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局長工作會議講話

林業局長工作會議講話篇3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和全國發展改革、財政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xx”林業計財工作,安排部署“十三五”及20xx年重點任務。局黨組對這次會議非常重視,建龍局長親臨會議並將作重要講話。下面,我講三點意見供參考。

一、關於“xx”林業計財工作的簡要回顧

“xx”時期,各級林業計財部門緊緊圍繞林業改革發展大局,認真搞好戰略謀劃、協調推進改革、爭取資金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加強資金監管,有力保障了林業改革發展的順利推進。

(一)重大戰略謀劃和實施成效顯著 。 一是 頂層設計不斷加強。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上升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約束性指標。中共中央、國務院出台了《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和《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國家生態安全、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重大問題開展了巨觀戰略研究,為中央作出的全面保護天然林、將生態安全納入《國家安全法》等決策部署發揮了積極作用。率先組織編制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強化了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 規劃體系日益完善。編制實施了《林業發展“xx”規劃》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實施方案》《全國濕地保護工程“xx”實施規劃》《全國防沙治沙規劃》等50多個專項規劃。各地也高度重視規劃引領,如:廣東省在編制林業總體規劃 時,完成了《廣東省熱帶雨林保護與發展規劃》、《廣東省建設森林生態“五大體系”規劃》等25項專項規劃;貴州省印發了《貴州省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出台了《關於切實加強造林綠化工作力爭20xx年森林覆蓋率達到60%的意見》。 三是 精準脫貧深入實施。編制實施了《全國林業扶貧攻堅規劃》及11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林業扶貧攻堅規劃。聯合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開發銀行印發了《關於整合和統籌資金支持貧困地區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xx”期間共安排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央林業資金1106億元,實現了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全覆蓋。重點加強了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定點扶貧縣和對口支援縣扶持力度。圍繞京津冀 、 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戰略,編制了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與修復等林業區域發展規劃。加強了援疆援藏援青工作。 四是 林業對外開放戰略穩步實施。編制實施了 《全國林業“xx”利用國際金融組 織貸款項目發展規劃》 , 利用歐投行、世行、亞行等國際金融組織貸款9.2億美元。組織編制中俄森林資源開發合作規劃,加快推進中俄森林資源開發利用工業園區和綏芬河等進口木材儲備加工交易基地建設。林產品進出口總額由20xx年的963億美元增長到20xx年的1400億美元,林產品貿易穩居世界首位。

(二)林業投入水平明顯提高 。 一是 中央投入繼續增長。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的支持下,“xx”期間中央林業投入4948億元,其中,中央基本建設投資 833 億元、中央財政資金 4115 億元,比“xx”增長66%。 二是 投入政策不斷完善。林業公共財政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建立了林木良種、造林和森林撫育補貼制度,開展了濕地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濕、濕地保護獎勵、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退化林分改造等試點;提高了林業重點工程造林、木本油料林營造、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標準,造林補貼和森林撫育補貼範圍擴大到全國;啟動了新一輪退耕還林。 三是 地方投入增加較快。“xx”期間地方各級政府投入林業資金約4000億元,是“xx”的2.1倍,與中央資金形成了共同推動林業改革發展的資金合力。如:山西省地方各級政府及社會累計投入資金493億元用於林業生態建設,是同期中央 投入的4倍。 四是 金融創新取得重大突破。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創新金融產品,首個國家儲備林基地項目貸款100億元在廣西落地,成為我國造林史上貸款規模最大、期限最長、利率最優惠的項目。按照中財辦要求,印發了《國家儲備林制度方案》。配合國家發改委起草了《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聯合財政部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做好國家儲備林建設工作的通知》。森林保險範圍擴大到29個省區,我國成為全球政策性森林保險第一大市場,20xx年全國森林保險投保面積達23億畝、保險金額超過1萬億元。與中國銀監會聯合出台了《關於林權抵押貸款的實施意見》,林權抵押貸款餘額837億元。湖南省出台了《關於支持工商企業轉型投資林業建設的意見》,引導和支持工商企業,尤其是礦山和房地產企業轉型投資林業建設。雲南省林權抵押貸款和林業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67億元和186億元,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一。

