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演講稿

我本為認為基本的學習能力人人都有。只是由於被打擊得多了慢慢失去信心了。我相信只要受到足夠的重視和鼓勵,是可以把有用的知識學好的。學習的動力不足是因為學生們認為這玩意兒沒用。是否可以考慮深度挖掘並顯現其意義呢?

教學工作表現不錯時,就會受到領導的器重,可能馬上會委以重任,做班主任,教務處主任,甚至副校長等職務。這也許是好事,能者多勞嘛。在常人眼裡社會地位有所提高,更受人尊重,這也是人性的高層次的需求。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壞事,你根本沒興趣當官,你更喜歡教學。當官就得花精力,這樣你的教學時間縮短,質量自然會下降。教學質量下降,學生們的受益就減少,對你的尊重和信賴就會慢慢地消失。而當官並不能給你以成就感,教學中的成就感卻在無形中消失了。老師們這可要慎重,要抵制住外在的誘惑,認清自己,找到自己的根,生存發展之根,千萬不能捨本逐末。

當然教育工作者有時會迷茫:在現行的體制下,自己的出路在哪?這份工作工作時間如此之長,壓力越來越大,待遇卻一般。開會時領導大談特談奉獻精神,卻從報導者眼中發現了虛偽和無奈。

於是有人把這份無奈的工作當成謀生的手段,同時搞些第二產業,以提高自己的經濟地位,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累啊,能不累嗎?人哪有精力從事兩份不同的工作呢?這不是違反社會分工的原則了嗎?本來這個社會的就業機會就不夠,而你卻偏偏要多占一個機會,這豈不是破壞這社會的遊戲規則嗎?

還是把機會還給社會吧!還給那些需要這個機會的人。回到教學上來,除非你不適應教學,徹底放棄了教學為止,那說明教學這個機會不屬於你,自然社會上有你要的機會,那就大膽地去吧。

問題又來了,那收入不高怎么辦呢?難道老師就不能追求財富嗎?我又沒什麼學校特權,無法權力尋租,豈不注定要守住清貧一輩子嗎?

未來社會是個資源共享的社會,知識傳播的手段越來越新,很多不可能都慢慢地成為可能。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遠程教育成為教學的又一新模式。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東西可以傳播,值得傳播。你的觀點新嗎?你的知識有獨見性嗎?你的理論研究深入嗎?你有首創精神嗎?你的教學方法有成效嗎?

教只是作為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能力,可以說是謀生的能力。研是教的升華,研究出一些東西,一些對人類有意義的東西。產是載體,把研究的成果生產出來,才能讓大眾受益。這產就是財富,可以轉化為金錢,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

當然從教到研最終到產需要時間,我們得耐得住寂寞,默默地耕耘。

今天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現在是愉快的,一生也就是愉快的。佛教中的活在當下是很有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