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初三學生家長會演講稿

(2)與子女共同學習,一起成長。

現代社會是兩代人共同成長的社會,現代親職教育是兩代人之間的相互影響。在信息社會,父母與子女同步接觸新鮮事物,而由於子女不象父母那樣帶有先入為主的思想束縛,他們在價值觀的選擇、生活態度的認定、社會行為模式的養成和各種新生事物的了解及使用上,都更帶有時代氣息,反映了社會發展的潮流,相比之下,父母則相形見拙。同時,父母在家庭中傳統的權威地位開始發生動搖,父母已經不能獨占親職教育的舞台,父母處處以師長自居,隨意教育孩子,已經越來越困難,有時甚至會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在父母看來,"未來社會最應該提倡的品行"是"責任感、正直、誠實和進取",而在中國小生看來,卻是"平等待人、責任感、正直、進取"。這一差異表明,當代少年兒童更尊重個人的價值,注重平等,是平等意識增強的一代。資訊時代,孩子的優勢往往超過父母,他們影響父母的能力越來越強。因此,明智的父母應當向孩子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

(3)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習慣,對孩子的道德品行、良好習慣的養成要從小抓起,從小事抓起。

觀念上的改變、隨著社會的發展,“為人處事”主顯優勢。

所以希望家長監督學生課餘上網咖、遊戲室、看課外讀物等現象。更要注意孩子與那些人交往,及時發現苗頭加以制止。

家長對教育的投資是最明智的投資,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所以我認為家長同志應該和孩子共同努力,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關心孩子的學習中去,把孩子培養好。

(4)在學生的學習方面多與教師進行交流。

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往往不如教師了解得多,何況有的學生向家長匯報假情報,不說真話。所以要想家庭和學校雙方面共同對孩子的教育有所促進,家長同志們就要更多的和我們的教師進行交流。有的家長問:你們不開家長會,我們怎么來?其實家長和教師進行交流的方法很多,不如平常你可以到學校找找班主任,也可以和教師通過電話進行聯繫。每次考試完後,我們都要問一問學生的學習情況,乃至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情況。家長和教師進行的交流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5)不要過分嬌慣孩子。

我覺得過於嬌慣孩子怕孩子吃苦,這是家長的共性。事實上學生的學習確實很苦,但有幾個不靠吃苦考上重點的天才呢?況且你有沒有想過這樣孩子眼前確實是不吃苦,不受累,不缺錢花了,可是孩子缺少與困難抗爭的經驗和能力,將來遇到困難怎么辦?面對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沒有吃苦精神的人將來能在社會中站穩腳跟嗎?並且學生手裡的零用錢多了,往往會用於上網、打遊戲,抽菸等等。所以對孩子的零用錢家長要有所控制。

(6)認真考慮學生的前途。

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夠考高中的,盡全力考高中,做好以上各項工作。學習成績不理想的,選擇上職業中專,將來有一技之長,也有可能上大學,千萬不能不切實際地硬要學生飛上高中不可。成績特別差,厭學情緒嚴重,抱著混個畢業證的學生,家長要轉變觀念,摸清學生思想動向,與其成天睡覺生事,不如幫他們明確方向,上職業類學校學技術,對他們好處更大。

(7)堵不如疏,比如一點不讓看電視,上網這也不現實。

指導學生看:奧運會(暑假期間);神七發射(國慶期間);科教頻道;動物世界;新聞節目等等。

(8)雙休日及節假日督促好孩子的學習。

進入九年級了,學習任務較重,學生在家期間,要加強對他們的管理,要讓他們在家做作業或複習,不要隨意到外面玩耍、長時間看電視,影響學習。比如排一個作息和學習時間表,嚴格執行,形成規律。(雙休日學習計畫監控卡,家長客觀評價,簽上字。切忌“掩耳盜鈴”有問題一定指出來,否則是自欺欺人)

(10)在孩子心中樹立榜樣。

俗話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希望少打一點牌、麻將,坐在孩子的旁邊聊聊天,陪孩子做作業,當一個好家長。孝敬父母等。

(11)以平常心對待中考,引導子女改缺揚優,鼓勵多於責罵。

對孩子來說,在所有的打擊中,最大的打擊就是考試的失敗,所以為了不在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敗下陣來,進入初三很多家庭的家庭氣氛驟然緊張起來。我們的家長現在的心情是興奮、期待、焦慮,或兼而有之,都是很自然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平常心。家長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儘量克制自己的焦慮,用自己積極樂觀去沖淡孩子心中的緊張與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