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會議發言稿

第二個輪子是課題帶動。郝校長掛帥承擔4個市級課題研究任務,要求國小校長每人承擔一個縣級課題,教師至少參加一個鄉、校級課題的研究。各課題組周周都有詳細的活動計畫,每周一期《教科研通訊》,每學期編印一本課題組學習材料、結集一本《教苑新綠》,從而激發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主動性、積極性。

第三個輪子是網路互動。去年初,我鄉校校開通網路,辦公室每台微機能上網,每位教師建有自己的信箱和部落格,聯校教研室負責協調,教師足不出戶就可聯通我和你,探究教學問題,切磋教學技藝。

第四個輪子是制度牽動。近兩年,我鄉每學期組織一次教師文化考試和信息技術考試。文化考試包括一卷和二卷,一卷考察教師的知識儲備,二卷考察教師的理論水平,信息技術考試包括word文檔的建立、excel表格的製作、信箱的使用,考試結果納入教師工作考核。

每學期進行一次教學基本功比賽,內容分課堂教學、說評課、教學隨筆等,比賽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學校初賽,第二階段是聯校複賽,根據結果對全鄉教師分類記分。通過幾輪比賽教師底蘊明顯增強。教師有底蘊,教學才有底氣,學校才有靈氣。

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傾力打造特色品牌

教育之美在於塑造人的靈魂。XX年秋季以來,我鄉注重特色辦學,先後確立3個學生素養特色,3個學生管理特色。

三個學生素養特色,即:“古詩文誦讀”、“語文知識積累”、“寫字教學”。

1、誦讀——經典伴我行,書香溢校園。中華經典博大精深。國小階段,孩子們擁有閱讀經典的興趣和閒暇,是走進經典的黃金花季。在“古詩文誦讀”活動中,我鄉進行了以下探索:

一是創設適宜讀書的人文環境。校校懸掛各種圖版,內容涉及古詩、警句、名人傳記;中高年級班班建立“圖書角”,開闢“讀書園地”,把圖書室內的書“請出來”分發到各個班級,開展學生捐書活動,聯校統一購置《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中外名著,編印古詩文誦讀校本教材。

二是營造讀書的立體時空。每天開設30分鐘的閱讀課,倡導師生同讀一本書,讀完整的書,把讀書活動向家庭、社會延伸,倡導親子共讀,假日閱讀。

三是開展“星級誦讀大王”、詩配畫、詩配歌舞等活動,激發師生的參與熱情。

四是制定《古詩文誦讀考核辦法》,把“誦讀”納入對學校、教師的考核。

“才知源海文為始,腹有詩書氣自華”。現在,我鄉校校有“古詩文誦讀”興趣小組,班班有“古詩文誦讀”檔案。低年級生均背誦古詩近百首,中高年級生均達200首,多的達800多首,部分學生可以熟誦《三百千》、《論語》等。

藉此機會呼籲:如果我們只看眼前利益,那就讓孩子拚命做練習題吧;如果著眼孩子一生的發展,那就讓孩子們誦讀經典吧!

2、積累——博觀而略取,厚積而薄發。我鄉統一為中高年級學生建立“語文知識積累”專用本,每周積累2次,每次內容涉及到難以識記的字詞、格言警句、歇後語、古今詩文等。截至目前,每個學生已經積累十多本,習作時引經據典、名言佳句警句信手拈來,躍然紙上。XX年秋,我們把“語文知識積累”更名為“百科知識積累”,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古今中外都成為學生積累的素材。

3、寫字——書品即人品、寫字學做人。寫一手漂亮的漢字,會使學生終身受益。為此,聯校喊響一句口號:我們都是中國人,必須寫好方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