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學生家長會上的講話

2、家長要學會使用表揚。

孩子只是孩子,有弱點不足是正常的,家長如果一貫用批評去否定孩子這不對那不對,孩子容易對自己沒有信心。不管是學校教育或親職教育,都要以表揚鼓勵為主,表揚多於批評。有的家長說“孩子缺點多,只好多批評”,這不夠科學。心理學研究表明,鼓勵多,則孩子求知慾高;批評懲罰多,則孩子學習興趣、求知慾都低。所以,儘可能用表揚的方法去糾正孩子的不足。如孩子做作業分心,家長除了督促提醒外,要留心孩子的進步,哪怕孩子集中精力了五分鐘,家長就要給予衷心的表揚誇獎,這樣可以喚起孩子積極愉快的情緒,主動控制自己分心。雖然下一次有可能反覆,但只要家長耐心堅持,孩子就會在這個方面不斷進步。

家長只喜歡用批評,覺得批評孩子才是嚴格要求,這不對。比如孩子不能按時睡覺,家長老是批評,又急又催,嘮叨不已,甚至打罵孩子,但某一次孩子自己按時去睡覺了,家長卻不表揚,認為孩子應該按時去睡,還表揚什麼?這樣孩子很難獲得積極愉快的情緒,獲得主動性,很難產生自信心、自覺性,不能從根本上克服弱點。

批評、懲罰的方法不是不能用,但它的使用要依賴一定的條件,所以要少用、慎用,尤其對自信心不足、自卑的孩子,更要慎重。單純使用批評、懲罰,有時似乎收效較快,但多次重複,孩子也就無所謂了,批評變成了家長的嘮叨。懲罰制止某種行為效果明顯一些,但懲罰很難喚起主動性。比如孩子分心,如果用懲罰,可以使孩子暫時集中一下注意力,卻很難使孩子主動去努力克服分心,使用多了,反而造成孩子厭惡學習,拒絕學習,想方設法逃避學習,那樣就很糟了。

教育民主發展到今天,最好的方法是多鼓勵、多表揚,使孩子獲得自信,獲得主動,獲得勤奮。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被一大家子人視為“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因此可以說,絕大多數家長在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方面是毫不吝嗇的,唯獨“讚揚”不輕易給予孩子。而不少家長誤認為孩子只需要經常“敲打”,而無需讚揚,理由是孩子缺乏自覺性。成長的真正動力卻是孩子的內部的需要,“被讚揚”就是這樣的一種需要。如果家長能不失時機地讚揚孩子,如:孩子肯幫助別人,你告訴他“做得對”,孩子通過獨立思考解決了一道難題,你告訴他“你真是一個肯動腦筋的孩子!”無論是一句由衷的話語,一個會心的微笑,還是摸摸頭,拍拍肩,無不傳遞著你對孩子的肯定,那么孩子就能經常去追求成功。相反,如果家長對孩子只是一味地“敲打”,或批評,或指責,孩子或許也能進步,但那只是在一種外力的作用下的進步。一旦沒有了外力,孩子也就喪失了前進的動力。例如:一個9歲的女孩第一次在家做飯,結果是一鍋夾生飯,女孩很傷心,可她的媽媽卻首先表達了對孩子的極大讚賞,讚賞孩子主動做家務,同時也指出孩子由於平時觀察不仔細而導致失誤。這使女孩大受鼓舞,不僅沒有放棄做飯,反而增強了做好飯菜的欲望。

責任感教育應該是遵循從孩子自己到他人,從家庭到學校,從小事到大事,從少到多的原則。在日常生活的具體事情當中,讓孩子為自己去嘗試承擔一定的責任,比如:要求孩子為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不挑食,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要求孩子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認真完成作業,自己檢查作業;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洗自己的衣物,洗碗筷,倒垃圾,給家裡的牲口餵食,給種的花和菜地的菜澆水等。如果孩子因故耽誤了這些事應要求孩子另作安排或補救,讓孩子明白不能因為自己有事而讓牲口餓肚子,讓花枯萎,那是不負責的表現;孩子在學校,父母別忘了教導他做值日生、班幹部應盡職盡責,做清潔衛生不能偷奸耍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