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改革動員會上的講話

事業單位是我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主要載體,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居於重要的地位,事業單位改革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事業單位改革動員會上的講話,僅供參考。

事業單位改革動員會上的講話篇1

同志們:

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是區委、區政府貫徹落實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的一項重大決策,也是貫徹落實全市事業單位改革動員大會和區委七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更是大力推進富民強區進程的一項重大任務。今天召開這次會議,主要是對我區事業單位改革工作進行動員和部署,從這次會議開始,我區事業單位改革進入整體部署、重點推進階段。下面,我就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工作講幾點具體意見。

一、充分認識深化事業單位改革的重要意義和現實背景

當前,我區正處於實現超常發展、快速崛起的重要時期,深化全區事業單位改革,培植更多富有活力的發展主體,激活人才資源,進一步增強體制機制的活力,對於實現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任務,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一)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是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事分開的必然要求。事業單位職能與行政管理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從我區目前事業單位的現實情況看,政事不分的弊端十分明顯。一是許多事業單位的服務職能逐漸弱化,而管理職能卻不斷強化,並與行政機關的職責、工作方式趨於一致,導致了行政執法主體的混亂,影響了行政效能和政府形象。二是政府部門長期把事業單位看成機關延伸和附屬物,對事業單位包攬過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多渠道辦事業,干擾了市場的公平競爭。三是政府部門對事業單位管得過多過細,管理方式和手段單一,使事業單位缺少必要的用人、分配自主權,缺乏生機和活力。這些弊端不僅直接制約了事業單位的發展,而且影響到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解決這些弊端,要求我們必須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推行政事分開,將事業單位中應該由行政機關承擔的職能歸還給行政機關,把一些行政單位屬於社會性和服務性的職能予以剝離。

(二)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是最佳化產權結構,形成事業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客觀需要。長期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實行的事業單位政府單一投資的產權模式和主體結構,使事業單位既擺脫不了政府部門的行政干預,也難以解決舊體制下形成的運營效率低下問題。大力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積極構建多元化的產權模式,有利於解決政府部門因資產關係對事業單位的過多管制問題,形成有效的動力機制和運行機制,有利於打破公益領域社會資本進入的壁壘,吸收社會資本,緩解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有利於形成良性的市場競爭,培植更多更具活力的發展主體。

(三)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是減輕財政負擔,確立新的財政供給政策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區共有區屬事業單位103家,現有人員3926人,占機關事業單位總人數的88.5%。在財政供養的3437名在職人員中,事業單位2789人,占財政供養總人數的81%。特別是有一些事業單位,從事著如企業一樣的經營活動,卻長期利用其事業性質占用國家資源、享受財政支持;同時,急需加大投入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卻因為財力緊張而不能給予充分的經費保障。因此,必須深化事業單位改革,重新界定事業單位的財政供給範圍,改變財政撥款方式,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強化財政對事業發展的調控作用。

(四)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是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構建我區人才優勢的重要途徑。事業單位是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對我區實現超常發展、快速崛起至關重要。目前,我區事業單位人才隊伍建設存在布局結構不合理、用人缺少自主權、人才閒置浪費、內部分配不活以及社保體系不完善等突出問題。我們必須加快推進改革,理順管理體制、最佳化資源配置、激活用人機制,解決事業單位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快人才集聚,形成發展新優勢。

從目前事業單位改革的實際情況看,改革的氛圍已經形成、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一是上級有要求。近幾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先後出台了一系列關於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政策檔案,為我區改革指明了方向,確定了原則,提供了依據。同時,在2月份全市召開的人事編制會議上,市里再次強調各縣區的事業單位改革工作要在3月份全面啟動。二是外地有經驗。目前,省內外許多地方都已先後出台了事業單位改革政策,積極推進事業單位改革,並取得了明顯成效。如上海公益性事業的產業化進程,浙江經營類事業的民營化之路,南通產權制度改革的平穩突破,都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鑑。三是我區有基礎。近年來,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區相關職能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在一些單位進行試點,從一定層面上推進了事業單位改革。在這次動員大會之前,區事改辦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並形成了今天會上下發的四個政策性檔案,為我區事業單位改革提供了比較完整的政策體系。四是單位有積極性。隨著各項改革的不斷推進,大多數事業單位已經認識到,改革勢在必行,不改革就難以適應市場競爭,不改革就難以生存和發展,深感早改早得益,遲改要被動,不改沒出路,迫切要求推行改革。所有這些,都為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我們應該堅定信心,抓住機遇,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從全區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高度,綜合配套、整體推進我區事業單位改革。

