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護士節領導講話

第二,要通過開展衛生文化建設,促進全市衛生服務水平實現新提高。開展衛生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在於促進醫療衛生行業服務水平的提高。當前,廣大民眾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反映十分強烈,這一問題折射出來的,是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與現實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服務水平的差距和矛盾。這裡面既有醫療事業投入不足、醫療保險覆蓋面小、藥品和器材生產流通秩序混亂的因素,也有對醫療機構監管不嚴、醫療衛生資源布局不合理、醫院公益性質淡化的問題。市委、市政府對此十分重視,將解決這一問題作為民心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解決這一問題,一要靠發展,二要靠改革,三要靠投入,四要靠監督。要強化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把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作為衛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減少服務成本,降低服務價格;要用改革的辦法,市場的手段,利用好民間資源,提高社區衛生建設的社會參與度,建立社區衛生髮展的新機制;要積極穩妥地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完善制度,嚴格管理,規範運作,把好事辦好;要在創新服務流程、更新服務理念、提升服務內涵、最佳化服務形象等方面多下功夫,積極打造便捷化、人性化、規範化的醫療衛生服務品牌,真正讓民眾享受質優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切實減輕民眾醫療費用負擔,滿足廣大人民民眾對健康的需求。

第三,要通過開展衛生文化建設,促進全市各項衛生事業實現新發展。開展衛生文化建設,要緊密結合衛生事業發展。一是要加強體系建設。要大力抓好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婦幼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救治體系、衛生監督體系等四個衛生體系建設,在抓好硬體建設的同時,著重抓好以提高醫務人員能力和水平為重點的服務能力建設,不斷提高診療水平,為民眾提供滿意服務。二是要加強網路建設。要切實推進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建設,統籌規劃、綜合利用衛生資源,建立健全農村衛生服務網路,特別是要切實抓好農村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增強輻射帶動能力,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不出鄉,大病不出縣(城)。要不斷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建設,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管理體制和運行

機制,實現城市醫院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技術指導、診療服務、人員培訓、雙向轉診等方面的有效合作,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會資金,引導和鼓勵社會及個人舉辦多種形式的醫療衛生機構,切實維護好人民民眾的健康權益。三是要強化機制建設。要加強衛生行政指揮協調機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醫療衛生質量評價機制、醫療衛生信息公示機制和信息溝通機制等機制建設,不斷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在設備配置、人員素質、工作機制和服務能力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強綜合衛生監督,提高衛生執法水平,打擊損害民眾利益的違法行為,保證人民衛生安全。

第四,要通過開展衛生文化建設,促進全市衛生行業形象實現新轉變。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對衛生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要結合開展社會榮辱觀教育實踐活動,在全市醫療衛生系統廣泛深入地開展醫德醫風教育,把"八榮入恥"的要求與醫療衛生工作的具體要求結合起來,牢固樹立起以嚴守醫德為榮、以背棄醫德為恥的正確榮辱觀。要認真挖掘、總結醫療衛生行業的優秀文化積澱,弘揚積極向上的道德風尚,提煉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承德特色的醫療衛生行業精神,使之成為廣大幹部職工共同遵循的核心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要充分調動廣大幹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育引導廣大幹部職工大力弘揚奉獻精神,把個人的事業追求與黨和人民的利益與需要有機地統一起來,把個人的事業發展融入衛生事業發展之中。要大力加強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醫德高尚、業務精通、清正廉潔、作風優良的衛生隊伍。要進一步加大衛生執法監督和行業監管力度,下大力量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收受"紅包"、藥品回扣、開單提成等不正之風。要大張旗鼓地宣傳典型人物和事例,弘揚救死扶傷、仁愛奉獻的衛生精神,發揮典型的帶動作用。要建立健全行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嚴格監督檢查,從源頭上遏制不正之風,努力建設一支人民民眾信得過的醫療衛生隊伍,樹立衛生行業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