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老師的家長會發言稿

各位家長,你們好!

我是一(5)班數學老師,非常感謝各位能來參加這次家長會。在此,我們首先祝賀您的孩子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同時也感謝各位家長對我校的信任。為什麼要召開這樣的主題家長會?我想,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就是:希望我們能夠架起家校聯繫的橋樑,共同教育好您的孩子

深深知道,那每一張燦爛可愛的笑臉都承載著各位家長的殷切希望和美好憧憬,作為教師,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盡己所能,使乾巴巴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使平平淡淡的“知識”變成香甜可口的“果汁”,讓孩子樂意學習,感受到學習的多彩,激起探索的欲望,享受成功喜悅。我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使我們的家長也參與孩子的教育,了解當前教育改革的動向,成為學校教學的加油站。我們願意借今天的家長會,一起溝通與交流

好習慣是人生的財富, 有好習慣比有好成績更重要。好成績是暫時的,而學習習慣一旦養成,那將是孩子一生的財富。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尤其是一年級,正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誰能夠多花點精力放在孩子的習慣養成上,以後不管孩子上幾年級,誰就會感到操心的地方會越來越少。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操心正是為了今後不操心。

可這些習慣也都是在平時日常生活中點點的培養鍛鍊出來的。

1、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孩子入國小後,學習變成了主要任務,這是他們進入一年級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家長在家裡要多做思想工作,要鼓勵他們按時到校,遵守紀律,專心聽講,大膽發言,認真做作業,按時交作業,做個好學生。

家長不要以分數論英雄,一年級主要是培養學習習慣,知識並不複雜。有的家長有急功近利的想法,認為一年級知識與學前班差不多,孩子都會了,您的想法很可能影響了孩子,因此班裡出現了一些聽講、書寫都不踏實的孩子。實際上您的想法對孩子的聽講習慣、規範意識都沒有好處,反而會使您的孩子養成不認真、急躁、馬虎等壞習慣。

習慣包括認真、及時做作業、作業完成後能認真檢查、遇到問題愛動腦筋、寫字姿勢端正、不睡懶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我看到一篇文章介紹一位媽媽非常有智慧,她用了一種區彆強化的技術,對孩子說: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你能夠學習好。你1小時站起來10回,是不是太多了?能不能讓我看到你1個小時只站5回?孩子知道媽媽注意他了,就說:5回就5回。第二天做作業,果然只站起來了5回。媽媽說:喲,我兒子真了不起,一天就改了一半,進步太大了,我看你站4回也能做到。孩子說:4回就4回……慢慢地,孩子做作業時就不站起來了。有時還可以用別的技術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例如,孩子特喜歡晚上6點30分看卡通片,就給他約定:今天你做作業時站起來在3次以內,你就可以看卡通片,超過3次,卡通片不能看。就是說,達不到某個標準的時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懲罰,這個懲罰一定要剝奪他最喜歡的事情,這個時候不能心疼孩子,這沒關係。但是他達到這個標準之後,你就得獎勵他最喜歡的事情。孩子通過這樣的調整,慢慢地就習慣了。習慣培養的奧秘,可以總結出一句話:培養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