二、進一步明確深化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 思想和主要內容

我區事業單位改革總的指導 思想是:以黨的xx大精神為指導,遵循事業單位社會化的方向,按照“脫鉤、分類、放權、搞活”的思路,引入市場機制,調整布局結構,最佳化資源配置,精幹機構人員,提高事業單位的社會經濟效益和服務運行效率,營造鼓勵人才發展和集聚的社會環境,逐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和符合事業單位發展規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在改革的過程中,必須注意把握好以下幾條基本原則: 一是突出重點、分類改革的原則。以事業單位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按照事業單位的社會功能將事業單位分為行政管理型、社會公益型、生產經營型三類,實施分類改革。二是政事分開、精簡效能的原則。理順政事、事企關係,合理劃分黨政機關與事業單位的職責,明確事業單位的職能;精簡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減輕財政負擔,提高事業單位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是統籌兼顧、綜合配套的原則。通過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相結合,機構、產權、用人、分配、保障等制度改革相配套,全面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四是上下結合、穩中求進的原則。事業單位改革的政策制定和組織實施要堅持民眾路線,體現上下結合;按照積極穩妥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先易後難,穩步推進。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和原則,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實行政事分開,對行政管理型事業單位進行精簡壓縮、規範管理

行政管理型事業單位是指依據法律、法規授權或受行政機關委託,承擔有關行業管理、執法監督等職責的事業機構。對這類事業單位要根據“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以理順關係、規範行為、科學定員、提高效率為重點,積極推進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調整機構設定。對行政管理職能已經萎縮消失、原依據的法律法規已經失效、行使行政管理職能能夠回歸行政機關的事業機構,要予以撤銷或轉型;對職能相近職能交叉的執法、稽查、監督管理單位,要予以歸併或綜合設定;對行政管理、社會公益、生產經營等職能混合的事業單位,原則上行政管理職能要移交給行政機關,經營服務性職能要予以剝離,個別單位行政管理、社會公益職能暫時無法分開的,可列入社會公益型單位管理。

2、精簡人員編制。對重新調整後的行政管理型事業單位,要參照黨政機關機構改革“三定”要求,重新界定職能,核編定崗,精簡人員;要嚴格控制編制規模,最佳化人員編制結構,充實加強一線執法管理人員,精簡壓縮輔助人員。

3、規範經費渠道。對行政管理型事業單位實行財政撥款和“收支兩條線”經費管理形式,其行政性收費、基金收入和罰沒收入全額上繳財政,所需事業經費納入財政部門預算。

(二)改變管理模式,對社會公益型事業單位實施資源重組

社會公益型事業單位,主要是指由政府舉辦和投資,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事業機構。對這類事業單位的改革,主要在建立健全機制、改變管理模式上下功夫,著眼於激發活力,增強競爭力,以市場化、社會化為取向,採取“先剝離、後搞活”的改革措施,即對社會公益型事業單位興辦的各類實體和後勤服務機構,一律從主辦單位中剝離出來,明確投資主體和產權關係,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1、統籌規劃和配置事業資源。對重複設定、職能相近、規模過小、功能萎縮、社會經濟效益差的單位,要分別予以重組、調整或撤銷。鼓勵具備條件的事業單位實行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性質的聯合,組建多種形式的事業服務實體或集團性機構。要結合教育體制改革,實行合理布點和集中辦學,形成規模辦學優勢,探索組建以名校為依託的教育聯合體,放大名校效應。根據區域性醫療服務的需要,重組醫療衛生資源,實現醫療、技術、科研、設備等資源的相互補充和共享。其他社會公益型事業單位也要通過布局結構調整,提高資源利用率。