(三)林業改革保障政策取得突破 。 一是 國有林區改革全面啟動。會同有關部門出台了天然林停伐補助政策,20xx—20xx年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資金62.2億元,停止了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天然林商業性採伐。會同國家發改委批覆了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改革實施方案。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取消了地方財政配套資金,中央財政安排補貼50.57億元,解決了天保一期工程一次性安置職工社會保險斷保問題;20xx年國有林管護費補助標準由每年每畝5元提高到6元、社會保險補助測算基數由所在省區20xx年社會平均工資的80%提高到20xx年的80%,新增補助資金31億元。 二是 國有林場改革全面推進。中央財政按在職和離退休職工每人2萬元、每畝林地1.15元的標準給予補助,累計安排72.88億元。浙江、江西、甘肅、湖南、山東5省已完成試點任務;廣東、北京、內蒙古、山西、寧夏等5省(區、市)的改革實施方案已獲批覆,遼寧等10省的改革實施方案已上報。 三是 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啟動了林業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編工作,將林地林木資源資產賬戶納入國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編制度》,並在8個試點地區開展試點工作。

(四)林業產業發展較快 。 一是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林業產業總產值由20xx年的2.28萬億元增長到20xx年的5.81萬億元,年均人造板產量2.4億立方米,木地板產量6.9億平方米。一、二、三產業結構由 20xx 年的 39 : 52 : 9 調整為 20xx 年的 33 : 51 : 16 。廣東省20xx年林業總產值預計超過7000億元,居全國第一。 二是 特色產業快速發展 。國家出台了《關於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經濟林等特色產業迅速崛起,年均提供乾鮮果品、木本糧油等特色經濟林產品1.5億噸,年產值突破萬億元。油茶產業年產值達600多億元。林業主要產業帶動就業人數5247萬人。新疆堅持把特色林果業作為“扶貧林、致富林、就業林、政治林”來抓,農民人均林果純收入達到2200多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5%以上,主產區達到50%以上。 三是 產業載體不斷創新。成功舉辦了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等4個全國性林業產業博覽會,編制了國家林業局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認定了128家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 四是 安全生產和林業救災工作繼續加強。制定印發了《重大自然災害林業災損調查與評估技術規程》,指導青海玉樹、雲南魯甸、甘肅岷縣、四川蘆山做好林業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

(五)林業棚戶區改造成效明顯 。 一是 林業棚戶區改造任務基本完成。累計安排中央投資397億元,完成改造任務167萬戶,惠及林區500萬人口,真正解決了“住有所居”的問題,加快了林區生產力布局調整,為國有林區和國有林場體制機制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如:龍江森工結合林業棚戶區改造項目打造了23個森林生態城市、50個森林生態小城鎮。吉林省採取統一規劃設計、統一發包、統一建設標準、統一大宗建材採購、統一質量管理,保證了棚改質量,推進了城鎮化建設。 二是 林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發展。進一步加大供熱、醫療、學校等與林區民生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林區供熱、醫療、教育等困難逐步解決。林區外聯道路建設不斷加強,新建7790公里道路,解決了1120個林場道路不暢問題。編制了《國有林區森林防火應急道路實施方案》。

(六)林業資金項目管理水平有提升 。 一是 加強資金監管。修訂出台了《林業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等6項辦法規定,會同財政部制定了《中央財政林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開通運行了投資計畫執行線上監管平台,建設了林業專項資金信息管理平台。印發了《基層林業工作站、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計畫管理辦法(試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林業生態示範項目和名優經濟林等示範項目管理實施細則》。 二是 加強項目管理。嚴格規範項目審批,強化項目審批程式管理,累計完成了989個林業項目批覆工作。啟動了陸地生態系統監測衛星、北斗導航衛星林業套用示範等重點項目建設。完成了16項國家建設標準和15項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三是 加強林業統計工作。完善林業統計方法制度,開展統計重點研究,嚴把統計數據質量,加強林業經濟運行分析。

