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班家長會發言稿

在幫助孩子理解語言上,多布置任務也是促進孩子水平提高的一種好形式。家長要以每天布置一個任務,由含一個條件的任務逐漸過渡到多重的常有多種指令的任務,為孩子對語言特別是任務性語言的理解打好基礎。

2 、文明禮儀

入學意味著孩子從家裡到了學校,開始了集體生活。在集體生活中與許多人接觸交往難免會發生一些糾紛、磨擦和矛盾,這就需要培養孩子文明禮貌方面的行為習慣。

如何培養文明意識和行為習慣呢?我國是禮儀之邦,禮貌待人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長要從小就養成孩子良好的禮貌行為。如在車船上能主動給老人、孕婦、幼兒、病人、殘疾人讓座,並樂意給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能在各種場合使用禮貌用語(您好、再見、謝謝、對不起、請等);做客時,不亂跑、不吵鬧。愛父母是子女必須具備的道德情操。

所以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做到孝敬父母,聽從父母和長輩的正確教導,講道理,不任性;聽別人說話時,要姿態大方地站好,眼看對方;外出或回家要向父母或長輩打招呼;要體諒照顧父母,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禮貌的核心是尊重他人。

友愛同學是尊重他人的基本內容之一。家長要教育孩子做到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與人友好相處,平等相處,平等待人,不逞強、不霸道,要控制自己的行為。國小生的社會交往擴大了,學生與學生接觸多了,糾紛也會增多。那么遇到孩子和同學產生一些小矛盾時,也希望家長配合學校正面引導,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長應告訴孩子,在集體生活中需要互相體諒謙讓、彼此關心幫助,不能以“我”為中心,任性胡來。每個人都會有遇到困難或意外的時候,都需要別人的安慰和幫助,所以當別人遇到困難時,自己應盡力幫助,不能無動於衷或幸災樂禍。待人要真誠、熱情、寬厚,不要小心眼、斤斤計較。發生矛盾了,要多檢查自己的不對,及時和對方開誠布公地交換意見,不要爭吵打架,不要悶在心中或形成偏見。要讓孩子知道,和同學團結友愛是團隊精神的具體表現。同時,要注意引導孩子不僅要關心自己的親人、要好的同學和夥伴,還要注意關心那些需要給予幫助的任何人。點點滴滴,使孩子逐步明白,人間自有真情在,常想著別人,常幫助別人,才是個受歡迎的人。

3 、關心集體,人具有社會性。

如果說班集體就像一個被簡化了的、具體的小社會,那么孩子們正是在班集體中體驗著自己未來的社會職責、社會義務,體會著怎樣才能適應社會、與社會和諧一致,學會怎樣與他人相處。集體是幼苗紮根的沃土,幼雛練飛的天空。家長應教育孩子關心集體、熱愛集體、為建設一個好集體出力,支持和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各種競賽,努力創造好成績,也為別人的好成績而高興,讓孩子知道要為集體爭光而不是個人出風頭。給孩子講遵守紀律的道理時,也要和為集體爭榮譽結合起來,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關係到集體榮譽,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精神。

對集體交予的各項任務,家長也應教育、督促孩子努力完成。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我們應該重視培養孩子認真的做事態度和責任心。對每件事都富有責任心會使孩子在生活、學習中逐漸懂得:自己的事情應該由自己來決定,自己應該對自己負責。那么,以後他就會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三) 家長需要注意培養方法

1 、用賞識的目光對待孩子的優點

在我們的周圍,有不少父母喜歡拿著自己孩子的不足和他人孩子的優點作比較。“你看,人家某某考了 95 分,你怎么才考了 80 分呢!”“你看人家誰誰從小就當班幹部,你怎么就不行呢?”諸如此類的話隨時都可以聽到。這些父母沒有細想,他們不自覺說出的話是多么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曾經有一個孩子說:“我爸爸成天說我這不如人那不如人,我真想讓他去給別人當爸爸。”不知道做父母的聽到孩子這樣的話,該作何感想。

每個孩子各具特色,各有所長,學習時,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每個孩子到達終點也都會有差異的,但只要孩子都滿懷信心地往前跑,就能得到屬於他的那一份成功和滿足。所以別總拿孩子的短處去比別人孩子的長處,而應根據孩子的能力、志向和興趣做合理的要求和期望,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才能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始終生活在快樂、有成就感的狀態。