2、改變財政供給模式。按照公共財政政策的要求,對現有的財政撥款和財政補助事業單位進行全面清理,重新界定財政供給範圍:改變公益事業撥款模式,對財政補助事業單位的撥款逐步由“以人撥款”改為“以事撥款”;在園林綠化、環境衛生、道路養護、公共場所管理等公用事業中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公開招標等形式,選擇日常養護作業單位或承包單位,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3、放寬社會資本的市場準入領域。凡是能由市場參與調節的公益事業均可向社會開放,形成多渠道的公益事業投資格局。鼓勵社會資金包括外資,採取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鼓勵社會力量辦學,非義務教育單位可通過吸收社會資本改組成多元化的股份制單位,讓更多的社會資金投資於幼兒教育、職業教育和高中教育;對醫療衛生事業單位,除了在本地區醫療服務體系中起重要作用的醫院外,其他醫院可以按國家規定轉為營利性機構,具備條件的區屬醫院可以改造為股份制醫院或公開出售轉為非公立醫院;鼓勵文化等事業領域向產業化轉型,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三)改革產權制度,對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推行改制轉企

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主要是指以盈利為主要目的或具有經營和營利能力的、面向市場從事生產經營或中介服務活動的事業機構。對這類事業單位要積極地借鑑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方法,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積極推進各種形式的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改制轉企。通過改革,構建起新型產權關係和現代企業制度,促使其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推進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改制轉企,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改制轉企一步到位。在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改革中,改為企業和實施產權制度改革兩個環節,原則上不分先後,同時進行。從目前已推行事業單位改革的情況看,不涉及事業單位產權制度、運行機制的改革,不按改制轉企規範化程式操作的改革都是無法取得實際成效、不成功的改革。 因此,這次改革要按照規定程式,實行改制轉企一步到位,國有(集體)資產原則上全部退出,從根本上一次性解決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的問題。

二是實行靈活多樣改制形式。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的產權制度改革可採取以下幾種形式:一是競價出售。對於具備資產出售條件的事業單位,可按規定的程式面向單位內部職工、社會法人或其他自然人公開競價拍賣,改制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夥制或個人獨資企業。二是改制重組。對於淨資產數額較大、難以一次性退出或具有部分社會公益性質的事業單位,可採取淨資產折股、部分出售的辦法,改制為股份制企業。三是撤併註銷。對於不能正常運轉,且出售重組有困難的單位,可按規定實施清算,在分流有關人員、落實相應債務後,予以撤併註銷。各單位要從自身的特點出發,選擇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改制形式。除了以上幾種形式外,鼓勵各單位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探索改制轉企的新途徑和新形式,如中外合資合作、組建企業集團等。

三是認真做好資產界定和處置工作。資產處置是產權制度改革的核心問題。事業單位改制轉企時,必須依法進行資產清查、審計、評估、確認和產權界定。改制單位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由資產評估機構對所有資產進行評估。評估結果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確認,其中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評估的,由國土管理部門確認。改制單位資產的審計、評估由事業單位改革領導 小組辦公室統一委託、統一要求、統一付費。同時採取預留一定比例的質量保證金、加強質量跟蹤、實行違規處罰等措施,強化中介機構的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國有事業單位改制前由主管部門提供使用的辦公用房、專用設備等,可在改制時按有關程式辦理資產權屬變更手續,依法界定為改制單位國有資產。改制單位的有問題資產,經中介機構審計,主管部門審核,報財政部門批准後,可從淨資產中核銷。經批准核銷的資產交由主管部門統一處置,用於調劑系統內事業單位改制成本。改制時國有(集體)資產原則上均採取市場競價出售的方式進行處置。對國有(集體)資產不能全部退出的,折合的國有股份經政府授權由區級國有資產投資主體持有,其餘部分採取競價方式進行處置。改制單位對評估的淨資產作必要的扣除和剝離後,應適當考慮從審計評估基準日到拍賣成交日(或改制設立日)的有效期內的增減因素,進行競價出售或折股。事業單位改制設立“區屬事業單位改革收益專戶”,由財政部門統一管理。競價出售所得收入上繳財政專戶儲存,區事改辦負責監督事業單位改革收益資金的及時足額解繳以及審核批准改制成本的使用支出項目。

四是合理確定人員待遇。要堅持“以人為本”,實行“老人老辦法”。對改制前己離退休的人員,在待遇上保持原養老金及其調整方法不變。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滿5年且工齡滿20xx年的人員,或工齡滿30年的人員可提前退休,按原事業單位退休金計發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今後基本養老金的正常調整,統一按企業辦法執行。對符合提前退休條件因改制成本經系統內調劑後仍不足於支付的,可辦理離崗退養,退養期間根據改制單位或本系統資產轉讓收益情況,發給不低於市區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生活費,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辦理正式退休手續,按原事業單位退休金標準和此後企業養老金的調整辦法確定基本養老金。對解除關係且自謀職業的人員,每工作1年發給相當於本人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對改制後仍在改制單位工作的人員須簽訂不少於3年的勞動契約 ,並實行養老保險個人帳戶一次性補貼。對軍轉幹部等政策性安置人員,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

