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體教師會上的發言

思不透的地方,記錄在筆記本上,帶著這些疑問上課,力爭聽懂,以便取得較好的效果。

“周清月結堂堂實”講的就是一個落實的問題。有幾個好習慣,有助於我們教學的落實。1、提前候課。上課提前三五分鐘進教室,一方面督促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另一方面可以和學生聊一聊上節課學的知識,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2、當堂檢測。倡導課堂作業在課內完成,就是希望能夠當堂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果一天下來,各科作業都要求學生課外完成,那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學生會不會很認真的去對待作業?會不會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學生還有沒有時間去自看教材,查漏補缺。真正的教育之美應該是放手!3、競賽評比。教師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多開展一些競賽評比活動。比如,把該掌握的知識點列成圖表,學生過關一項就貼上一面小紅旗,一周比一比,看誰得的小紅旗多。英語組可以經常開展英語單詞聽寫比賽,還可以將學生的朗讀錄製下來放在班級群里,讓學生們點評;語文組可以開展讀書比賽,看完一本寫一篇讀後感,隔一段日子把這些讀後感結輯出版,上學期我就出版了1007班的第一本文輯《腳印》,學生和家長都愛不釋手,這學期有學生寫新學期打算,就把在《腳印》上發表文章作為自己本學期的目標之一。

老師們,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學生,學生是有感情、有生命、有自己審美觀點的人,你對待工作的態度怎樣、你的教學水平如何,學生都有著自己的評價。要想在xx站穩講台,第一步得關注學生,走進學生。請看照片。第一張說明了我們的教師的問題出在哪裡?那就是管教不管導;第二張說明了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學生會更樂意接受。

老師們,用心做事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座右銘。認真做事,只能把任務完成,用心做事,才能把一件小事也演繹得完美,你也才能從創造性的工作中收穫快樂。有了用心,“享受工作、享受過程”,這就不是一個說說而已的口號。(舉例:新學期開學、周五放學照片)

老師們,我們的任務是艱巨的,目標是明確的,面對挑戰,我們只要拿出拚命三郎的精神,從落實每一堂課開始,從最後一名抓起,奇蹟,一定能在本年級組產生!你們,一定是偉大奇蹟的締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