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行教育、感恩教育經驗交流發言

--齊抓共管,培育人格健全的中國小生

楊素萍

xx學校是一所辦學條件一流,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業績突出的九年一貫制民辦學校,該校現有教學班級76個,學生3350人,其中留守兒童占一半以上。留守兒童因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心理和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在思想、學習、行為和心理方面發生偏差。中國小階段是兒童思想啟蒙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接受良好的教育、破解心理發展問題、培養健全的人格,是學校教育和親職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由祖父母隔代監護或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只是給予物質和生活上的滿足,缺乏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導,父母也無法及時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和思想變化,導致留守兒童出現性格內向、消極自卑等心理問題。

如何才能讓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擁有健全的人格?

一、全力推進雅行教育,提高學生自主能力

“雅行”,即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雅行教育,將學生培養成具有語言文雅、舉止儒雅、形象優雅、情趣高雅的“四雅之生”。

1、抓住有利時機,大力宣傳雅行教育。利用召開全體學生大會、教職工會議,以及校園宣傳欄、班級黑板報、電子顯示屏、宣傳橫幅標語、簡訊平台、校園網站、校園廣播站、學校報刊等途徑,迅速宣傳雅行教育的內涵、思想、目標,讓教師明白該傳授學生什麼,讓學生懂得自己能做什麼事,不能做什麼事。編寫“小嘴巴,不說話”等趣味順口溜,讓學生們在言行中時刻踐行雅行教育的思想,逐漸成為“雅者”。

2、以活動為載體,紮實推進雅行教育。一是教師要自覺踐行雅行教育,發揮言傳身教的模範帶頭作用。二是以班級為單位,每月制定雅行教育計畫,每月召開一次雅行教育主題班會,每周上一堂雅行教育課,月假、寒暑假布置雅行教育專題作業,將雅行教育的內容細化為學生的行為習慣,融入到學習、生活之中。每學期召開兩次家長會,增進老師與家長、學生之間的溝通了解。三是開展拔河比賽、野外素質拓展等少先隊隊日活動,既擴寬了學生的視野,又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提升了學生艱苦奮鬥的意志和毅力。

通過雅行教育,讓孩子們成為學習自覺、生活自理、行為習慣良好的學生。

二、著力實施感恩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感恩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種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種以人性換人性的人性教育。

1、拾起學生缺失的情感。一是父母是子女的生命之源,教師傳授學生知識和經驗,社會給孩子們提供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因此,每個人都得對父母、他人和社會心存感激。二是作為因父母為家庭生計而留守在家的孩子,更要感恩老師、親人、同學朋友和社會,正是有他們的關心和愛護才有了自己健康成長環境,才有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正因為留守的人生經歷,培造就了你獨立自強的優良品格,更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2、喚起學生感恩的良知。一是設立親情熱線電話。每周一、三、五下午,設立十分鐘親情熱線電話時間,連線父母與子女的親情溝通,讓孩子們感念親情,體驗親情、友情的溫暖。二是召開以“父母為我們做了什麼和我又為父母做了什麼”為主題大討論,分享感人的故事和經歷。開展“感恩父母、勤儉節約”主題教育活動,安排給父母洗腳、製作愛心卡片等愛心家庭作業,讓孩子們親身體驗感恩的幸福與快樂,體味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呵護。三是開展團體類趣味競賽活動,讓學生體驗團結的巨大力量,增強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合作意識。

3、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智趣節、詩文節、科技節等活動,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提高學生高尚的文化修養和道德情操。

通過感恩教育,讓孩子情感回歸,對家庭、社會和他人常懷感恩之情。

三、家庭、學校、社會聯手,築起學生成長成才的橋樑

1、樹立“子不教,父之過”的教育責任觀。家庭在子女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作為父母,即使與子女身處異地,理所當然的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和擔當,加強與學校、子女以及監護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及時掌握孩子的學業、行為及身體健康狀況,讓子女感受到父母永遠在自己身邊,時刻精心呵護自己,對家庭充滿歸屬感和依賴感。二是從嚴要求子女,改變“教育孩子就是學校的事”的陳舊觀念,通過自己誠實為人、勤儉持家的優良品格教育子女、啟迪子女,讓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以及優良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