五是嚴格按照程式進行操作。這次我區改制轉企的操作程式主要分為五個步驟:

1、建立機構,宣傳發動。區屬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改制轉企工作在區事業單位改革領導 小組的統一部署下進行,具體事務的組織實施由區事改辦負責指導。事業單位改制轉企工作實行主管部門負責制,各主管部門要建立以“一把手”掛帥的工作班子,並把具體工作職責分解落實到科室和人員。改制單位應建立由主要負責人和人事、勞資、財務等人員參加的改制工作小組。通過召開座談會、職工(代表)大會等形式,宣傳改革政策,廣泛聽取意見,統一思想認識,促進改制轉企工作的順利進行。

2、清產核資、產權界定、資產評估。由改制單位組織清產核資、清理債權債務,區事改辦委託中介機構對改制單位的資產和財務狀況進行審計和評估。對於改制單位中國有資產產權歸屬不清的,由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予以調處或界定;涉及土地使用權權屬不清的,由國土部門界定;涉及土地使用權出讓、作價的,同步委託具有土地評估資質的中介機構對土地進行評估。涉及核銷不良資產的,中介機構應在全面審計的基礎上作出專項說明。

3、制訂和上報改制方案 。事業單位改制必須制訂改制方案。方案可由改制單位主管部門制訂,也可由其委託中介機構或者改制單位制訂。改制方案須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人員分流具體方案需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審議通過。主管部門將審定後的改制方案報區事改辦進行審核,同時附職工(代表)大會決議和費用計提審批表等相關材料 。區事改辦提出審核意見後,由區事改領導小組審批下發。

4、資產出售和費用計提。根據區事改領導小組批覆的改制方案,由主管部門負責指導改制單位制訂競拍或招標方案並報區事改辦審核。區事改辦會同主管部門合理確定出讓底價,並組織有關中介機構進行拍賣或招標。競價成交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受讓者須將受讓金匯至區財政指定帳戶。改制單位所需的各項計提費用,由改制單位主管部門報區事改領導小組批准後,區財政部門在3個工作日核心拔至主管部門或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5、改制創立。改制單位召開股東會創立大會,通過企業章程,選舉產生法人治理結構。在資產出售3個月內,改制單位持區事改領導小組的批覆和相關檔案到編制、國資、工商、稅務、金融、國土、房產等部門辦理有關的註銷、設立及變更手續;與被錄用的職工簽訂勞動契約,到勞動人事部門辦理職工社會保障等有關手續。

(四)實施聘用制,確立事業單位新的用人制度

根據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推行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度,努力形成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逐步建立起單位自主用人、人員自主擇業、政府依法監管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事業單位應按照內部職能、編制、內設機構情況,科學設定崗位;通過競爭上崗、雙向選擇、按需按崗聘用;打破人才單位所有界限,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兼職從事技術工作,並取得相應報酬:逐步實行固定崗位與流動崗位、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用人辦法。

對事業單位的各類人員,要實行不同的任用和聘用辦法:行政領導的任用可採用招標聘任、選舉聘任、委任等多種方式,要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明確事業單位領導的責任,並將考核結果與其使用、獎懲掛鈎。其他管理人員的聘用要根據崗位要求和任職條件,公平競爭、擇優上崗,打破身份界限,按其所在崗位享受相應的待遇。專業技術人員的聘用要以科學設崗為基礎,以單位自主聘任為核心,通過競爭上崗的方式,按崗擇優聘用,既可以高職低聘,也可以低職高聘。工勤人員的聘用,應在本單位設定的工勤崗位內進行。工勤人員要按照國家關於工人技術等級考核的規定,參加工人技術等級考評。對取得技術等級證書的技術工人實行評聘分開,擇優聘任。同時,要建立解聘辭聘制度,事業單位可以按照聘用契約解聘職工,職工也可以按照聘用契約辭聘,暢通出口,確保能進能出。

