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演講和總結的一點點經驗

尊敬的各位評審,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知道大家中間有好多人不願意來到這裡,聽一些與己無關的人,講一些乏味至極的文章。我看到好多人拿著作業來寫,的確,如果比賽放在一中,同樣也會有人這么做.今天我們都要放假,那么放假你會幹什麼呢?上網,看電視,看書??我也知道大家對“讀書”這個題目早已缺乏了應有的熱情。而另一種事物正悄然占據著我們的生活,那就是網路。

一位同學曾說過:熱衷網路,勝過一切。

電視可以不看,

報紙可以不翻,

書可以不讀,

飯可以不吃,

覺可以不睡,

但是,每天不能不上網。

我想,這位同學,也許表達了大部分網友的心聲!

事實上,有很多朋友,熱愛網路,甚至沉溺於網路,忘記了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包括讀書。

那么,我想問:網路時代,你還讀書嗎?

網路文化,真能滿足我們精神需求嗎?

這就引出了今天我演講的題目《論網路時代的讀書精神》。

首先請大家看兩份數據:

第一份是我前兩天在一中高二年級一百多人中做的一份調查,調查顯示:上網人數約占73%,其中48.4%選擇聊天,聽歌,看電影.38.6%選擇玩電腦遊戲,9%選擇看新聞.我的調查中有:如果有一天空閒時間,你會...?其中46%的同學選擇上網,28%的同學選擇看電視,僅僅有6%的同學選擇讀書!

第二份是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零六年完成的第四次國民閱讀調查,6年來,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其中城市居民閱讀率的下降更甚於農村居民。據統計,我國每人每年平均閱讀圖書僅為4.5本,而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讀書最多的民族是猶太民族,為64本,相差十倍之多。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中國高中生的閱讀調查,我大膽推測,可能年平均不足一本。

是什麼吃掉了我們的“讀書時間”呢?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密集的時代,卻面臨著信息枯竭的危險,這正是今日之青少年極大的成長困擾。為什麼會是如此矛盾呢?一是在網際網路的巨大影響下,我們習慣了在網上衝浪,誤以為信息飽和,而實際上獲得真正有深度有價值的信息少之又少;二是父母雖然高度重視孩子的讀書學習,卻更多是要求孩子讀課本,讀參考書,那些離升學考試較遠的課外書往往被排斥在外。這兩個因素一內一外,使相當多的青少年處於內外交困之中。

網路的確以其方便、快捷和時尚贏得了人們的青睞,現代的許多年輕人業餘時間由過去的讀書改為上網,網上聊天、遊戲,看電影、聽音樂等等,至少我就是如此。但是,上過網的人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在五光十色、圖文並茂的網頁中,會感到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瀏覽起來如同行雲流水,又如走馬觀花,尤其是初上網者,會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海量的、無奇不有的信息中無法脫身,而一旦關閉電腦,又會覺得空虛落寞,雖然瀏覽了很多,但積澱在內心深處的卻很少。忙碌的學業壓迫,五光十色的網路誘惑,使讀書越來越成為一個記憶,一份奢望,一種想像中的悠閒而幸福的生活.讓我們回憶讀書的時候,在月明星稀的深夜,一杯清茶,一本好書,或坐或躺,或低吟,或遐想,任心靈在時空里漫步,任思緒在書中漂浮,從文字中尋找先哲的身影,於寂靜中領略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那時,你不僅是在讀書,更是在修身養性。

"我們為什麼讀書?在我看來,從來不問這個問題的人不是讀書的人。凡是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追問這個問題,並陷入苦惱的人,也許才真正靠近了讀書的意義。”

讀書真的這么重要嗎?人非要讀書不可嗎?其實除書之外,其他工具都只是人類軀體的延伸,望遠鏡是眼睛的延伸,話筒是聲音的延伸,刀劍是手臂的延伸,唯有書本是記憶和想像的延伸。人活著過日子,讀書是其中多么自然的事情,就像生活中享受陽光一樣自然。

讀書真會使人快樂?很多人把讀書當成苦役來看,倘若讀書只為應付考試或檢查自然叫人疲憊不堪,而且無所實際收益。只看報、上網、瀏覽時尚,這種輕鬆的閱讀只是一種貧瘠的快樂,而要有真正發現的快樂還需去讀那些經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