回顧過去的五年,各級林業計財部門的同志們在取得各項重大成就的同時,也為計財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一是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將林業融入國家發展全局來謀劃和運作,加強巨觀研究、戰略規劃、政策儲備,才能為林業改革發展創造良好外部條件。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創新 。緊扣林業改革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主動更新觀念,破除思維定勢,求創新,促轉變,才能為林業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三是堅持上下聯動、形成合力 。加強與綜合部門的溝通協調,求得地方林業部門的理解支持,擴大共識,搭建平台,才能形成上下聯動、左右互動的工作合力。 四是堅持完善制度、強化監管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履職貼上問責的“標籤”,才能確保資金安全、發揮效益。

我們也應看到,當前林業計畫財務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突出表現在:綜合協調和統籌使用各項林業資金和政策的能力亟待進一步提高,全局性、超前性等重大問題研究還比較薄弱,資金監督管理方面還有待加強,有些基礎性工作還不細、不實、不準,等等。

二、關於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簡要說明

黨的以來,對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改革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批示指示達100多次,也就林業改革等問題多次作出指示,汪洋副也多次到林區調研並作出指示。這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林業工作的重視和關心。深刻指出,“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 , 是國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資本,關係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國土安全、物種安全、氣候安全和國家外交戰略大局”。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推進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實施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性保護工作,支持森林城市建設等要求。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上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抓住關鍵點,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我們制定的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一定要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

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上,建龍局長在全面總結“xx”林業改革發展成效、深刻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的基礎上,作出了“我國林業發展的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條件多於不利因素、未來5年仍然是林業的黃金髮展期”的判斷,提出了“十三五”全國林業工作的總體思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以維護森林生態安全為主攻方向,以增綠增質增效為基本要求,深化改革創新,加強資源保護,加快國土綠化,增進綠色惠民,強化基礎保障,擴大開放合作,加快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更大貢獻。這為我們編制《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做好今後一個時期的計財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重點。下面,我就《規劃》作4點簡要說明:

(一)關於“十三五”發展目標指標 。 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作出的“到2030年森林蓄積量比20xx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莊嚴承諾,規劃提出了到20xx年我國林業發展目標,包括:國土生態安全螢幕障更加穩固、生態公共服務更趨完善、經濟民生保障更為有力、治理能力明顯提升4個方面。主要指標包括: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積量達到165億立方米以上,濕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自然保護地占國土面積穩定在17%以上,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積1000萬公頃,森林年生態服務價值達到15萬億元,林業年旅遊休閒康養人數力爭突破25億人次,國家森林城市達到200個以上,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9萬億元。規劃還從生態保護、經濟民生、基礎保障3大類,設定了23個指標。其中,混交林占比、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生態服務價值等10個指標,屬於新增指標,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體現林業質量效益的提升,與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

(二)關於林業發展格局 。 規劃以國家“兩屏三帶”和三大戰略為基礎,統籌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提出了“一圈三區五帶”的發展格局,“一圈”即京津冀生態協同圈;“三區”即東北生態保育區、青藏生態屏障區、南方經營修復區;“五帶”即北方防沙帶、黃土高原-川滇生態修復帶、長江(經濟帶)生態 涵養帶、絲綢之路生態防護帶、沿海防護減災帶。這個格局是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在林業生態建設中的具體體現和抓手,是建設生態屏障、維護生物多樣性、發揮林業多功能多效益的主戰場,是服務於三大戰略,提升環首都、沿江、沿邊、沿路、沿海生態承載力的重點區域。

(三)關於“十三五”林業發展戰略任務 。 圍繞推進“十三五”林業發展的總目標、總任務和總要求,按照“一圈三區五帶”的林業發展格局,規劃提出了十大戰略任務,包括加快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做優做強林業產業、強化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深化林業改革、大力推進創新驅動、切實加強依法治林、全面加快森林經營、發展生態公共服務、夯實林業基礎保障、擴大林業開放合作。根據這十大戰略任務,“十三五”時期,在國家層面謀劃並將實施一批對築牢生態安全螢幕障和富國惠民作用顯著、對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具有顯著帶動效果的林業重大工程 。在實施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基礎上,按照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沙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護、森林質量提升、生態功能提升等六大類主導功能,規劃了100個區域重點生態保護修復項目。

