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村支部書記培訓班上的講話

(一)中國農民告別幾千年皇糧國稅的時代已經到來。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是依靠農民的稅賦維持運轉,千百年來皇糧國稅一直被農民視為應盡的法定義務。秦漢時,軍賦按人丁徵收,田租則按田畝徵收。唐武德七年頒布了“租庸調法”,實行“據丁徵稅”,收穀物、土特產或出勞力;唐德宗建中元年實行“兩稅制”,一年分兩次徵稅,不收米谷而改收貨幣。宋朝實行“兩田稅”,民田納稅,官田征租,按土地面積定額徵稅;明朝中期賦稅逐漸歸併,按田畝計征,並將人丁的力役部分攤入田賦徵收。清朝將地丁合一,賦稅實行田賦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農民稅賦過重的問題曾是歷代政權更迭的主要導火索之一。為了緩解社會矛盾,維護自身的統治,歷代統治階級都試圖通過改革農村稅賦制度來減輕農民負擔。曾有三次大規模、比較有代表性的農業稅制改革,即唐朝的“兩稅法”、明朝的“一條鞭法”和清朝的“攤丁入畝”。歷史上的這三次農業稅制改革都在短期內將雜征變為正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整頓了吏治,增加了中央財政收入,穩定了封建統治。但改革持續時間都不長,出現新的雜征,如此循環往復,導致稅賦逐漸加重,廣大農民不堪重負。歷史上發生的多次農民起義,基本上都是為~橫徵暴斂和苛捐雜稅而進行的。“均田地、輕稅賦”一直是中國農民兩千多年來的夢想。

新中國成立後,農業稅曾一度是我國各級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為積累原始資本、建立新中國工業體系發揮了積極作用。據有關資料顯示,1949年至~年,全國累計徵收農業稅3945.66億元,農業特產稅從1983年開徵到~年,累計徵收1366.25億元。近年來,隨著工業和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農業稅在國家財政中的比重逐步變小。全國財政收入中來自農業稅的收入從1950年的41%下降到XX不到1%。由此可見,改革農業稅已是勢在必行。 XX年,黨中央、xx從“執政為民”的高度,決定在包括湖南在內的16個省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實行“三個取消、兩個調整、一項改革”。這是繼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改革開放初期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的第三次重大改革。土地改革實現了“耕者有其田”,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實現了“耕者有其權”,農村稅費改革實現“耕者有其利”。就我們縣而言,通過稅費改革,全縣共減少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及其附加3543萬元,農民人均減負達45元。不僅如此,黨中央、xx進一步加大了農業稅的減免力度。黨的xx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的各項政策,取消農業特產稅,逐步降低農業稅稅率,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年中央“1號檔案”又進一步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進一步降低農業稅稅率或免徵農業稅”。今年以來,在一些發達省份的帶動下,全國大範圍開始取消農業稅。到目前為止,全國已

有28個省全部免徵農業稅。據測算,全國減少農業稅一個百分點,將為農民減負120億元,僅湖南省全面取消農業稅,一年可為農民免除稅賦13.6億元。

全面取消農業稅,徹底減免農民負擔,封建社會兩千多年沒有解決的難題,我們黨僅用了20年時間。媒體報刊評論說:“中國取消農業稅,是中華文明史上一塊最偉大的里程碑,是中國社會與封建告別的歷史分野,是中國現代化最為強勁的動力支撐點。”從20年前中國農民實現了“分田到戶,包產到戶”,到目前實行的“零稅賦”,中國的農民政策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徹底改變了2600多年來農民種田繳納“皇糧國稅”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