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班家長會發言稿

( 2 )培養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

興趣是學生喜歡學習的前提,但是學習好還必須有個正確的學習態度,也就是對待學習認真負責,積極努力,不敷衍了事,馬馬虎虎不當回事。學生的學習態度端正與否,決定著學習的成績與效果。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能夠按時上學,上課不早退、不遲到,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和回答問題,按時做作業,認真複習等。所以,平時要培養教育孩子在做好每一件事時都要講究認真、負責的態度,和孩子多交流,關心了解孩子,培養孩子能以積極的態度學習掌握知識與技能。

( 3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①培養孩子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不少家長會抱怨:孩子上了國小負擔太重,不僅要接送,回家還要輔導、陪讀,吃不消。其實,孩子完全能夠自己學習、完成作業,關鍵在於習慣的養成。為了幫助孩子提高獨立性,父母首先要信任孩子,把他們當成國小生,看成是長大了的孩子;其次,關注一頭一尾,就是孩子做作業前,先大概了解孩子的作業內容與作業量,估算出大約需要的時間,然後與孩子商定,在幾點前必須完成作業。到時間後,父母對孩子作業的檢查不是內容的正誤,而是書寫整潔和完成與否,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檢查作業,簽字不是看我做對了沒有,而是看我有沒有完成,態度是否認真。只有自己細心、認真,才能不出錯。如果家長在孩子一入學就這樣做,孩子學習的自覺性就會大大提高,陪讀也就不存在了。②培養孩子珍惜學習時間的習慣

怎樣培養孩子專心學習、珍惜時間的習慣呢?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年齡特點,比如以 20 分鐘作為一個學習階段,在開始學習之前,應先提醒孩子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包括喝水、上廁所、削鉛筆、找本子等。當學習階段一開始,就必須專心致志不隨意離開座位,不允許乾任何雜事,即使大人有事,也不能去打攪孩子。要等這一學習時段結束了再說。大人的這種態度特別有利於培養起“學習時間必須一心一意”的觀念,從而養成孩子珍惜學習時間的習慣。當然。 20 分鐘的學習時段一到,就應該讓孩子休息了。可以休息 5 分鐘,超過了 5 分鐘不利於孩子在下一個學習時段迅速地把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上,而達不到 5 分鐘有不利於孩子消除視力和腦力的疲勞。休息時必須離開書桌,幹些與學習不相干的事情,但不能懶洋洋地躺著或坐著,這樣會影響下一個學習時段的精神狀態。

( 4 )重視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

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每個家庭都能做到。對孩子進行合適的、正確的早期教育,就很難做到了。有些父母過分注重知識型的學習傳授,如:這是毛,這是手(配放大的字),只告訴孩子字的讀音,但沒有幫助孩子分析字形。所以孩子以後無論在讀還是寫上,都會把兩字混淆。所以,除了知識的傳授,家長更應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

6 歲的孩子,思維能力由具體形象向抽象邏輯過渡,特別是入國小後,心理活動要求增高,因此,家長要在觀察力、抽象概括力、分析綜合力、分類力、判斷推理力幾方面促進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孩子不僅知道某一事物的結果,還要了解事物變化的具體過程。如解答套用題 " 河裡有一群鴨子,遊走了三隻,還剩三隻,原來河裡有幾隻鴨子? " 孩子都能回答出 6 ,但是具體用什麼方法計算,有些孩子就會說“減法”,“ 6-3=$2。這就是孩子在思維中的障礙,不能清楚地理解事物變化前後的關係。家長應讓孩子知道什麼是知道的數,什麼是不知道的數,幫助孩子理解“誰與誰比,知誰求誰,誰大誰小”的關係,真正掌握解題方法。凡知識型的內容,都有孕含著智力活動的要求,家長如果能在智力要求上把握契機,那么孩子在知識積累的同時,智力也會較好地發展。切不能孩子提出問題後,父母只回答結果不講過程應付了事。

( 5 )提高孩子對語言的理解水平

在國小一年級開學的頭幾天,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插曲:老師讓學生回家寫五個音節,每個音節寫三遍,孩子竟寫成五花八門的格式,有五個音節寫一遍的,有一個音節寫三遍的,五遍的,甚至一個音節寫滿一頁紙,有的孩子乾脆一個字不寫,不知道老師曾布置過作業。之所以發生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是因為孩子不理$2老師的語言,只有那些千叮嚀、萬囑咐的重複提醒才能記住。因此,父母沒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談,不要再有重疊詞,如飯飯、覺覺等,語言要逐漸精煉、複雜。閱讀故事時,不要孩子一問就停下來解釋,要讓孩子能讀過全文自己根據情節消化體味其中的語句、辭彙。多讓孩子談談所見所聞,學習一個事物的多種表述方法。如“爸爸、媽媽和我在家裡。”“這是我的家,我家有爸爸、媽媽和我。”“這座漂亮的房子就是我家。”等不同方法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