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考家長會發言稿

尊敬的家長朋友您們好!

很高興您能在晚飯之餘抽空來參加我們初一五班的段考總結會。

在此我謹代表我們初一五班的所有任課老師及全體學生對於您的到來表示感謝。

現在傳閱到我們各位身邊的表格是我們關心的孩子的第一次月考成績,請認真看看孩子的具體情況。

現在我把這次考試的成績情況與大家做個簡要的介紹。

今年的瑞典皇家學院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了中國作家莫言,獎金折合750萬人民幣,全中國掀起了莫炎熱,他的成功對於我們現實社會的反思又是什麼?

我們中國人的文化簡直觀與西方截然不同,正在美國舉行的大選,歐巴馬vs羅姆尼可以公開電視競選。他們是“精英政策”下培育出的領導人,我們則是“中庸之道”走出的知識分子。中國人講究做事不要做最好,不要做最差,難得糊塗,我們缺失精英人才,我們渴望精英,於是有了我們都喜歡的“神童”教育。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全國聞名。在當年那些出類拔萃的“神童”裡面,張亞勤,山西太原人,12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3歲博士學位。現任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但在當時,全國大多數人都只知道有一個叫寧鉑的孩子。二十年過去了,寧鉑悄悄地從公眾的視野里消失了,而當年並不知名的張亞勤卻享譽海內外,這是為什麼呢?張亞勤和寧鉑的區別,主要在於他們對待挑戰的態度不同。張亞勤在挑戰面前勇於進取 ,不怕失敗,而寧鉑則因為自己身上寄託了人們太多的期望,反而覺得無法承受,甚至沒有勇氣去爭取自己渴望的東西。大學畢業後,寧鉑在內心裡強烈地希望報考研究生,但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放棄了自己的希望。第一次是在報名之後,第二次是在體檢之後,第三次則是在走進考場前的那一刻。可見害人不淺啊!

同樣我們社會更缺乏的是乾好本職工作的小人物,前幾年熱播的《士兵突擊》就是寫照,一個普普通通的士兵的故事。

我們可以這樣總結在世上成人大概5種人:

1 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人,這種人為的是事業。

2 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人,這種人為當官。

3 只琢磨錢的人。這種人為了發財。 

4 既琢磨事又琢磨人的人,這種人能成大事。

5 既琢磨事又琢磨人還琢磨錢的人,這種人了不得了。

在世上我們的孩子大概有這樣4種人:

1.只知道學習,不知道休息娛樂的人是書呆子。(聊齋-寧采臣)

2.只知道休息娛樂,不知道學習的人是蠢才。(豬八戒)

3.在學習中得到娛樂的人是人才。(呂布韋官商之道、李斯倉鼠理論)

4.在休息娛樂中得到學習的人是天才、怪才。(《傷仲永》)

鏡頭一:

family這個單詞的寓意,英語講究語感美,語言文化的差異,舉例說明。

鏡頭二:

魯迅先生為何棄醫從文。

鏡頭三:

xx問我魯迅為什麼對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愧疚。第三種風箏的解釋。

鏡頭四:

xx問我語文表達方式與修辭方法的問題。

鏡頭五:

信息課到了,有學生不願去上願在班裡寫作業。

鏡頭六:

段考後的一天早上7:10左右,班裡已經到了40多人。

鏡頭七:

歷史老師的問題。

鏡頭八:

xx毛遂自薦,主動承擔起與xx管理班級的責任。

鏡頭九:

在段考總結會上xx哭了,他的眼淚很真實。

其實人生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接力賽,有時領先,有時落後,但是你只要在路上,就有機會,勤奮,就像是一支興奮劑。故事的荒謬可以是滑稽,但人生的荒謬往往是殘酷。

“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要想讓人生有些光彩,必須具備四個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說你行,第三說你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體得行。”

我們的孩子能否成才,不在於表相是否聰明伶俐,而在於能不能做到勤奮、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