(四)關於建立健全制度體系 。 建立健全林業制度體系是推 進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規劃切實貫徹落 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的任務要求,提出要建立健全林業資源資產產權、用 途管制、資產負債表、責任追究、生態保護補償、公共財政投入 、 金 融保險服務等7項制度,包括23項具體任務。建立健全這7項制度,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和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級林業 部門共同努力,力爭到20xx年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再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使林業各方面制度體系更加成熟定型、更加完善管用,為實現林業現代化提供堅實可靠的制度保障。

三、關於 20xx 年重點工作

國家林業局黨組對“十三五”時期林業改革發展和加快推進林業現代化已作出了全面部署,計財部門作為綜合部門,要充分發揮好統籌協調綜合平衡職能,紮實做好各項工作,為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林業計財工作的總體思路是: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真貫徹國家林業局黨組關於維護森林生態安全和增綠增質增效的決策部署,以“擴空間爭盤子、優結構補短板、促改革強基礎”為核心,建立健全長效穩定的投入增長機制、科學有效的巨觀調控機制、規範有序的工作約束機制,開創林業計財工作新局面,為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做好“十三五”時期計財工作,在工作思路上要做到“清楚國家發展戰略、清楚林業基礎情況、清楚地方發展需求”。首先要清楚林業發展規律,要把林業的基本情況和基礎數據搞真、搞實、搞準,比如,國有林區職工參保情況、退耕還林分省工作任務、國有林場停伐基礎數據,等等。只有切實搞清林業基礎情況,搞清地方林業的發展需求,將其融入到國家發展戰略大局中去考慮、去謀劃,才能真正做到突出重點、因地施策,才能履行好林業計財工作職責。在工作方法上要堅持“上下銜接協調溝通、工作程式合法合規、監管監督及時到位”。加強溝通協調,爭取中央和相關部門對林業更多的政策資金支持,同時摸清地方實際需求,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在資金項目審批、重大事項決策過程中,堅持依法依規辦事,落實好監管責任,確保各項林業資金安全有效運行。在隊伍建設上要強化“團結合作意識、盡職盡責意識、廉潔自律意識”。在計財部門工作的同志要做到“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增強大局意識和整體觀念,敢於擔當,勇於奉獻。同時,要嚴以律己,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這是對全體林業計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20xx 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奠定 發展基礎、實現發展 目標的關鍵一年。要按照“十三五”林業計財工作總體思路,緊 緊圍繞“深化改革創新、加強資源保護、加快國土綠化、增進綠色惠民、強化基礎保障、擴大開放合作”等林業重點工作任務,切實做好以下9項工作。

(一)切實抓好規劃落地實施 。 一是 印發林業發展“十三五” 規劃。按照黨的xx屆五中全會《建議》和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要求,在廣泛徵求意見建議的基礎上,修改完善並儘快印發實 施《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二是 印發一批專項規劃。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和局內有關司局單位,印發全國森林防火、濕地保護、沿海防護林、林業血防和大熊貓、亞洲象、東北虎豹保護等專項規劃。 三是 加強重大戰略研究。緊密圍繞局黨 組的重大決策、重大部署,針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事關林業改革發展的重大戰略、重大問題、重大工程項目、重大政策制度,建設 重大課題研究會商平台,組織開展一批專題研究,為科學決策、溝通協調、爭取支持提供服務。 四是 強化規劃實施與審批。各地 要按照國家林業局的統一部署,搞好貫徹落實,組織編制省級規劃,將國家規劃中涉及本省的重點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省、市、縣, 落實到工程項目。計財部門要加強對各項規劃編制工作的指導和管理,對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做到歸口管理,加強宏 觀指導、強化實施監督,認真做好各專項規劃之間及與整體規劃的銜接,避免重複和交叉。

