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依法治校的演講稿

其次,依什麼樣的法治校?簡單地講惡法亦法顯然是不對的,否則就不會有“多數人的暴政”這個概念了,當年的德國和日本的法西斯也就可以憑依法行暴的理由而不受懲罰了。法律必須公平,必須保障被治者的權利;校規也一樣。最起碼,校規不得與國家的憲法和法律相衝突,不得以多數人的意志剝奪少數人的平等權利。像“男三十五,女三十二”這樣的分房條件,就明顯與憲法規定的男女平等原則相衝突。就校規講惡法亦法,只有滿足了以民主程式制定、不與國家法律(包括憲法)相衝突、不歧視這三個條件,才能說得通。但是一項校規如果滿足了這三個條件,即使需要修改,我們也只能說它是不合理的校規,而不宜叫它“惡法”。對於符合這三個條件的不合理的校規,在正式廢除或修改以前,我們仍必須遵守。

再次,依法治校是誰治誰?現在講惡法亦法的人心中,依法治校似乎指的是由行政部門來代表學校治教師和學生,依法治校就是要加強領導和行政部門的權威。這種觀念必須改變;因為它一方面助長了領導和行政部門的特權思想,另一方面又打擊了廣大師生依法治校的積極性。依法治校不是一部分人治另一部分人,而是全體教職員工依據法律和校規自己約束自己。如果校規的制定沒有師生員工的廣泛參與,如果校規的內容得不到廣大師生員工的認同和自覺遵守,就不可能真正實現依法治校。我並不主張廢除一切強制,但是一項法律或校規如果不是把極少數人而是把大多數人假定為需要強制的對象,它是注定要大打折扣並且要短命的。

最後,依法治校怎么治?跟法律一樣,校規也不能只有實體性的規定,還應當有合理和可操作的程式性規定,代表學校執行這些校規的機構必須按規定程式執行校規。如果沒有程式性規定,則必須符合正當程式原則。正當程式的有些內容已經由法律或法院的判決予以明確,例如對某一個或某幾個人不利的決定應當在作出決定前聽取當事人的申辯、應當給申辯者以必要的準備時間、應當在作出決定後及時送達。起碼,正當程式原則要求執法者在無具體程式規定時憑良心操作,不得濫用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