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師節慶祝大會講話稿

首先,要有一個的目標藍圖。青縣教育未來的目標藍圖就是:第一,教育資源合理配置,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城鄉教育一體化,名牌學校、知名教師、優秀學生脫穎而出;第二,所有孩子都能上學,不論貧富,不論健康還是殘障;第三,縣城的孩子和農村的孩子同一片藍天下享受同等條件的優質教育;第四,培養德、智、體、音、美全面發展的孩子;第五,培養國家、社會的有用之才;第六,培養更多的孩子考上大學。這裡體現幾個理念:一是體現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收入不公平會影響人的一時,但是教育不公平會影響人的一生。孔子說“有教無類”,說的就是教育公平。我們的目標就是無論是健康還是殘障,都可以上學接受教育;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都能在同一片藍天下享受同樣的教育資源。但是特別注意的是,我們重視教育資源的公平,但不能把學校辦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學校還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風格。二是體現提高素質。西周時,教育以官學為主,教育內容包括“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基本上包含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古代尚且如此,何況我們現代人。黃全愈講:“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車上裝貨,而是向油箱裡注油。”意思是說不能只注重給孩子灌輸知識,還要想辦法讓孩子提高素質,學會學習。所以,我們辦教育就要培育出德、智、音、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培育出對社會有用的實用型人才。三是體現提高質量。受大環境影響,基礎教育最終要面臨升學的考驗,否則也得不到老百姓的認可。就像南京搞素質教育,但嚴重影響了升學率,至使擁有一流教育資源的南京,每年卻有相當多的同學到南通、泰州、揚州等地高中“借讀”。所以,我們要在抓素質教育的同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讓更多的孩子考上大學,到更高的殿堂去求學深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有一套科學的工作思路。教育是城市經濟和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經濟學家米凱·吉瑟研究證明,在農村,教育水平提高10%,將使6%-7%的農民脫離農業。也就是說,教育事業的發展,可以促進人口向城鎮集聚,提高城鎮化率,從而帶動周邊產業發展,繁榮城市經濟。為了適應“一城三區”(青東工業新區、青西工業新區、中心城區)環城快速泛100公里的城鄉一體化中等城市發展需求,適應20萬城區人口規模的教育需求,滿足孩子們就近就地就學,享受優質教育環境、教學質量的需求,縣委、政府確定了以城市化為主線,以城區教育為龍頭,加快推進教育產業化,實現城市化與教育產業化互促共進的工作思路。在未來幾年內將建成標準化中、國小校22所,使城區辦學規模達到3.5萬人,使全縣60%以上的學生能夠在縣城就學。同時,正在積極謀劃環城快速10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教育布局規劃,並結合新民居建設,制定中心社區教育布局規劃,使全縣孩子都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

今年,投資1.6億元實施了李鎮國小、一中、二中等8所學校的改擴建工程,並配套建設4個高標準體育場,進一步改善教學環境。這些學校建成後,城區學校可容納近3萬名學生就讀,其中農村孩子達到1萬多人。如果其中有3000個家庭因為孩子上學而進城,將增加城區人口1萬人,可拉動投資和消費10多億元。同時,今年我們又招聘本科以上教師  名,其中研究生  名,充實教育隊伍,提高教師素質。另外,還要謀劃職業教育學院建設工程,將職教中心搬至縣經濟開發區,並努力上跑,爭取升級成為大專院校。我想這些工程完成後,青縣的教育事業肯定會有一個大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