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

2、專題複習法與點滴滲透複習法相結合。

九年級複習時間緊迫,每周一節課十分寶貴,因此複習時就要重點突出,認真研究考試要求,認真研究市區兩級教研室出的模擬題庫,時刻把握考試動態信息。對學生從嚴要求,在深度和廣度方面比考試標準稍高一些。以近兩年中考來看,操作部分有四題,1是漢字錄入,2是win基本操作,3是word操作,4是front操作。專題複習法適合後三項,如4節課即一個月複習word,有操作有理論,那么我們在複習計畫中拿出一個月來,專門複習這個,點滴滲透複習法適合漢字錄入題,時時練節節練,滲透到我們的每一節課中,也可以找語文課中要求背誦的一段為作內容,作為課前熱身練習。

如果按時間分可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輪 專題複習。時間是9-1月,主要內容是狠抓基礎,強化訓練。力爭延伸到各個知識點的每一個角落,主要目的是覆蓋知識點,並為下一輪複習做好鋪墊。針對中考的重點與難點,例如word操作,frontpage操作等進行專門的訓練。通過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練習,及時糾正學生常見的錯誤,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做題效率和準確程度。

第二輪 綜合練習。時間是3-4月,主要內容是模擬考試,查缺補漏。讓學生對各自的薄弱環節及時加強和補充;了解考試要求適應考試系統,同時對差生重點關注,必要時可以單獨進行輔導。建議不把模擬題庫題目過早給學生,以免產生疲勞,複習滑了。

3、複習課中課堂舉例更要靈活多樣。

我們大家都知道,課本上經常會針對某些具體操作,給出一些固定的實例,而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必要完全照書上的內容進行照搬。我們隨時都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讓學生靈活操作。比如複習檔案擴展名時說到擴展名就是你的姓,如班級介紹.doc,doc就是它的姓,主檔案名稱才是它的名“班級介紹”,然後說到擴展名相同的檔案屬於同一類型的檔案,它們是一家人,姓都是一個嘛。再比如學習word軟體的使用,有一部分內容是向學生介紹自選圖形的使用及設定,在學習時,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用自選圖形去組拼出更多的有趣圖形,象奧運五環標誌、一束彩色氣球等等。線條色、填充色、疊放次序、組合等知識點都可以練到。也就是說,教學不能照葫蘆畫瓢,要靈活調整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我認為信息技術與其它的學科本質上存在著很大不同。因為學生面前有機器,所以學生的注意力更容易分散,學生在上課時不僅要面對施教者—老師,同時還要自己主動駕馭學習的工具—電腦。這對老師的能力要求更高,需要不斷用任務驅動他們,用課堂作品展示刺激他們,用優美的語言去鼓勵他們,讓他們緊隨老師引領完成教學任務。

4、不放過每一個細節。

例如上課時學生讀“貼上”時,有的讀“nian tie”,有的讀“zhan tie”,經過老師們集體討論,又專門查了詞典,發現:粘nián,形容詞,如:粘粥(粘稠的粥);踩在一些粘東西上;;粘稠(濃厚而帶粘性)等。粘zhān,動詞,如:粘合(貼上膠合);,粘著(用膠質把物體固定在一起。綜上所述,“貼上”是個動詞,應讀zhāntiē。後經智慧型abc和搜狗拼音驗證也是如此。又如八年級flash的學習中,教材上對於運動漸變時間軸的背景色描述為淡藍色,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應為淡紫色,後來經查證不同版本的flash,其背景色是不同的,教材中指定用的flash mx,其背景色確實應為“淡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