(五)推行多元化分配辦法,建立事業單位新的分配激勵機制

在政府調控的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內,事業單位享有分配自主權。單位可根據工作特點、工資水平來決定其內部分配辦法和發放標準,依據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 、工作實績決定工資分配檔次,實行崗位工資制、績效工資制,逐步實現檔案工資與實際工資分離。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力度,做到一流人才、一流業績、一流報酬,有條件的單位對拔尖人才和學科帶頭人可以實行年薪制、協定工資制。鼓勵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事業單位可以試行技術成果作價入股、技術轉讓收入提成、技術成果轉化利潤分成、期權股權獎勵等多種形式,對技術要素的所有者實施收益分配。對事業單位經營者通過試行業績工資制,把經營者工資收入同單位社會經濟效益指標相掛鈎,更好地調動事業單位經營者的積極性,逐步建立起事業單位經營者激勵和約束機制。

(六)妥善安置分流人員,健全事業單位保障制度

人員分流安置是事業單位改革中的難點和熱點,是事業單位改革成敗的關鍵,必須採取多種方式妥善安置富餘和落聘人員,為他們發揮作用創造條件和機會。對改革中出現的分流人員,要以單位、行業或系統為基礎,積極探索多層次、多渠道安置方式。對實行聘用制單位中的未聘人員,原則上要以單位內部消化為主,可通過興辦實體、組織學習培訓、有條件的離崗退養、行業(系統)內部調劑等多種途徑進行安置。對改制單位可在政策規定的範圍內,通過實行提前退休、離崗退養、鼓勵自謀職業等多種辦法進行人員分流。要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制度,逐步)建立起由國家、單位、個人三方共同負擔,符合事業單位特點的社會保險體系。同時,要健全人事代理和監督制度。進一步完善人才流動政策,推進事業單位各類人員的合理流動;要全面推行人事代理制度,為單位自主用人、職工自主擇業創造條件,事業單位新進人員的人事關係,全部實行人事代理;健全人事爭議仲裁制度,人事仲裁機構要認真做好聘用契約的鑑證工作,化解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切實維護單位和職工雙方的合法權益。

三、明確目標,嚴肅紀律,確保事業單位改革的順利進行

事業單位改革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既關係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又關係到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各單位、各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突出重點,協調運作,確保改革工作有領導、有計畫 、有步驟進行。

一要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要切實加強對事業單位改革的組織領導。事業單位改革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對改革工作的組織協調、巨觀指導和檢查督促,對改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和困難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和預案,妥善處理改革進程中的突出矛盾,確保社會的穩定。事改辦要做好具體的督查、指導和服務工作,並做好抽調的和現有的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紀檢監察、財政審計部門要全過程介入、全過程監督。各主管部門是本系統內事業單位改革工作的責任主體,其主要負責同志是第一責任人,要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根據《***區事業單位改革實施意見》精神,結合本部門、本系統情況,認真擬定本系統事業單位布局調整、資源整合、機構改革、改制轉企的總體方案,指導所屬單位改革方案擬定、報批並組織落實,對本系統改革費用籌集和成本支付實行內部平衡,保證改制單位人員分流安置的各項政策實施到位。各事業單位也必須建立相應的工作班子,積極做好思想動員、方案制定和組織實施工作。為了保證事業單位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要建立健全批准制度:事業單位改革方案,經區事改辦審核後,由區事改領導小組審批,涉及機構編制事項的,由區編委會研究決定;涉及改革單位註銷事業單位資格事項的,經區分管領導同意後,由區編辦下文批准;事業單位的用人、分配製度改革方案經勞動人事、財政部門審核後,由主管部門審批。

二要明確時限,嚴格標準。各主管部門要嚴格按照區委、區政府檔案規定的時限要求抓緊組織實施。產權制度改革要按照首批列出的事業單位名單,根據區里出台的政策,先易後難、循序漸進,改制轉企、一步到位,上半年基本完成,為全區事業單位改革工作全面推進總結 良好經驗;人事制度改革要以推行聘用制為突破口,按照“先入軌建制,再逐步完善”的思路進行,著重抓好科學設崗、競爭上崗、契約管理、規範考核、建立內部分配激勵機制和妥善安置未聘人員等環節,各主管部門第一年要完成本系統內80%以上事業單位的聘用制推行工作,第二年要全面覆蓋,第三年要加以完善,基本建立規範化的人員聘用制度。同時要不斷加大分配製度改革力度,建立多元化的分配激勵機制。

