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發言稿

5、培養孩子關注社會,關注身邊事的習慣。(介紹環境布置“新聞角”)讀新聞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識面,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篇報導:有一位孩子的父親是個“新聞迷”,早上聽收音機,晚上看新聞節目,成了這位父親的必修課。而他的兒子呢,從小受到了潛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迷上看新聞。上國小後,老師發現這個孩子的聽說能力、記憶力特彆強,讀起課文來,語感也特好,對看課外書,對身邊的事也很感興趣。剛上國小就能看《西遊記》的學生版本了,問他:“裡面的字都認識嗎?”他說有的認到,有的認不到,但大概能知道講了什麼事。而認到的那些字基本上是自己通過問父母,通過一遍又一遍反覆的接觸學會的。你看,孩子一旦有了興趣,根本就用不著機械、死板的教他認字、寫字了。這樣,對這個孩子的一生來說,將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將會學得很輕鬆。

6、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鼓勵、讚揚對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但須注意得當、得法。過度地或過於輕易地濫用鼓勵和讚揚,會使孩子感到你不真誠、對他的期望過低、或不懂得什麼才是真正值得讚揚的。最好是對孩子的行為或進步給予及時的、準確的反應,比如對他說:“我看到你已經學會這個數的分解了。”“你的那首兒歌確實讀得不錯。”這比籠統地說“好極了”,效果會好得多。我們中國人有時候說話比較客套,有的家長聽到別人詢問孩子的情況時,會客氣的說:“我的小孩很差勁的,這個不會那個也不會。”其實當著孩子的面說這些話是非常不好的,孩子不會分什麼是客套話,他只知道父母在別人面前數落自己的不是,這是非常打擊孩子的自尊心的。我們老師也會通過各種活動,提供各種機會給孩子表現自我(舉例:小旗手、派發傳單、比賽、小主持)

7、體育技能的訓練。我已經把大班體育測查的標準放在部落格上了,除了以前的5項技能:拍球、跑步、立定跳遠、單足站立、投擲以外,還增加了跳繩、踏步、向左右轉等。孩子升上國小後,跳繩是一項必須要掌握的運動技能。老師在幼稚園教會孩子跳繩的要領,家長在家還要給孩子多練習。很多體育技能我們在幼稚園只能進行集體訓練,戶外活動時間是相對容易出現危險事故的,老師要照看二十幾個孩子,不可能時時單獨去對個別孩子進行訓練,而且我也不想剝削孩子遊戲玩樂的時間。試想想,當其他孩子在盡情玩耍的時候,你的孩子卻被老師留下來練習這個練習那個,不但老師累,孩子也很累。如果家長在家能夠花一點時間幫助孩子練習,效果會事半功倍。

8、自理能力要加強。升上大班後,孩子的自理能力確實有了一個飛躍。不少在中班吃飯、睡覺、換衣服都讓老師操心的孩子,現在基本都能獨立操作。但一些生活技能還是要加強訓練的,如疊被子、疊衣服、綁鞋帶等,我們也會在日常生活中給機會孩子練習,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幼稚園,生活上有老師的幫忙,但國小的生活是一切要求自理的。試想,一個連吃飯也不能自理,鞋帶都系不好的孩子,怎能跟上大家的節奏?在家,希望家長讓孩子能自己的事自己做,克服依賴性,培養自立能力,這樣也是培養孩子好學精神的第一步。還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固定的學習的地方,書包、圖書、學習用品等,一定要讓孩子去整理,父母可指導,但不要包辦代替。無論是孩子之間,還是孩子與大人之間的事,都要鼓勵孩子去與人交往,學會表達。一定要通過生活實踐中的一件件小事,一次次經歷和一個個感受,使孩子真正從心裡明白: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我希望孩子在園養成的習慣在家能得到延續,當然家長自己的督促和自身示範也是很重要的。孩子能夠做的事情,家長就要儘量放手,不要嫌孩子做得好不好,快不快,或不會做,於是替他包辦。有時過度的保護會帶來孩子的無能,過分的溺愛會帶來孩子的無情。

四、本學期的教育計畫安排。

1、每個月的單元計畫。9月《葉子》,10月《糧食的秘密》,11月《為亞運喝彩》,12月《特別的我》。(簡單介紹開展情況)

2、結合各個節日、紀念日開展活動。例如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世界糧食日等,我們都進行了相關的教育活動,接下來還有消防日、聖誕節、元旦等,都會開展活動。

3、這個學期的重頭戲,也是我們廣州難得一遇的盛事,就是亞運會了。配合亞運會的舉行,我們怎樣引導孩子觀看比賽,關注亞運?怎樣讓孩子體驗這項盛事,留下難忘的印象?是這個學期的計畫重點。結合亞運會,我園準備在11月10日開展全園早操觀摩,需要家長為孩子準備服裝(白色上衣、牛仔褲)。亞運會期間,家長可以每天讓孩子觀看一段時間的體育比賽,注意提醒孩子保護眼睛,在觀看時給孩子做一些講解。請家長幫助收集亞運會的信息,包括圖片資料、文字資料。和孩子一起閱讀有關亞運賽事的新聞報導,讓孩子在家學說新聞。家長還可以趁著亞運會這個大好機會,激發孩子熱愛運動的激情,督促孩子在家中進行練習。(介紹環境布置“主題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