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師研修班總結交流發言稿

教師要自我發展、學會生活、學會審美、學會健康,學會做人,學會尊重學生,學會反思,學會給別人帶來快樂,不斷完善自己,用幸福的心做幸福的事,才能無私地向學生們傳播做人的道理,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挖掘出學生內心深處美好的東西,播撒給學生陽光與鮮花,讓他們獲得自信與快樂,同時學會堅強與磨礪,體驗成功的快樂,教給學生“教育的結晶”。愛因斯坦說:“什麼是教育,教育是學生遺忘了學校灌輸的知識後,所剩下的東西。”分析這段話的含義,教師教給的東西都遺忘了後,留下的是什麼呢?是興趣激情、方法策略、情感態度、意志品質、行為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或品質,這些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最終留給學生的有用東西就是“教育的結晶”。

用幸福的心做幸福的事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做一顆幸福的“種子”去傳播幸福。

三、用幸福的種子傳播

“學”是為了“用”,行萬里路來到東師大就是來學習的。學以致用,沒有用的學問是沒有意義的。學習了多元智慧型理論、現代學習論、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觀與評價觀理論、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理論、預設與生成理論、有效教學的理論、學習動機的激發與維持的理論等,就要在實踐中不斷踐行。學習的目的全在於運用。理論作為一種觀念形態,其價值往往是潛在的,只有同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具體的指導作用。“用”是深入的重要標誌,也是檢驗學習成效的根本尺度。離開用,筆記記得再多,觀點記得再牢,體會談得再好,又有什麼意義呢?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對理論的理解,其實包含學習和實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實踐對認識的深化更具決定意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專家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理論,是從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來的,我們只有運用到實踐中去,解決各種現實中的問題,才能深切體會到這些思想、觀點和理論的針對性和真理性,也才能發現和糾正原先理解上的膚淺和偏頗,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從而全面地、深刻地、系統地把握新課程理念的實質。

結束語: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世界因為生命而有色彩,生命因為感動而有靈性。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是的,教育會因為師生的幸福更有意義。幸福真的很簡單,它是感悟教育真諦後的一種快樂;幸福真的很簡單,它是看見孩子笑臉時的一種感動;幸福真的很簡單,它是收穫學生成長與發展的一種喜悅。有理由相信我們已是一群心中滿載幸福的教師,會將這幸福的種子播撒於孩子的心靈間,春去秋來,付出真心,智慧呵護,用心守護幸福的種子開出絢爛花朵,結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