(二)切實保障改革深入推進 。 一是 完 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全面停止國有林場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加大天保工程二期實施力度,大力開展公益林建設、後備資源培育和森林撫育,提高森林管 護和社會保險等補助標準,研究完善停伐補助政策。 二是 化解 金融債務。與中國銀監會、財政部起草了《關於解決重點國有林區森工企業和國有林場金融債務問題的請示》,近期將上報國務院。待國務院批覆後,抓緊與金融機構核實債務,分類兌現化解政策。 三是 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加快落實“4555”特殊工種人員提前退休、深山遠山職工搬遷、林區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 四是 擴大林權抵押貸款規模,完善林權交易平台等社會化服務體系。 五是 推 進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及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積極指導8個試點地區開展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編工作, 各試點地區也要將試編情況、特別是編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建議及時反饋我局。

(三)切實加強計畫統計管理 。 一是 科學統籌安排營造林生產計畫。根據《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按照造林速度要加快、重點區域有突破、科學經營上水平的總體原則,20xx年安排營造林任務2.2億畝,其中,造林任務1億畝,森林撫育任務1.2億畝。在任務安排上,新造林任務重點向西部地區傾斜、向三北等重點工程傾斜、向江河源頭和風沙源區等重點區域傾斜;人工更新、退化林修復任務向集體林區傾斜;森林撫育任務向重點國有林區和國有林場傾斜。 二是 創新營造林生產計畫管理。編制營造林生產三年滾動計畫,年度滾動實施。各地要抓緊把國家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提前做好種苗和配套資金等前期準備工作。 三是 紮實做好林業統計工作。配合國家統計局開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完成國家統計任務。會同國家統計局調整營造林統計指標,將退化林修復等指標納入營造林統計指標體系。核算全國及各省“十三五”期間年度森林生態服務價值數據。各地要嚴格按照統計制度要求,及時上報林業統計數據,保障數據質量。

(四)切實做好資金政策爭取 。 一是 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爭取力度。以編制三年投資滾動計畫為契機,突出做好國土綠化、資源保護、基礎保障、民生設施等重點領域投資爭取工作,提高營造林投資標準,建立林業投資三年滾動計畫常態化的組織協調和督促落實工作機制。 二是 加大財政資金政策爭取落實工作。紮實推進沙化土地封禁保護、濕地保護等試點,切實做好中央財政林業專項資金爭取和落實,努力提高天保工程管護費和社會保險補助、停伐補助、國有國家級公益林補償等標準。加大農業綜合開發林業項目資金的爭取工作,突出做好以木本油料為主導的經濟林示範項目的實施,改革項目管理審批機制。 三是 積極拓展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支持。發揮開發性政策性金融引領作用,支持林業生產建設。加快落實開發性金融支持林業項目落地,積極推進天津、湖南、河北、雲南、河南等省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與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開展全面合作並簽訂合作協定。積極推進PPP項目建設,爭取將森林旅遊等林業項目納入國家專項建設基金支持範圍。構建林業信用擔保體系。建立林業擔保機構,為林業經營融資提供擔保。建立重點企業項目庫,與金融機構實現有效對接,加強銀行信貸支持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不斷擴大政策性森林保險覆蓋範圍,提高保費補貼、賠付等標準,積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開展以林權抵押貸款為核心的金融服務,落實好貼息政策,促進森林資源充分發揮資產效用。

(五)切實加強項目儲備管理 。 一是 加強重點項目的謀劃、指導、組織、協調工作,圍繞國有林區改革、森林防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方面,進一步加強項目儲備,提升項目儲備質量。推進林業衛星等重點項目建設。 二是 建立網上審批監管平台,最佳化項目審批程式,提高項目審批效率,加強項目實施監管,實現網上項目申報、審批、監管全過程管理。 三是 強化林業建設項目責任約束。釐清建設單位的項目實施主體責任、設計單位的項目質量責任、主管部門的項目審查責任、審批部門的項目核准責任,進一步最佳化項目審查程式。各省要提高林業建設項目管理規範化、科學化水平,加強項目監管,將加強項目管理作為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按規定編制項目,高質量建設項目,嚴要求監管項目。