三要嚴肅紀律,加強監督。要確保改革的順利推進、達到預期目標,各單位必須嚴格遵守各項紀律。一是要嚴格遵守組織人事工作紀律。各事業單位的改革方案要嚴格按工作規程報批,經職代會或職工大會審議通過。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崗位設定、競爭上崗、聘用管理和內部分配,經營性單位改制中的清產核資、產權界定、審計評估和資產處置,都要堅持公開透明、陽光操作,按規範程式進行,主要內容實行公示制度。各主管部門要組織專門的工作班子,主動配合區事改辦的工作。各有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不得接受改制單位的吃請、送禮。堅決杜絕官僚主義、失職瀆職、藉機以權謀私等違法違紀行為。二是要嚴格執行國家財經紀律和國有資產管理的規定,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改革涉及的部門和單位在資產的清理、登記和處置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有關檔案規定辦理,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所屬事業單位資產和帳戶的管理,該封存的封存,該凍結的凍結,嚴禁擅自無償轉讓、轉借、轉移、調換、變更用途,嚴禁抽逃資產或隱匿財產,嚴禁為其他單位提供經濟擔保。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要加強對事業單位改革過程中國有資產的跟蹤監督,嚴防國有資產流失。三是在改革期間嚴禁以各種名義私分、挪借公款、公物,不準巧立名目突擊花錢,濫發獎金、實物。各主管部門要配合紀檢監察、人事編制、財政審計等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問題。對在改革中出現的違紀違法行為,要堅決查處;對情節嚴重、造成惡劣影響的,要直接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這裡還要強調的是,必須把事業單位改革任務的完成情況,納入行政主管部門年度目標管理考核的範圍。區屬行政管理型事業單位在未完成“三定”工作之前一律凍結進人;社會公益型事業單位確需進人的,採取公開招考的方式補充工作人員。應該完成改制轉企任務而沒有完成的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將停止撥付事業費或差額補助費,並不再列入事業單位管理範圍。

四要積極推進,確保穩定。各單位、各部門要高度關心、支持事業單位改革工作,積極發揮黨群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優勢,把握幹部職工的思想動態,深入細緻地開展思想教育,減少矛盾衝突,引導他們支持改革。對改制單位要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措施,分類指導、穩步實施,要時時把穩定放在首位,傾聽民眾呼聲,關心民眾生活,對確有困難的職工和弱勢群體,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妥善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

同志們,事業單位改革是我區面臨的一次機遇和挑戰,關係著我區的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我們要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統一思想,堅定信心,不畏困難,紮實工作,圓滿完成事業單位改革各項任務。

事業單位改革動員會上的講話篇2

根據區委決定,今天召開鄉鎮(街)事業單位改革工作專題會。全區鄉鎮(街)綜合配套改革,從20xx年開始試點,去年在面上展開,目前鄉鎮(街)機關的改革已基本完成。今天繼續進行這項改革工作的再動員、再組織、再落實,主要任務就是傳達貫徹上級精神,總結前段工作,安排部署下步任務,將鄉鎮(街)事業單位改革向縱深推進,打好鄉鎮(街)事業單位改革的攻堅戰。所以需要再加力度、再加措施、再鼓幹勁,確保按期完成全區的鄉鎮(街)配套改革任務。區委、區政府對這次改革高度重視,會前多次召開專題會,在調查研究、學習借鑑外地好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細化工作措施,昨天又專門聽取了匯報。剛才,建國、陳偉同志宣讀的幾個檔案,是區委、區政府根據上級檔案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制定的,也是下步推進鄉鎮(街)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性檔案,請大家深刻領會,認真貫徹執行。下面,我根據會討論研究的意見,就怎樣做好全區鄉鎮(街)事業單位改革工作再講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認真學習,準確領會改革的政策精神

對於鄉鎮(街)綜合配套改革工作,省市領導一直高度重視,先後下發了一系列檔案,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省市多次召開改革會議,省里還專門舉辦了全省市州、縣(市、區)委書記改革培訓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同志親自擔任輔導員,親自作動員講話。市委、市政府從去年九月以來先後三次召開了各區區委書記、分管書記、鄉改辦主任座談會,明確指出武漢市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工作要走在全省的前列,並要求在今年四月底以前完成鄉鎮綜合配套改革,標誌就是“五個到位”。對省市機關和領導的要求,各鄉鎮(街)、區直各部門一定要深入學習,認真吃透精神,重點把握好下面三點:

