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村支部書記培訓班上的講話

(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局面已經形成。在黨的xx屆四中全會上,xx明確指出我國總體上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新的發展階段。黨中央、xx根據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發展的新形勢,提出了“兩個趨向”的科學判斷。第一個趨向是:在工業化初級階段,農業支持工業,農業為工業提供原始積累;第二個趨向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我們國家目前已經進入了第二個趨向。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的產業政策一直沿襲向城市和工業傾斜的做法,從~年開始,包括取消農業特產稅、減免農業稅、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邁出了工業反哺農業的第一步,構建了中國工業化條件下新的農村政策雛形。在中國工業發展初期,為加速積累經濟發展所需資本,從1953年開始,國家對糧食、棉花等農產品實行統購統銷政策,由於統購價低於市場價,農民在承受價格損失的同時,還要高價購買農藥、化肥、地膜等農用工業品,使資源配置長期向工業、城市傾斜。從1953年實行統購統銷政策到1985年取消統購統銷政策,32年時間裡,農業對工業化、城市化的貢獻約為8000—1萬億元。根據國際工業化已開發國家的經驗,人均收入達到700-1500美元以後就進入了工業化中期階段,在這個階段,工農關係將發生轉折性變化,經濟發展也將進入工業反哺農業階段。從我國來看,~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13萬億,農業產業和非農產業的比重為15:85,財政收入達到了2.6萬億,人均收入超過了1000美元,農業對財政的貢獻為300億,只占國家財政的1%左右。這些數據充分表明,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我國經濟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已初步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的實力和條件。目前全國逐步減免稅收,減輕農民的負擔,對種糧農民進行補貼,就是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具體體現。~年是兩個“反哺”力度最大的一年,國家為 “三農”支出超過了2600多億元,增幅達22.5%,增長近500億元。其中為落實1號檔案出台的政策措施,中央財政就增加450多億元。按9億農民計算,人平直接、間接受惠達289元。我們縣享受國家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資金達1000萬元,僅此一項,全縣農民人均直接受惠達12.8元。可以說,隨著國家財力的增強,國家對“三農”投入支持的力度只會逐步加大,不會減少。

(三)從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視農村發展的思路已經確定。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一個關係我們黨和國家全局的根本性問題,是我們黨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一以貫之的戰略思想。建國後,毛澤東同志從我國實際出發,提出並確立我國經濟建設的方針是優先發展重工業。但耐人尋味的是,毛澤東自己卻把主要精力放在農業上。他一再提醒不能因為抓工業、抓鋼鐵而丟掉了農業。從上世紀50年代末起,毛澤東同志又一再強調農業的重要性,提出了“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是基礎的基礎”等著名論斷。毛澤東同志的“重農”思想體現在幾個方面:農業是人們最基本的生活資料的主要來源,關係到社會穩定。他指出:“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