(六)切實推進林業精準脫貧 。 一是 開展生態治理脫貧。加大林業重點工程實施力度,對貧困地區的投資規模和資金增幅要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的15%以上,新增退耕還林任務的80%要安排到貧困縣,吸納更多的貧困人口參與工程建設。 二是 加強生態保護脫貧。利用生態補償和生態保護工程資金,使當地有勞動能力的部分貧困人口轉為護林員或其他方式的生態保護人員,幫助他們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施精準脫貧。今明兩年,爭取安排20萬貧困人口就地轉為護林員。各地要抓緊編制《生態護林員扶貧方案》。 三是 培育綠色產業脫貧。大力發展木本油料、特色經濟林、林下經濟、花卉苗木、森林旅遊休閒康養等綠色產業,積極推廣“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等經營模式,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勞動力入股,帶動貧困人口脫貧。 四是 加強國家林業局定點扶貧縣精準脫貧工作。組織編制《國家林業局定點扶貧規劃》,建立定點幫扶機制,加大對貴州荔波和獨山、廣西龍勝和羅城等4個縣的支持力度,帶動18.6萬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五是 完善林業援疆援藏工作機制。落實中央援疆援藏工作會議精神,根據各省區市援疆援藏工作的新政策新措施,進一步做好林業相關工作,突出林業特色。

(七)切實推進產業快速發展 。 一是 加強巨觀引導,推進產業最佳化升級。大力發展“網際網路+”林業產業,健全林產品市場準入、質量安全等標準體系,推進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和森林生態產品認定工作,推進全國重點林產品市場監測預警系統建設。 二是 創新農業綜合開發林業項目運作模式,努力培育農業綜合開發林業項目亮點,加快建設油茶、核桃等木本糧油高產穩產基地。大力發展集種植、倉儲、加工、運輸、旅遊、康養、文化等於一體的林業綜合服務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三是 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做好重特大災害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指導,指導做好節假日等重點時段、關鍵時期、重點領域的林業安全生產工作。

(八)切實推進林業對外開放 。 一是 積極有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林業合作,做好《“一帶一路”建設林業合作規劃》實施工作,加快推進中俄林業合作加工園區建設項目的實施進程,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儲備一批新的林業重點合作項目。 二是 印發《“十三五”林業“走出去”規劃》,拓展對外投資合作的新途徑,最佳化木材深加工製造產地布局,轉移國內富餘優勢產能。著力推進中俄森林資源開發利用重點項目建設,加強與紐西蘭、高棉、加彭、秘魯等重點國家的林業投資合作。 三是 創新外資管理體制機制。印發《全國林業“十三五”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項目發展規劃》。積極爭取新一期歐投行、世行貸款項目,做好在建外資項目實施工作。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模式。

(九)切實加強資金運行監管 。 一是 建立稽查機制。形成全國林業資金運行監管“一盤棋”,整合中央、地方林業稽查隊伍力量,對涉及全局的重點資金和重大項目開展稽查監管。 二是 建立整改機制。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已將整改情況納入督查督辦事項,嚴肅追責問責。林業系統要加快建立發現問題立整立改機制,正確引導對問題的處理和解決。 三是 建立獎懲機制。要加強對審計等監管結果的運用,借鑑和實施獎懲機制,既要建立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又要建立合理完善的資金項目申報調控機制,通過建立健全正向激勵和反向懲治的長效機制,為願幹事、能幹事的地方部門提供更好條件。 四是 建立追責機制。對林業資金運行的監管要加快研究建立追責機制,對發現嚴重違規違紀行為,嚴肅追責,一追到底,通過層層追責,傳導壓力,用問責倒逼資金的規範管理和安全運行。 五是 建立公開機制。要轉變過去監管的老路子,建立健全公開機制,通過讓問題單位公開曝光,切實保障林業資金安全有效運行。

同志們!我們正處在建設生態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時期,林業計財工作任務艱巨而繁重。我們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切實完成好新時期中央和局黨組部署的林業各項工作任務。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