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喚起聽眾的共鳴

演講者發表演講的目的,就是要吸引、說服、鼓動、感召聽眾,因此,如何使自己的演講喚起聽眾的共鳴,從思想深處征服聽眾,就成為演講者最為關注的 問題。那么,演講者怎樣才能喚起聽眾的共鳴呢?

一、用趨同法喚起

演講者與聽眾之間共同的地位、經歷、願望、志趣、信仰、理想等,都具有趨同性,演講者可以從趨同的角度入手,去尋找與聽眾的共同語言,渲染與聽眾 的共同體驗,去縮短與聽眾的心理距離,喚起聽眾的心理共鳴。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邱吉爾在美國作的聖誕演講: 

我今天雖然遠離家庭和祖國,在這裡過節,但我一點也沒有異鄉的感覺。我 不知道,這是由於本人的母親血統和你們相同,抑或是由於本人多年來在此所 得的友誼,抑或是由於這兩個文字相同、信仰相同、理想相同的國家,在共同 奮鬥中所產生出來的同志感覺,抑或是由於上述三種關係的綜合。總之,我在 美國的政治中心——華盛頓過節,完全不感到自己是一個異鄉之客。我和各位 之間,本來就有手足之情,再加上各位歡迎的盛意,我覺得很應該和各位共坐 爐邊,同享這聖誕之樂。

在聖誕之夜的特定氛圍中,演講者娓娓述說共同的血緣、文字、信仰、理想,以及共同的奮鬥結下的同志般的情誼。這些共同的體驗把彼此的心連在了一起, 實現了雙向交流,喚起聽眾溫馨親切的心理感受。

二、用求異法喚起

追求新奇是聽眾的正常心理,演講者可以巧妙構思,以求異為“突破口”,給 聽眾以新鮮奇特的刺激,設定吊起聽眾胃口的懸念,調動聽眾的逆向思維,在 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使聽眾產生恍然大悟的心理愉悅。 

例如,在一次演講賽中,某演講者走上講台,展示出一張紙,上面寫著“1> 2,1>多”,然後講道: 

朋友們,看到這個題目,怎么樣,很荒唐吧!是的,單從數字上說,“1” 是所有自然數中最小的一個。可是,我要說,任何數字離開了具體事物只能是 枯燥無味的,只有同具體事物聯繫起來才有實際意義。“1”在有些 時候,它可以大於2、大於3、大於4,甚至大於多。比如計畫生育吧,多生 有害國家,多生有害人民,多生有害自己。夫妻同育一枝花,利國利民又利家 。從這個意義上講,難道不是1大於2、1大於3、1大於4、1大於多嗎? ……

在這裡,演講者匠心獨運,巧設懸念,反彈琵琶,求異促思,激發了聽眾的好 奇心和思辨欲,最終在揭秘解惑的釋然中,對演講的主旨心領神會而產生強烈的 共鳴。

三、用對比法喚起

事物之間的對比能更清楚地顯示各自的特徵,引起人們的重視。在演講中,用 對比的方式來喚起聽眾的心理共鳴,可以突出演講主旨的傾向性,引起聽眾對 演講信息的高度重視,從而與演講者產生心理的交融。 

例如,某大學邀請一位老教授作關於演講技巧的報告,當時校園裡正同時舉行青年歌手大獎賽。老教授走上講台,發現台下雖有空位,但走廊上卻站 著不少學生,可見這是心中猶豫不決的聽眾,他決定要爭取這部分人。他放棄 了原來的開場白,這樣講道:

同學們,今天首先是你們鼓舞了我,你們放棄了青年歌手大獎賽,來這裡聽 我演講,這說明你們嚴肅地作了選擇,在說的與唱的之間,一般人選擇唱的, 而你們卻選擇了說的;在年輕小伙子、姑娘和老頭子之間,一般人選擇小伙子 和姑娘,而你們卻選擇了我這半老頭子。這說明你們認定說的比唱的好聽,老 頭子比年輕人更有魅力,這使我產生了一種返老還童之感。

開場白後報告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走廊里的人擠進了座位,後面的人又擠進 了走廊。老教授先把說與唱、年輕人與老頭子對比,再把一般人與聽眾在二者 之間的選擇作對比,既褒揚了聽眾,又巧妙地展示了自己的睿智,引起了聽眾的重視,使雙方心理相容,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