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藝術:勤加預演"怎么說"

某諮詢公司的總裁瑪里琳·莫布利(marilynn mobley)建議在演講稿還未定稿之前就開始預演,這樣就可以儘早知道在哪些地方你可能會講太長時間、哪些內容還需要調整。

莫布利在準備一個演講時,是這樣安排時間的:因為對話題和聽眾都很熟悉,她先用15%的時間調查聽眾的需求;50%的時間用來準備演講---確定論點、收集論據、設定起承轉合、製作幻燈片;20%的時間用來進行初步的預演,"就當有聽眾在面前,練習如何停頓、如何結合幻燈片講解,並熟悉設備,從而確定整個過程是否可行,時間拿捏是否合理";10%的時間是在初步預演後進一步修改演講稿,包括編輯文字和調換某些幻燈片的順序;剩下5%的時間用來進行最後的預演。

先想想你以前通常是怎么準備演講的。也許你和大多數經理人一樣,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練習,或在路上分秒必爭,或在辦公室里忙裡偷閒。

專家認為,這種方式大有問題:花太多的時間去練習,而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預演。預演意味著要站起來,用和真實演講同樣的手勢、同樣的眼神,配合視聽設備控制演講進程。

卡內基公司的格林認為,坐在飛機上或在辦公室里回顧演講稿或幻燈片是練習,不是預演。就像戲劇里的演員沒有穿上戲服就沒有入戲的感覺一樣,非專業的演講者不經過一到兩次的全程預演,就不應該出現在聽眾面前。預演時最好還要選擇一些人坐在台下,給演講者一些反饋意見。

格林說:"你不能只坐在房間裡背誦演講稿,必須去預演,模仿真實的演講,這樣才能達到預演的目的。把你的心思從演講的內容轉移到和聽眾的互動上去,這也是預演與練習的不同。我並不認為企業界人士都理解預演的價值。經理人往往在'說什麼'上面花了太多精力,但對'怎么說'卻重視不夠。"

心理準備不可少

吉姆·卡思卡特(jim cathcart)是一個有著26年演講經驗的專業演講家,他把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區分得一清二楚。物質準備包括將所有的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條:演講稿、視聽設備、技術、聲音、會場布置等等。

而心理準備是指花時間去體會聽眾的思想,將自己的演講先在腦子裡預演一遍,預先想到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在心理上做好演講準備。

心理準備還包括思考以下問題:我的聽眾都是些什麼人?他們和我有什麼不同?他們會怎么看待我,是外行的演講者,還是值得尊敬的顧問?什麼會讓他們感到興奮?他們聽完演講後,頭腦里留下哪些值得回味的東西?

卡斯卡特認為,多花點時間做心理準備,演講取得的效果通常會好過那些只在物質準備上精益求精的人。他說:"如果我可以說出一些打動聽眾的話,那么跑一點題、穿著上有些不得體,甚至對宣傳材料的內容一無所知都不要緊。切記:大多數聽眾是先從情感上下判斷,然後才從邏輯上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