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體教師大會上的講話

首先,高素質的教師要“有愛”。

“有愛”是為人師的根本。這裡的愛,一方面是指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即教育工作者要充滿理想主義的人文情懷和獨具個性的思想之光,並把它貫穿於教育的每個環節和整個過程。我們不應把教師僅僅視於一種職業,而應該定位於一項奮鬥終身的事業。“職業僅為個人,事業則為大眾。”因此,希望大家充分認識教師這個行業的崇高社會價值,時刻珍惜xx教師的榮譽,不斷激發對教育事業和學校工作的熱愛,增強自己的責任感、時代感和榮譽感,在獻身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過程中實現人生理想和價值追求。另一方面也包含著對學生的關愛。“滿園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新人”。教師必須關愛學生,因為他們的服務對象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值得尊重的富有靈性的生命。如果連作為榜樣示範的教師都缺乏對生命的真誠關愛,又如何使學生相信世界的溫暖與幸福?又怎樣向學生詮釋尊重與責任的含義呢?故此,教師應有對學生的關愛,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多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一個和氣的、嚴謹的、充滿愛心的老師,你也會收穫學生的真誠和尊敬,甚至會收穫學生家長的尊敬和認同。

有愛讓教師生命充實,有愛讓教師得到幸福,有愛讓教師遠離職業倦怠。

其次,高素質的教師要“有知”。

“有知”是為人師的保證。作為我區優質品牌學校的教師,應該用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並不間斷地進行知識更新與積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首先要有一桶水。另外,在信息社會,在全球化浪潮中,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教師不再是學生唯一的知識源。要成為學生真正的老師,從你這裡可以得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我們就應該首先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不斷以新的知識充實自己、重組自己的知識結構,成為熱愛學習、勤奮學習、善於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楷模,走在創建學習型社會的前列。

“知”在古代漢語中也通“智”,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有深厚的知識底蘊,又要充滿教育教學的智慧。

學習本是件愉快的事情,可是因為我們的傳統的教育態度,往往會使它成為懲罰的工具。充滿智慧的老師,會通過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實踐而不斷超越和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會通過對教育教學的研究,不斷獲取新信息,不斷掌握本學科以及教育教學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創新教育實踐,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學生的主動精神,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在發掘興趣和潛能的基礎上全面發展,把學生的探索欲望燃燒起來,把學生的創造潛能開發出來。真正的教育智慧能夠使教育成為一種自由的、和諧的以及開放的狀態,真正的教育智慧能夠使教育進入到真正意義上的尊重生命、關注個性、追求教育幸福的境界。

有知,才能傳道、授業、解惑;有智,才能開啟智慧,引導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

最後,高素質的教師要“有為”。

“有為”是為人師的較高境界。這裡的“有為”包括專業有為和育人有為兩個層次的要求。有效的教學需要教師的“有為”。

教師的“專業有為”,就是指教師不斷以有效教學為一種價值追求,並為此進行專業的研究,在研究中實現專業的發展,在專業的發展中實現學生學習生活質量的提升。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對學生髮散性思維的培養,久之會使學生思維僵化、思考懈怠,對課堂產生厭倦牴觸情緒。教師有為,即要求教師不再是簡單傳授知識的載體,更是踐行素質教育的先鋒。如何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對知識進行獨立的思考,敏銳地觀察已經成為新時代教師的必要任務。因此,教師有為,就要改變工作方式,要帶著課題走進教室,要讓學生對所講內容產生興趣。要逐步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需要教師點燃起勤學好問、渴求知識的火焰。老師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願望,老師的思考能激發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嚮往。總之,教師專業有為才能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創新探索,才能在教育教學中不斷研究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