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家長會發言稿: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尊敬的各位家長: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學小各項工作的支持,今天大家在百忙之中參加我們的家長會,可就表明大家對教育子女的重視,對我們學校工作的支持,首先我代表一年級的老師向各位家長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是孩子成才的搖籃。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父母的第一責任是教育孩子。從孩子背上書包,興高采烈地走進學校的第一天起,就意味著告別了無憂無慮的遊戲為主要活動方式的幼兒時代,開始正式跨入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學生時代。這個時期既是孩子學習的知識含量大幅度增長、開啟智慧之門的黃金時期,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教育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需要不斷學習,尋找規律,掌握方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時期的孩子又怎樣的特點,我們該怎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首先,講一講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從這一年齡階段的生理髮展狀況分析,一年級學生有兩個特點:

1、一年級孩子新陳代謝旺盛,活動量加大,呼吸頻率較快,對氧氣和營養需要比較多。根據這一特點,家長一要注意孩子的營養,特別是早餐一定要吃好,積極參加勞動,作好廣播體操,上好體育課,整理書包,洗手帕等。

2、一年級孩子骨骼比較軟,肌肉比較嫩。根據這一特點,家長要注意二點:一要注意孩子走路、看書、寫字的姿勢要正確。二要注意孩子的運動量不要過大。

第二,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從這一年齡階段的心理發展情況分析,一年級學生有2個特點:

1、好奇多問,對一切新事物都感到興趣。好奇心是求知慾望的具體表現。作為家長,要愛護孩子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能解答的也要對孩子說:“下次告訴你吧!”不能討厭孩子多煩,朝孩子發脾氣,損害孩子的求知積極性。對一年級孩子講故事,最好講一點動物故事、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把思想教育安排在故事之中。家長還要和孩子多交談(每天不少於二十分鐘),增加孩子說話機會,豐富辭彙(低年級是增加辭彙的最佳時期),發展思維。

2、活動、行為缺乏目的性。比如:叫他複習功課,他可能津津有味地看書本後面的插圖;一聽到其它聲響,注意力就被吸引過去了。家長要經常提醒和督促孩子觀察什麼、注意什麼、思考什麼;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最後做什麼。要使孩子逐漸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一心兩用。玩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玩;學習時,要認認真真地學。還要給孩子訂一個作息時間表,幾點鐘起床,起床後乾什麼,幾點鐘上學,幾點鐘看書聽廣播,幾點鐘睡覺,讓你的孩子活動、行為有一定的目的性。

當我們了解到孩子的一些特點時,作為一年級家長應該做些什麼?真心地希望以下幾個小故事能讓大家有所感悟。

從坐立不安到聚精會神

有這樣一個媽媽,有一天看兒子在家裡寫作業時,一個小時的時間活動了至少10次,一會兒看看冰櫃里有沒有吃的,一會兒去個廁所,一會兒看看電視裡是不是在演什麼好節目。這個媽媽沒有訓斥孩子,她只是平靜地與孩子談了談:"兒子,一個小時來回動個十來次,是不是很頻繁呀!依我的觀察,你一小時動個六七次也就差不多了。"兒子注意到了這一點兒,他儘量減少自己的活動,一個小時只活動了5次。媽媽十分高興:"兒子有進步,一下子能減少一半,可媽媽覺得你還有潛力。"在媽媽的鼓勵下,兒子又有了新的進步。到後來,不用媽媽監督,兒子在做功課時也能聚精會神了……多給孩子以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