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系統工作會議講話

供銷社系統工作會議講話(二):

供銷社作為新中國最資深的部門和單位之一,從成立到現在,經歷了大起大落的發展過程。在計畫經濟時期,供銷社作為連線城鄉的主渠道,為我國城鄉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後來,隨著菸草、石油、食鹽等很多優勢企業的逐步分離,其實力受到了削弱。進入經濟轉軌期後,隨著商品專營權的逐步放開,在進入市場的過程中逐步喪失了原有的優勢。在前些年的改革發展中,又走了不少彎路,遭受了嚴重挫折。近幾年,在減債減負、保持穩定的基礎上,經過艱苦探索,一些縣級社和基層社才逐漸走出困境,步入新的發展軌道。當前,研究如何加快供銷社改革發展,對進一步調動供銷社系統廣大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全系統活力、盤活大量社有資產、安置大批富餘人員,使其在服務“三農”、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維護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加快我市供銷社系統改革發展的重大現實意義

供銷社的改革發展已日益受到各級政府和領導的高度重視。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供銷社工作,溫家寶多次對供銷社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充分利用供銷社網路,為農民消費提供便利。我省今年出台的1號檔案和《關於加快供銷社改革發展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也對供銷社的改革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為了總結經驗,鼓舞幹勁,進一步開創供銷社改革發展的新局面,今年9月份,姜大明省長親自召開了全省供銷社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並作了重要部署。

(一)加快供銷社改革發展是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需要。供銷社與其他工商企業相比,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和特點,那就是在為農民提供商品銷售服務的同時,還可以為他們提供生產急需的科技、信息、培訓等服務。目前,全市的95個各類專業技術協會、133個行業協會、9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常年活躍在基層,帶動了10萬戶農民增收致富,湧現了臨清市銀海棉花育種協會、陽穀辣椒協會、莘縣河店經紀人協會、東昌府區花生協會、茌平大蒜協會等一批先進典型。臨清市棉花育種協會經過幾年的探索發展,內引外聯,推廣新品種,棉花制種基地達15000畝,發展農民社員3000餘戶,助農增收1800萬元。莘縣河店經紀人協會自20xx年成立以來,不斷發展壯大,到目前已發展農民經紀人120餘名,帶動周邊鄉鎮發展香瓜、西紅柿、雙孢菇、黃瓜等生產基地5萬餘畝,吸引外省市客戶230餘家,日均交易量60餘萬斤,每天交易的農民達5000多人,今年截止到11月底,已組織瓜果、菌菜交易1.5億斤,交易額1.35億元,助農增收2400萬元,返還經紀人經紀費150萬元。陽穀辣椒協會開展的統一供應良種、統一技術培訓、統一防治病蟲、統一物資供應、統一用工管理、統一組織銷售的“六統一”服務,使辣椒畝均收益超過4500元,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供銷社提供的逐步完善的各種社會化服務成為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二)加快供銷社改革發展是繁榮農村商貿流通的需要。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農民的物質文化需要日益旺盛,供銷社成為繁榮農村商貿流通市場的主力軍。截止目前,全系統已建設標準的農家店3690個,改造和新建配送中心16個,連鎖超市426家,有6個縣已初步形成了日用消費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連鎖經營網路。培育了一批象“東阿利群”、“茌平民生”、“東昌興民物流”、“茌平永鑫”、“供銷聯華”等配送龍頭企業。東阿、茌平、東昌府區的供銷超市都達到了1000多平方米,日經營額都在2萬元以上。以日用消費品、農業生產資料為主體,以縣域配送中心為龍頭,以超市、便民連鎖店為基礎的供銷社農村商品流通服務網路已基本形成,並將通訊、醫藥、圖書、農機等各類商品經營和勞務技術服務融入其中,初步實現了工業品和農產品的雙向流通、城市和農村商品經營網路的成功對接,讓農民足不出村就能買到質優價廉的商品。

(三)加快供銷社改革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供銷社作為服務“三農”的最大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供銷社系統在搞好調查摸底的基礎上,首批選擇了56個村作為試點,著手建設農村社區服務中心。每箇中心由經營性、公益性和中介性項目組成。在建設比較規範的日用品超市、農資綜合超市的基礎上,因地制宜設定了產品收購、農機具維修、餐飲、洗浴、理髮、醫療、健身等服務項目,設定了農民讀書學習、休閒娛樂和技術培訓的綜合活動室,有條件的地方還辦起了幼稚園。東昌府區劉皋、周店,茌平耿店、趙屯,陽穀王如皋等社區服務中心,占地都在3畝以上,可以服務本村及周邊農民民眾數千人。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的建設方便了農民生產生活,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讓農民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促進了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和管理民主,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積極探索。、我市供銷社系統運行現狀和影響改革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運行現狀

全系統共有243個企業單位(其中,市社直屬單位3個),98個基層社(中心社),總資產26億元,幹部職工3.6萬人,在縣、鄉、村擁有各類經營服務網點4135個。今年1-11月份,全市供銷社實現銷售總額22.7億元,同比增長12.5%;直接收購農副產品6.8億元,同比增長9.2%;售給農民生產資料9.3億元,同比增長7.7%;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8.4億元,同比增長13.3%;全系統匯總上繳稅費3284萬元,同比增長8.5%。

(二)影響改革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是思想觀念僵化保守,開拓創新精神不足。在精神狀態上,有些單位特別是有些領導同志,精神萎靡,畏難發愁,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要職工不“鬧事”、不上訪,只要還能勉強運轉,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在工作謀劃上,觀念陳舊,思想僵化,新的經驗、方法,不想學、學不來,老的方法,不放手、不管用。

