從“題海”中解脫無疑也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如果我們教師在平常的複習,備課中注意對中考題的研究,對學生在短時間內提高成績、培養能力定能起到積極作用。

6、深題淺講

有些例題,題型新穎,綜合難度較大,學生往往對此一籌莫展。因此,例題教學時,應根據題目特點,找準突破口,巧妙降低難度,將大題化小,深題化淺,讓學生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