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畢業班教師開學第一課講話稿

心雖死,夢猶存。可能有人會問:“你的夢又是什麼呢?”我的夢可能就是在師範院校滋生出來的當教師的滋味吧!我的許多同班同學畢業後都走上了生財之道,她們也曾勸我同她們一樣選擇另一條路,但我始終未能說服我自己。

我雖然沒有正式的教師稱號,沒有贏得心中美麗的花環,但我是一個時代的青年,青年的青春應是閃光的,青年的青春應是精彩的。命運奪去了我青年閃光的信心,自己就不能再造一顆信心嗎?所以我堅持著腳下的路,默默的、無悔的。

抬頭看看遠山吧!凝重而肅穆的崇山峻岭,並沒有因沉寂而心甘冷默,並沒有無人喝彩、無人光臨而死氣沉沉,而是以燦爛的鮮花向寂寞挑戰,以蓬勃的生機對生命負責。所以我想:生命中的險惡沒有什麼恐怖,生命中的冷漠沒有什麼缺憾,生命中的高牆與埋沒無關,關鍵是即使在始終無人注目的黑夜中,你可曾動情地燃燒去答謝這一段短暫的青春歲月?!

我曾看過一篇《把生命轉換成使命》的文章,裡面主要講了一個古希臘故事,從這個故事中作者悟出:個人能透視自己的命運,掌握自己命運是件最不容易的事,但是更困難的則是把命運轉換成使命。我想:作為我更多地就應把失落的命運轉換成幸福的使命。

從沉默的高山我獲得了激情,從古希臘神話我獲得了責任,於是我懂得了生活,懂得了做人本身,懂得了怎樣使青春閃光,怎樣使青春精彩。

人都有過惆悵與迷惘,這不要緊,只要你肯去尋找,尋找是為了解脫,也是為了拯救。如果摒棄迂腐與裝飾,那么“立身教育、奉獻教育”就是我人生苦覓的尋找,這就是我一個榜上無名者腳下所走的路。

在演講的最後,我藉此機會感謝各位領導對我關懷與幫助,就讓我以馬克思的話結束我的演講吧:“後悔過去,不如奮鬥將來”。

13、情系三尺講台 甘灑青春熱血

春花遍地,甘做園丁勤澆灌,雪嶺摩手,領馬志士苦登攀——這是我人生的坐標。

1997年,我從學校走進學校,由學生踏上三尺講台,開始了嚮往已久的教學生涯。轉眼,七年過去了,這三尺講台和我接下了不解之緣。它,給了我尊嚴;她,成了我的依靠;它,也是我的支撐點。誰想到,久而久之,我在講台上,學生在講台下,一道橫線不知不覺把我和學生隔開。是教改的春風,是新課程的理念讓我深思,我想,我得放棄心愛的講台了。

然而,談何容易,失去了講台,很是不舒服。再也沒有那高高在上的感覺了;失去了講台,更無法翻看抄寫的教案!我不得不挺直腰板,規規矩矩地站在學生面前,一切的一切,我得從頭練起。

慢慢地,我習慣了上課沒有講台的環境,為了避免課堂上的慌亂,上課前,我不得不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

以後,走進教室,我成竹在胸了,不看教材,不望教案,也能瀟灑地上課了。此時此刻,我看到學生敬佩的眼神,心裡高興極了。

失去了講台的依靠,讓我自由地漫步在學生中,愉快地活動在學生中。我聽到了他們在說什麼,看到了他們在寫什麼,也知道了他們在想什麼。這時候,我發現,那張張稚氣的臉是那么的可愛。學生也常和我講心裡話了,此刻,我們的情更濃了,愛更深了。

放棄了講台,走到了台下,給我帶來了許多驚喜和收穫。我恍然大悟,講台,其實是一座山,我在山的這邊,學生在山的那邊,放棄了講台,就如同搬走了一座阻擋師生情感交流的大山。我慶幸,我終於走到了山的那邊!

現在,我時常告誡自己,追求不可漫無邊際,理想要一步一個腳印。的確,有攀不盡的科研高峰,有覽不完的歷史長河。作為新世紀的一名教師,回首工余飯後,雛鳳新飛,跋山涉水酬壯志;追憶月下燈前,應做潛龍奮起,嘔心瀝血步蟾宮!

還是用我喜歡的一首歌的歌詞來表達我對教師的熱愛吧:

林中有兩條小路都望不到頭,我來到岔路口,佇立了好久。一個人沒法同時踏上兩條征途,我選擇了這一條,無悔無憂。

也許另一條小路一點也不差,也埋在沒有那腳印的落葉下,那就留給別的人們去走吧,屬於我的這一條,我要一直走到天涯!

14、師愛無限

冰心老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愛是教育的基礎,是老師教育的源,有愛便有了一切。”踏上三尺教台,我正為實現這一切而努力著,我帶著一顆為學生服務的心走上講台,就像一個大哥哥一樣噓寒問暖,不僅關注他們的學習,也關注他們的生活,我也經常提醒學生:“要勞逸結合,活而不亂,注重效率”,犯錯了,老師與之談心,有難了,老師幫助解決,我不斷地向學生“提醒幸福”,而我的學生也不斷地感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