二是經濟基礎薄弱,自身造血功能不強 。大部分縣級社和基層社基礎薄弱,同時,由於固定資產、不良資產在社有資產中的比重偏高,致使整個供銷社系統難以實現資本良性循環,自身發展能力不強。這樣的現實狀況又為爭取金融部門的信貸支持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造成了融資困難,束縛了進一步改革發展的步伐。

三是經營管理體制機制不活,與市場經濟的要求有較大差距。到目前為止, 儘管有一些企業已經建立起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但由於聯合社的所有權和企業的經營權還沒有完全分開,企業無法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經營管理,造成決策與執行錯位、經營管理與市場錯位,難以真正形成與農民的利益共同體。

四是人才激勵機制缺失,優秀人才流失嚴重。一方面,由於供銷社長期處於困境,人才流動很不正常。絕大部分單位自1993年以後,基本沒有進過新人,造成人才結構老化。另一方面,由於自認為留在供銷社發展前景不樂觀,一大批優秀的年輕人才相繼離開供銷社自主創業,致使整個系統人才缺乏的問題更加突出。

五是聯合發展剛剛起步,整體工作嚴重不平衡。從目前看,供銷社系統的現代流通、現代服務、現代經營還處於起步階段。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數量上雖有一定的發展,但質量不高、服務水平較低,形式多,內容少,聯合發展的優勢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還不能很好地滿足農民的要求。從整體工作情況看,全面工作都不錯的縣(市、區)社寥寥無幾,各縣市之間也存在很大差距。比如,有的縣社的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路已覆蓋了本縣的90%以上,有的市場占有率還不到30%。

三、加快供銷社系統改革發展的對策

(一)解放思想,創新思路。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工作的開展力度。同樣的困難,不同的思想解放程度,不同的工作思路,必然產生不一樣的結果。同樣是“土台子、黑屋子”的基礎,同樣是資金缺乏,東昌府區供銷社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籌資200多萬元,建成占地20畝、倉儲面積1600平方米的配送中心;同樣是只有產業基礎,沒有銷售門路,莘縣供銷社能夠連續成功舉辦四屆農資科技博覽會,吸引十多個省市的科研院所、生產企業、經銷商、代理商參會,屆均達成意向總金額6000萬元以上,搭建起了農民與外部交流合作的橋樑等等,都說明了解放思想、創新思路的重要性。東昌府區供銷社等單位創造的“區社貼一塊、基社籌一塊、網點拿一塊”的籌資方法,也為供銷社其它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各級供銷社主要領導和領導班子,必須要有迎難而上、知難而進、百折不撓的精神,不斷解放思想、開闊視野、積極探索,才能帶領廣大幹部職工取得供銷社二次創業的成功、再現輝煌。

(二)選準載體,重點突破。供銷社的改革發展千頭萬緒,只有善於抓主要矛盾,善於處理改革與發展的關係,才能找準切入點,選準結合點,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在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是立足農村消費群體,加快建設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路。供銷社根在農村,本在農民,過去進城賣鋼材、賣汽車、搞房地產的失敗教訓表明,供銷社的發展離不開農村。要認真分析農村巨大的消費市場,充分發揮近民、網寬的優勢,緊緊抓住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路建設這個重點不放鬆,進一步擴大商品配送率、提高標準化、提升服務水平。二是立足農民物質文化需求,加快建設農村社區服務中心。農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的矛盾,為供銷社拓展服務功能提供了廣闊空間。要根據村莊、人口分布特點,從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加快社區服務中心的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努力實現農民受益、供銷社發展“雙贏”。三是立足農業產業化水平提升,加快建設農村合作經濟服務體系。要切實把握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加快升級的歷史機遇,以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聯合農村的優秀商品經營者和各類經營服務主體,加快建設自我服務與承接外部服務相結合的服務平台,在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中,加快發展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要結合當前農村經濟發展最急需的服務,不斷創新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進一步增強服務功能。例如,在當前農村金融服務嚴重缺失的現實情況下,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的溝通協調,在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督指導下,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程式,穩步推進供銷社從事的信用合作規範發展。

(三)多方支持,形成合力。供銷社的改革發展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需要各級各部門的積極參與才能完成,僅憑供銷社的一己之力,肯定是舉步維艱。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從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局出發,把供銷社的改革發展納入本轄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要加大對供銷社的扶持力度,20xx年起,省政府開始設立供銷社改革發展基金,我們市及各縣(市、區)也要參照省里的做法,結合實際,作出相應安排。同時,在各級政府用於服務業發展的專項資金中,安排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項目。要加強各級供銷社領導班子建設,選拔具有實幹精神和開拓意識的同志充實到主要領導崗位。要借鑑日照等先進地市的經驗,組織協調建設、文化、體育、金融、通訊、經貿、財政、工商等部門共同參與,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切實形成共同推進供銷社改革發展的合力。

(四)求穩務實,加快推進。推進供銷社改革發展,慢不得、急不得、亂不得。慢不得,就是要積極學習借鑑日照、臨沂等外地市的成功經驗,抓緊部署,積極引導,創造條件,加快推進,不等待觀望,不畏首縮尾,不無所作為。急不得,就是要切實遵循市場規律,尊重基層和民眾意願,從本地本單位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穩步推進,不急功近利,不下硬指標,不搞評比驗收。亂不得,就是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紮實推進,注重防範各類風險,防止發生新的不良債務和增加農民負擔,不人為產生新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