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慶祝教師節暨表彰大會講話稿

第二,xx教育有深厚的底蘊。xx千年古縣,歷來文風鼎盛,人才輩出。

1、古人先賢給我們樹了榜樣。xx建縣至今已有1077年,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讚譽xx:“雖為千家縣,正在清華間”。xx縣雖不大,但湧現了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比如,xx高湖人劉啟龍,在南宋時期曾高中狀元,科舉制度延續的1200多年間,文狀元只出了529名,而全國2800多個縣(市、區),xx有1人,這是難能可貴的。在《唐詩三百首》中,共收錄77名詩人的311首詩,其中就有一首我們xx人劉慎虛寫的《歸桃源鄉》,這首詩描寫了xx水口鄉桃源村的美麗景色,詩中有雲,“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這是多美的意境,xx人有這樣的成就,我們應該感到驕傲。另外,我們還湧現出了況鍾、李叔正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馬祖道一在寶峰寺弘法,當時就名播海內外。同時,xx的學術氛圍也很濃厚,是“中華詩詞之鄉”、“江西書畫之鄉”,有一大批文人墨客,其中不少是農民詩人和書畫家。

2、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歷屆縣委、縣政府都把發展教育作為立縣之本的重要大事來抓,千方百計籌措教育經費,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全面落實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真正實現了教育經費縣級統籌,教師隊伍全縣統管,教師工資全縣統發。近三年,財政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年均達到4.3%,預算內教育撥款占財政支出比例年均達到13.5%,教育事業撥款增長比例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比例1.5個百分點,生均教育事業費、教職工工資均做到了逐年增長,這些硬性指標都達到或高於國家標準。近三年,共投入資金7000多萬元,用於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大家知道,xx縣小,財力薄弱,我們縣委、縣政府辦公樓是老大樓,但xx中學、縣教育園區是新建的,很多縣(市、區)都新建了行政大樓,可以看出我們確實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

3、教育發展成績斐然。全縣教育事業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取得了很好的成績。XX年、XX年順利通過了江西省縣級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省級第一輪、第二輪綜合督導評估,XX年被評為“全省教育工作先進縣”,XX至XX年連續五年被評為 “全市教育工作先進縣”。XX年、XX年,xx縣連續兩年代表江西省參加了全國督導工作和督學責任區建設經驗交流會,並在會上作了典型經驗介紹。今年6月份順利通過了江西省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10月份將迎接國務院督導評估。這些成績的取得,說明大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說明上級對我們的教育工作是充分肯定的。

第三,xx教育復興任重道遠。成績令人可喜,但xx教育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讓我們糾心,有三個方面需要大家共同面對。

1、高中階段教育與民眾期盼有差距。xx高中教育有過曾經的輝煌,在剛才xx中學陳永紅老師的發言中也提到,作為一個十幾萬人口的山區小縣,高中曾創造過七年間9人次考上清華、北大的奇蹟。而如今,xx高中教育正面臨著教育轉型發展帶來的陣痛,我們大量的學生流失到臨川、高安等學校,說明我們教育質量的下滑。大家都知道,古有“孟母三遷”,家長都希望小孩有更好的教育,學生到外地讀書,夫妻要分居,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心力交瘁,所以我們的教育任重道遠。近四年,以中考前200名學生為統計範圍,XX年外流了112人,XX年外流了114人,XX年外流了111人,XX年外流了96人。在外流生源中,其中不乏考上清華、北大的優秀學生,XX年王瑤同學考入清華大學(高中在師大附中就讀),XX年洪英東同學考入清華大學(高中在臨川一中就讀),XX年賴有方同學考入北京大學(高中在臨川一中就讀),XX年胡維珂同學考入清華大學(高中在宜春中學就讀);XX年張道博同學考入清華大學(高中在臨川一中就讀)。這些情況說明,xx的孩子是聰慧的,xx的義務教育同樣能培養出清華、北大學子,但出現這么多的外流生源,值得我們深思。

2、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xx是個山區縣,縣城與鄉鎮、山上片與山下片教育發展不平衡。據統計,今年新學年開學,農村國小轉入城區國小就讀的有613人,占全縣農村國小學生總數的11.4%,農村國中轉入城區國中就讀的有210人,占農村國中在校生總數的8.6%。這組數據說明,在正常的教學條件下,每年有10%左右的學生新增到縣城就讀。這種趨勢導致了我們農村中國小生源的逐漸萎縮。還有一組數據,全縣農村國小共有39所(含7個教學點),平均生源數137.8人,生源數最少的鄉鎮中小是三爪侖國小,學生55人,6個教學班,有教師11名,平均每個年級只有9名學生;生源數最少的村完小是寶峰鎮周郎村完小,學生30人,6個教學班,有教師8名,平均每個年級只有5名學生;生源數最少的教學點是中源鄉洞下初小,學生10人,2個教學班,有教師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