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家長會發言稿:優秀是一種習慣

光蔭如梭,在這不經意的日子裡,范思言已經從曾經只會咿咿呀呀的小寶寶變成了如今的“小大人”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獨立意識也在增強,面對這個“小大人”我們知道,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所以我們平常也要注意什麼樣的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一點我體會比較深,我是中學老師,孩子上高中後好多家長開始頭疼孩子的叛逆、壞習慣。其實等接觸了家長之後我們會發現孩子的好多毛病都與家長的習慣與態度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其實出色、優秀是一種習慣,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所以在對待寶寶的問題上,我的宗旨是,在寶寶健康成長過程中,能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這將會是他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下面我以事例來分享我的一些育兒心得:

一、尊重並正確引導孩子,培養孩子辨別和思考的習慣

由於工作比較繁忙,范思言一度是由奶奶帶著的。在孩子兩歲半的時候我驚奇地發現口香糖對他充滿了魔力,只要一看到口香糖他就會不顧一切地撲上去,抱在懷裡死活不肯撒手並且不惜大哭大鬧來抗爭。原來是奶奶覺得他小怕他吞下,所以從來不給他吃。正是奶奶的這一舉動激起了他的無限好奇。但凡有機會就要搶到手,放在嘴裡使勁嚼滿足自己對它的強烈欲望。了解這個情況後,我開始刻意將口香糖放在他能看到的地方,每次當他驚喜地跑過去取口香糖的時候我會告訴他:“寶寶,你長大了,可以吃口香糖,但是,口香糖嚼過之後是要吐到垃圾箱的,而且口香糖不可以多吃,吃多了對牙齒和身體都不好。”最初孩子由於得到允許欣喜若狂,漸漸的他已經能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它了,再後來他開始觀察嚼過的口香糖,並且告訴我“媽媽,我覺得嚼過的口香糖像橡皮一樣,是不是有很多的細菌啊?”孩子開始思考了。現在范思言對口香糖依然情有獨鍾,但是他已經能用很平常的眼光去看它,並且很有節制。

孩子“瘋狂舉動”的背後其實是一顆強烈的好奇心,正確引導他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孩子的每一次“瘋狂舉動”,你會驚喜的發現孩子已經有了良好的辨別和思考的習慣。

二、給孩子搭建一個平台,培養孩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

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與別人交流的必要條件,少了它,幼兒的人生一頁將是殘缺不全的。范思言在同齡孩子中屬於比較愛表達的。這與小的時候奶奶帶著他,總是和他講話,總帶到外邊玩耍有關係。現在他最喜歡去的地方是我的辦公室,逐漸的觀察中我發現他愛去辦公室是因為那裡的人比較多,同事們特別喜歡他,能夠滿足他強烈的表現欲。而且人多自然就和他交流的多。

所以搭建一個平台,鼓勵孩子多說話:(1)家長在孩子說話時,注意傾聽孩子的話,孩子會在這種無言的鼓勵中越說越起勁;(2)做到有問必答。即是孩子提問時要不厭其煩地、耐心地回答——即使同一個問題已經問過許多遍了!如果孩子的問題不會回答時,你也要答應他什麼時候去問別人或者是查資料等。(3)多向孩子提問:比如,可以父母和孩子互換角色的方法來進行。有時候我會問孩子今天在幼稚園做了什麼遊戲,學到了什麼新兒歌,他會說“我忘記了”。後來我換一種方法,我當學生,他做老師,他會很開心的將幼稚園情景再現一遍,並將新兒歌“教”給我。

三、給孩子機會,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良好習慣

相信孩子能行, 兩三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 更多的時候他們願意自己動手做事情,這時候作父母的要鼓勵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而不能一味的代勞, 覺得孩子做不好, 或者有危險。 其實學會做一件事情,都需要一個過程,你不讓孩子去做,去試,孩子永遠也學不會。家長只需在旁邊看著,在孩子請求你的時候再出手相助,或者事先指導或示範一下。

記得在小二班的時候,我們的一次作業是剪梳子的梳齒,第二天我在交作業的時候有些孩子的作業是家長做的。范思言的作業交了之後,王老師當即說:“孩子的作業應該自己做,家長代勞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我趕緊解釋,這個確實是孩子自己剪的,王老師驚喜地瞪大眼睛“真的嗎?”確實是真的,范思言操作剪刀的技術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代價是五塊床單。從小孩子就特別喜歡拿剪刀剪東西,對於他的這一愛好,儘管我們每次都會很緊張地盯著他的手和剪刀,但是從來沒有因為危險而干涉過。只是告訴他,剪紙的時候要專心這樣才能保證安全。現在他的剪圖片的技術已經很嫻熟了。孩子需要過程,需要嘗試,需要自己動手。在這個過程中,他收穫的不僅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否則,久而久之,他就會習慣別人代勞,長大後他的懶惰其實是家長自己造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