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舊村改造總結講話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縣農業基礎仍然薄弱,農民持續增收支撐還不穩固,農村面貌還比較落後,“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一是農民總體收入水平還比較低。儘管近幾年全縣農民收入穩步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兩年增幅居全省、全市第一,去年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但依然低於市平均水平,遠遠落後於全省平均水平,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也遠遠低於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因此,如何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趕趟”的任務還相當艱巨。二是農業產業組織化程度較低。突出表現在“小、弱、少”。“小”是指土地經營規模小,地塊小,規模分散,直接影響了農機作業和土地流轉,使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難以組織。“弱”是指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弱,作坊式生產、初級產品加工占主導地位,缺乏大而強的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帶動,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附加值較低。“少”是指產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偏少,流通中介組織不健全,大宗農產品流通渠道不暢。三是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由於欠發達地區財力投入有限,加上山區建設成本相對較高,我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總體水平仍然比較落後,保溫增溫、節水滴灌等技術和措施推廣套用面不廣,防汛、防雹等設施還不完善,遇像今年這樣的持續性低溫天氣和突發性災害天氣,很容易造成農業災害損失,“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格局仍未得到根本性改變。四是農村產業可持續發展問題亟待關注。隨著城鄉統籌力度和勞動力培訓轉移力度的逐年加大,我縣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也日趨增多,其中以青壯年勞動力居多,留守農村的青壯年勞力相對減少,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農村“40、50”人員,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面臨潛在的、嚴重的本地勞動力短缺和“斷檔”問題。五是社會化的“三農”服務機制未真正確立。目前,我們從事“三農”服務的各項工作,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和扶持,有限的財政資金投入很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各類有償服務、企業服務、科技承包等社會化服務體系不能有效地建立和運作起來,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帶動力不強。

總之,做好我縣農業農村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務必保持清醒的頭腦,務必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務必堅定信心、振奮精神、乘勢而上,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我縣農業農村發展的良好勢頭。

同志們,去年農業農村工作任務繁重,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堅信,有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有各鄉鎮、部門的大力支持,有廣大農村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挑戰,為加快城鄉統籌發展,推進“兩區”戰略作出新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