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城鄉建設講話

(六)土地管理有新氣象。一是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為規範農村宅基地管理,市政府出台了《宜春市農民住宅建設用地管理“十不準”》制度。同時,認真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畫,強化了耕地保護措施。全市共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208個,保護片3093個,樹立保護牌3313塊,規定了範圍明確了責任。連續9年實現了全市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基本農田保護率穩定在85.5%。二是紮實推進舊村改造工作。去年啟動了114個,涉及9572戶,38066人的“空心村”治理示範工作。目前,114個示範村規劃全部完成,已新建2172戶,拆除2574棟,僅此一項可節約耕地XX余畝。三是經營性用地效益好。出台了《宜春市中心城區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操作規程》,宜春中心城區經營性用地全部實行了招標、拍賣、掛牌,提高了土地出讓的競爭性。去年土地使用權出讓創下381.3萬元/畝紀錄,市本級公開出讓土地32宗,面積2410.88畝,實現土地收入9.4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11%;全市儲備土地132宗,面積1.4萬畝,為經濟建設提供了資金和資源保障。四是較好地完成了造地和土地整理任務。去年,全市共爭取到國家投資土地整理項目7個,總規模達10.9萬畝,投資1.44億元,預計可新增耕地9211.5畝。高安、上高等縣(市)國家投資土地整理項目通過驗收,新增耕地8184畝。袁州區、豐城市、奉新縣、萬載縣四個造地項目被列入省造地計畫,造地計畫達9050畝,預計可新增耕地6788畝。

(七)村莊環境整治有新面貌。去年7月,市政府作出了對全市交通沿線村莊建築環境進行集中整治的工作部署,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積極回響,迅速落實,經過3個多月的艱苦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整治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全市共整治村莊967個,整治房屋34362棟,整治房屋面積457.58萬平方米,投入整治資金7815.3萬元,拆除破舊房16.73萬平方米,清除垃圾8931噸。通過集中整治,我市交通沿線村莊環境明顯改觀、村容村貌更加整潔、村民素質得到較大提高,實現了宜春樹形象,幹部受鍛鍊,民眾得實惠的“三贏”目標,促進了我市城鄉社會和諧發展。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的城鄉建設中也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問題。主要表現為:規劃意識不強,規劃的主導地位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執行規劃不到位;建設品味不高,地方文化特色彰顯不夠;城鄉統籌兼顧不足,重城市(縣城),輕集鎮村莊,村鎮建設精品不多;經營城市的思路還不夠開闊,辦法還比較簡單;在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構建和諧社會與高標準、高水平管理城市的結合上仍有差距等等。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些問題,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