第一,要把握當前省、市工作的重心。省委俞書記要求,各地要全力以赴,抓好當前農村工作中三件大事,即“鄉鎮綜合配套改革”、“縣域經濟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其中,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又是重中之重。當前,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已進入了攻堅階段,事業單位的改革既是改革的重點,又是改革的難點,涉及面廣,情況複雜,必須積極穩妥,必須高度重視,必須紮實推進。

第二,要把握省市推進改革的決心。俞正聲同志強調:“鄉鎮改革非搞不可”。為了有序進行這項改革,省委書記、市委書記、區委書記都親自任組長,牢牢抓在手上。為了把這項改革全面推向深入,省里還率先在鹹安、老河口等7個縣(市、區)進行試點,在試點基礎上又進行了規範,總結了一系列操作經驗,並舉辦了多批培訓班進行具體指導。市里為了推進這項改革,先後多次派督導組、調查組和檢查組深入各區進行指導督導。近期省、市也將派檢查組督導各地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執行情況。這表明上級機關對這次改革的決心,我們必須認真抓好落實。

第三,要把握這次改革的核心。這次改革的核心是鄉鎮(街)事業單位和區直部門延伸派駐鄉鎮(街)機構,內容就是要進一步轉變鄉鎮(街)政府職能,提高工作效率,促進農村公益性事業發展。關於鄉鎮事業單位改革的具體內容,剛才宣讀了檔案,區裡的這些檔案和省里、市里檔案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規定動作必須照辦,並結合實際執行。特別是省里對鄉鎮機構設定、鄉鎮編制、鄉鎮事業單位轉制、“以錢養事”、鄉鎮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等作出了具體要求。大家一定要吃透和深刻領會省市檔案精神,對區里根據省市檔案制定的精神,一定要認真落實,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政策問題上,必須步調一致。

總體來講,當前的改革時間非常緊,任務非常重,要求非常高,相應壓力也很大,所以,今天召開專題會,目的是進行再動員,要求全區自上而下進一步吃透精神,明確政策,把握方法,確保高質量地完成改革任務。

二、總結經驗,堅定改革的信心

我區20xx年在天河、羅漢、三里進行改革試點,取得了一些經驗,也從中吸取了一些教訓。去年整個面上的改革操作還是比較平穩的,15個鄉鎮(街)都規範了機構設定,內設機構統一由原來的5—7個精簡為現在的“三大辦”。鄉鎮(街)“四大家”領導班子成員由改革前的257名精簡為133名。鄉鎮機關中層幹部參加競爭上崗近300人。從前段我區鄉鎮(街)行政機關改革的情況來看,主要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領導重視。區委、區政府作出全面推進綜合配套改革的決策後,各鄉鎮(街)執行區委、區政府決策的態度堅決,主要負責人都把改革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區直各部門協調配合,充分履行職能,形成合力,有效地推動了改革的深化。

二是規範操作。區鄉鎮改革辦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方案,各鄉鎮(街)在實際操作中堅持統一政策,陽光操作,做到“政策、方案、過程、結果”四公開;同時,堅持有情操作,做好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積極化解矛盾,保持了穩定。

三是不斷完善。按照省市檔案要求,結合XX實際,對改革中遇到的難點問題積極探索、及時研究,特別對少數遺留問題,結合實際不斷指導解決,為鄉鎮(街)事業單位的改革積累了經驗。

總的講,我區的鄉鎮(街)綜合配套改革進展是按計畫進行的,成效是明顯的,主要表現在從體制上轉變了政府職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強了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提高了幹部隊伍素質,改善了幹群關係。這也證明了省、市委作出推進鄉鎮綜合配套改革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我區開展鄉鎮(街)綜合配套改革也是符合XX實際情況的。

在下步鄉鎮(街)綜合配套改革中,省、市分別出台了指導性檔案,作出了政策支持。特別是省財政拿出了12億元資金支持建立鄉鎮(街)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以解決鄉鎮(街)事業單位改革分流人員的後顧之憂。我區也在認真地研究貫徹落實的措施,也在最大限度的把握以人為本,積極穩妥,最大限度的減少風險。現在是上級有要求、有政策、有支持,外地還有經驗,各鄉鎮(街)和區直各有關部門一定要站在全局戰略高度,充分認識鄉鎮(街)事業單位改革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市、區委的決策上來,進一步堅定信念,下定決心,不斷總結經驗,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