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長在慶祝教師節暨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釐清一個觀念,即“素質教育並不排斥升學率”。“不片面追求升學率”,“不以升學率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並不是說不要升學率。關鍵問題是要什麼樣的升學率,靠什麼途徑提高升學率。隨著江蘇省XX年聯考方案、聯考制度的改革和徐州市中考改革的深化、推進,我們必須明確,傳統的以“加班加點”為主要手段的高壓式應試方法,已不能實現提高升學率的願望,只有深入領會素質教育的內涵,只有全面落實新課改精神,以先進的理念為指導,以科學的方法為保障,才能真正實現升學率的穩步提升,才能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既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素質教育,又要名正言順地抓好升學率。

推進兩項工程,即“腳板子工程”和“腰桿子工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一項整體性的系統工程,提高質量的起點在國小,發展在國中,體現在高中。因此,要實現聯考、中考的新跨越,首先“腳板要實”、“腰桿要硬”。國小段是基礎工程,要以培養興趣、養成良好習慣為中心,學得紮實、學得靈活;國中段是主體工程,要以全面提高、均衡發展為中心,面向全體,保質保量,從而為高中階段教育打下堅實、寬厚的發展基礎。

實施三大戰略,即繼續實施聯考的“規模戰略、品牌戰略和特色戰略”。三者是相輔相成的,聯考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的、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最直接體現,首先要保證“數量”上的不斷擴張,提高上線率,同時要實現“質量”上的新提升,向“名牌”衝擊,形成品牌效應;而實現“特色”上的進一步凸顯又是我們“保量提質”的一條有效途徑。目前,這三大戰略都面臨著嚴峻挑戰,我們必須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建立良性發展運行機制,為三大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健全四個機制:一是健全精細化教學管理機制。教育教學管理有三個層面:決策層、執行層和操作層。決策層在教育行政部門,執行層在校長和教乾,操作層在年級組和教師。抓常規管理、精細管理的主要責任在執行層和操作層。抓常規管理,重點抓學生的學習狀態,著力解決教學中學生的吸收率、轉化率和產出率,要把常規管理變成管理常規;抓精細管理,重點抓教師的投入狀態,實現由外延向內涵、由粗放向精緻的轉變。“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一切”,已成為管理上的一種共識,不管是哪一級管理層面,都要在管理的精細化和工作的精緻化上下功夫,以“細”和“實”為底氣,推動質量的持續提升。

二是健全科學化質量監控機制。評價是槓桿、是導向,也是保障,要通過建立科學化的質量評價體系,逐步形成相互競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良性競爭機制。一要建立客觀公正的質量評價體系。質量評價要“看起點、比進步”,既作橫向比較,更作縱向比較;既重視聯考、中考的絕對成績,更要以初一、高一為基礎,看相對發展狀況;既要把考試成績作為重要指標,更要全面衡量整體辦學水平。二要營造共同發展的相互協作態勢。競爭不排斥合作,要實現質量的整體提升,必須形成合力,每所學校都要有在市內或市外的趕超目標,每所學校也都要有在市內或市外的合作對象,要通過加強校際結對掛鈎,簽訂合作交流責任狀,實行捆綁式考核,實現教師互派、教學計畫互通、課程資源公用等有效手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交流,增強團隊意識,形成優勢互補。三要重視質量評價結果的使用功能。健全“以質量論優劣、以成績論成敗”的獎懲機制,加大獎懲力度,提高質量權重,在幹部選拔任用、學校考核定位、教師評優評先等方面,凡教學質量沒有起色、教學實績不突出的,將堅決實行質量“一票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